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桂平历山中学里,有一方石碑——《浔州府重修庆祝宫碑记》,此碑刻成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记载的是当年桂平的官府重修这座庆祝宫的事情。

这方石碑引出的故事,已经介绍过两篇,那这座庆祝宫是什么样的一座建筑,又隐藏了桂平什么样的一段历史旧事呢?

那就继续《寻访桂平以前的古仔——庆祝宫的旧事记忆》。

在老一辈的桂平街人生活中,曾经有过这样的两个地名:庆祝街,万寿街。

万寿街,今天桂平新华书店门前丁字路口到旧工会门口这一段。

庆祝街,今天新华书店斜对面,国税围墙边的小巷。

这两条街的街名其实就是取自于清代的两座建筑:庆祝宫,万寿宫。

庆祝宫,位于今天历山中学所在位置。万寿宫则位于其后侧附近,可以说两个宫形建筑是有关联性的。

在古代,各地一般名字带“宫”的建筑,大多数都属于官方性质的,或者说是由官府管理为主的建筑,更算是公务场所之一。同时也是带有祭祀功能的场所,至于祭祀什么内容,则是根据建筑性质来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寿宫,庆祝宫大概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四十七年之间(1773~1782年),时任浔州知府陆燝捐俸而建。

据说因为在早两年,乾隆六十,且为皇太后祝八十寿,各地兴起建设万寿宫,庆祝宫,陆燝到任后,于是在桂平择地兴建。

那陆燝为什么会有心思建这座万寿宫呢?这就和他的经历有关系了。

陆燝,钱塘人,历代以来,钱塘就是江南文风之地的范围,自然的,当地很多人很早就接受启蒙学习四书五经八股文化,为的就是科举出仕。

在乾隆十七年(1752年)的时候,适逢皇太后六十大寿,所以朝廷加开“皇太后六十万寿恩科”,陆燝此年参加乡试,不出意外的中举了。几年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成为进士,

他到任浔州后,正好,看到浔州府衙对面有一闲地,原为旧桂平县署地,自清代明后,一直荒芜,作为皇太后万寿恩科出身的他,自然而然的当时流行的建“万寿宫”一事放在心上了,于是在此地建起了万寿宫,庆祝宫。

庆祝宫,其实是当地官员接旨和举行大型庆祝仪式的地方。由一系列建筑构成,包括宫门、午门、朝房和大殿等,是个像宫殿格局的大院。

说简单点,以前朝廷下发地方的圣旨,圣谕,实际上就是规格,等级最高的正式公文,颁旨,接旨可不像影视剧那样简单,那个太监举着圣旨进门往正堂一站,转身就等大小官员跪下就颁旨。

那时候圣旨的颁布与接旨是有套礼仪的,圣旨到了地方,就到地方一个专门的大殿里,大殿正中供奉着一块“龙牌”,拿圣旨的公差就站到龙牌前,等当地接到消息的大小相关官员到齐跪下了,再正式宣读圣旨。

这个供奉着“龙牌”的大殿,有条件的府州县,就建类似于庆祝宫这样的大型建筑,没条件的府州县,就在某处官府场所专门建一个大殿。

民国时期桂平城图

知府陆燝建了万寿宫,也就顺带建起这个庆祝宫了。庆祝宫从无到有,他又是如何设计这个庆祝宫的呢?

其实,桂平这个最早的庆祝宫,是参照当时省城桂林庆祝宫而建的。

门外建有一座牌坊,就名庆祝坊,进了这个牌坊门就是一座敷教亭,主要是官府对外进行宣讲,宣教的地方。平时有什么比较重要的事项要向广大民众公布,基本都在这里。

这里平时也是有官员值守的,每月初一、十五地方官员要到庆祝宫对着龙牌进行朝贺庆祝。这也是皇权时代的一种仪式。

后来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两宫得到过一次修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十年后,1855年由于陈开,李文茂攻打桂平,建大成国,城中的建筑基本毁得七七八八,万寿宫,庆祝宫也是如此,供奉皇权的地方,只剩下“基址犹存”。

直到光绪十三年(1887年),山西人王庚荣至任浔州知府,才按旧建,在原址重建一座庆祝宫,由此,留下了这方《浔州府重修庆祝宫碑记》。

光绪十四年(1888年),时任桂平知县李宗庚也借着这个时机,拨款修复万寿宫。

由此,两宫再度重回昔日辉煌。

不过,按《桂平文史》记载,庆祝宫到了民国年间,见证了一个更大的事情,那就是李宗仁,郭德洁大婚。

据记载,当时驻扎在桂平的“定桂讨贼联军”总指挥李宗仁,经郭凤岗介绍,认识了郭德洁,并于民国14年(1925年)举行了婚礼,地点就在庆祝宫内。

至于当时的盛况,以前见过有一篇文史记载有所回忆,可惜没得好好阅读,如今也就不知什么情况了。

后来地方改制,拆庙拆宫建学,这里就成为了教学用地,曾经宫殿式的建筑也就被拆得一干二净,只留下这方石碑在原地被移来移去。

也幸运的是,这方石碑也没有被移出这个故地范围,后被立在学校操场边,保留至今。

当然,碑虽然,字虽清,只是这石碑背后的故事,已经没多少人知道了。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史话八桂!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