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蒋介石立即发动内战。刘邓129师在敌后开辟的晋冀鲁豫解放区是华北各解放区的大门,首当其冲。8月至9月,刘伯承在上党一仗,消灭蒋阎(锡山)进犯军3.5万余人,打出了解放战争中第一个大歼灭战。

上党战役,在关键的时刻,守住了华北各解放区的大门,争得了国内为时半年的和平。后来有军事专家说:“这一战役,不论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它的作用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高。”但是,刘帅后来讲到上党战役,却多次喟然长叹:

“那时候真难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

抗战一胜利,蒋介石的主力远在大西南,为了大量运送部队到东北、平津,必须打通铁路交通线,其中,他当务之急则要打通华北的铁路线,然后才能通到东北。

结果,蒋军沿五条铁路开进,这五条铁路是:平汉路、津浦路、同蒲路、正太路、平绥路。五条铁路中,只有平绥路不在晋冀鲁豫境内。津浦路东侧是华东解放区,正太路北侧是晋察冀解放区,刘邓部队都只管半条。平汉路和同蒲路两条,却全靠刘邓担负。而这两条铁路,又离抗战中蒋介石屯兵的大后方最近。特别是纵贯晋冀鲁豫解放区中心的平汉铁路,是蒋介石进军华北和东北的要道,蒋介石志在必得。所以,刘伯承守大门,既要守同蒲路,尤其要守平汉路。

在刘伯承仓促准备应战时,半路上杀出一个程咬金,山西的阎锡山派兵抢占上党。他这一招,其实就是牵制刘伯承,以便蒋介石打通平汉路。如果蒋阎控制了东西两侧的平汉路和同蒲路,再从上党和太原南北对击,消灭刘伯承就易如反掌。

因此,刘伯承必须破敌。

可是,这时,阎锡山部史泽波攻占了襄垣、潞城,“收复”了长治、长子、壶关、屯留,以两个师驻在长治,周围五城都配置了部队,完成了防御体系。下一步就要进犯晋东南,攻打太行山了。

蒋介石的大部队,也兵分两路向刘邓开来。一路是胡宗南的三个军,北渡黄河,经运城沿同蒲路北进,另一路是孙连仲的七个军正在向郑州、新乡集结。

在本战略区内还有10万日伪军拒绝投降,刘邓面临背腹受敌的危险。怎么办?

8月27日,刘、邓等人开会。刘伯承说:“平汉、同蒲是我们作战的主要方向,但现在的问题是阎锡山侵占了我上党六城,在我们背上插了一把刀子。芒刺在背、脊梁骨发凉,不拔掉这把刀子,心腹之患不除,怎么放得下心去守平汉、同蒲的大门呢?”

参谋长李达说:“五个指头按五个跳蚤一个也按不死。晋冀鲁豫是四战之地,也不可四处用兵。怎么办?我们的处境很被动。”

确实是如此。

打不打上党,很不容易作决断。一方面,这一仗非打不可,以免形成背腹受敌、虎狼夹击之势;但是另一方面,倘若平汉线有失,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问题就大了。

打不打,难,打哪里,也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仔细权衡轻重缓急,刘伯承还是决心先打上党。刘伯承经过精密计算,还有一个月时间的空子可钻。即,先打上党,再回师平汉线。
刘伯承说:“打这一仗也还来得及。胡宗南暂时放着,让他分散兵力。主要是孙连仲。他原来在鄂西,十几万人,临时调转背来,由陆上北进,谈何容易。没有一个月来不了。还得老天爷帮他的忙,不下雨。但是我们在上党也只能打一个月。如果长治城一个月内打不下来,也只得暂时留着。把它周围扫清了,由地方部队把它围困起来。”

正是在这样的算计之下,刘邓决定首先发起上党战役,从上党打开突破口,

结果,9月10日,刘邓开始发兵,先打屯留,到9月19日把长治周围的县城全部攻克,包围长治城,随后,刘伯承改为打阎锡山的援军,10月2日,将敌人援军合围于老爷岭、磨盘坳至榆林地区,激战到10月6日,歼敌2万余。两天后,史泽波率领部队从长治突围,又被全歼,俘敌史泽波。10月12日,战斗全部结束。

整个战役歼敌3.5万余人,刘邓自己只伤亡4000人,把敌人消灭的干干净净。而这一战从发起到全部结束,只用了一个月多三天,完全在刘伯承的“预算时间”之内。

上党胜利后,刘邓又发起平汉战役,再次歼灭蒋介石4.5万余人(其中一万余起义)。蒋介石打通平汉路的计划完全破产。

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书记述了上党战役和平汉战役。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销量已过百万册,曾名列中国军事畅销书热卖榜第一名(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