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两条地铁在泰冯路形成交汇时,我就去过冯墙。

那时,交通不算便捷,路况不尽如人意,为躲避宁六公路施工,借近道驶入南钢,穿过内部道路,过冯墙,接上泰冯路。厂区道路、农村小径、泰冯路的坑洼颠簸都给初拿驾驶证的我留下深刻印象。

“从南钢驶出至沿江,再往前一点就是冯墙。之所以叫冯墙,是有说法的,以前有个住那儿的朋友说过,绘声绘色的。从冯墙到泰山新村那条路就是泰冯路。”父亲对我说,他们当时骑自行车上大桥,会走那边过,道路可谓是曲折多变。

南京“新马泰”(新街口、马群、泰山新村)一日游,脍炙人口。泰山新村榜上有名,而泰冯路的另一端——冯墙,它的来历倒没有那么多人知晓。不过是一个小村子,有条小河在村子中流淌,忙着赶路的人,几乎不会对其留心。

“可别小看这个小村子哦,过去也曾风光一时。”正好有好友在冯墙社区工作,谈起冯墙,她说,回溯历史,冯墙不乏车水马龙,人潮如织,也正因如此,冯墙之名流传至今。

“来到冯墙上班后,便参阅了一些资料。在《浦口文史》中有记录,冯墙原称‘冯墙根’,源自这里一冯姓住户。他家紧邻公路,过往车辆和行人都顺着他家墙根通过。后来人流渐长,这家人看到商机,便摆起小摊,做起生意,卖些茶水、香烟、小吃之类的。看到冯老板挣钱了,周围的一些农户也积聚过来,一时间热闹非凡,名气也越来越大,大家就把这么一处可供买卖、歇脚的地记作‘冯墙根’。”朋友介绍道。

“不过说法不止这一则。书上还说,这里得冯墙之名是因为下雨天,大家都到这户人家墙底躲雨,才久而久之,叫此地为‘冯墙根’。”她补充,“不管怎么说,这户冯姓人家,应该是本地的明星了。”

“如今这户人家位置在哪?”我问。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具体位置早已无从考据。现在说起冯墙,其地理标志是冯墙桥和金庄河。”

过往冯墙,因买卖而繁荣,因人情而热闹。冯姓人家的故事流传至今,承载了过往来客对平凡生活中偶遇美好的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庄河于曲折蜿蜒中一路向东,过南钢石头河码头,流入长江。金庄河起点,有石桥一座,连结泰冯路南北,此为冯墙桥。

冯墙桥前, 金庄河 岸,绿树成荫春日长,碧水乘光流远方。

过冯墙桥,沿地铁S8号线平行往南,进入泰冯路。路边梧桐平静悠闲,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路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再往前走,又可见沿江另一则传说——牛十八。原址附近不仅有传说故事展牌一座,还建有金牛塑像于小营塘中,作为纪念。

相传此地原有两处营子(居住集中地),两处营子共有牛十七头。小营子旁有池塘,叫小营塘,放牛人总喜欢把牛赶入塘中洗澡。一日,十七头牛悉数入塘,可放牛人点数时,总是十八头。等牛上了岸,再点,又变回十七头。如此怪事,经邻里街坊一番描绘,竟说塘中有一头神牛。

后又有人欲将神牛捉上岸,甚至动用刀枪,在最后一头牛临近上岸时,对准牛开枪,枪声过后,牛也消失无影。从此,这头神牛再无踪迹。

又过些年,有户人家在小营塘周围开荒种地,挖着挖着,竟发现小营塘底有层砖,将砖翻起,居然有头紫砂牛。这户人家发现之后,把这头紫砂牛占为己有。大家都认为这是当年的神牛转世,都说这家人拿到神牛将行大运,可谁知,好运未至,灾祸连连。后来,大家都说不该拿的东西不能拿,要时刻报以敬畏之心。

“牛十八的故事,都快忘光了。具体地址在哪?”回家在和父亲谈起冯墙一带,他问我。

“刚出沿江,还没有到宝塔山,大概位置就是泰冯路地铁站往北走一点,有一个池塘,池塘里有一座金牛。”我回。

“不过除了牛十八,金庄河也好,冯墙桥也罢,都无特别印象。那个冯姓人家的传说,隐约听过,但时间过去太久,也无从想起。”他说他和当年那个住在冯墙的朋友,早已失去了联系,久而久之,那一段路只有早被拆除的长江大桥收费站还有记忆。

“上一次骑车经过那里,都不知道多少年前了。”他说。

“正好,故地重游嘛,我们就顺着金庄河,看能不能到长江口。”

“一把年纪了我还跟你小子骑车?你开车带我,先走一遭冯墙,再看一回金牛。”

素材来源 | 沿江街道 浦口文史

图 | 林涛

文 | 顾杨乐

发布 | 徐雅莹、吴小荣

审核 | 王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