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历史上,朱棣攻下南京城并称帝的故事是一个备受瞩目的篇章,然而,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的篡权之路竟然如此顺利。

一个简单的攻城行动,竟然让他登上了帝位,这引发了无数人的疑惑和思考:为何他的篡权之路如此容易?

那么,朱棣为何能够在靖难之役中获胜?他又是如何顺利登基称帝的呢?他的成功背后是否还隐藏着其他更为复杂的权谋?让我们一探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朱棣起兵的"正当性"

公元1399年,明朝第四代皇帝朱棣,以"清君侧,靖国难"为由,率领燕王府的兵马起兵。这场被后世称为"靖难之役"的战争,持续了整整四年,最终以朱棣攻下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失踪"而告终。

朱棣为何能以如此正当的理由发动这场战争呢?关键在于他掌握了两大法理依据。首先是朱元璋亲自编纂的《皇明祖训》。这部训诫后人的著作,在"慎国政"一章中明确指出,如果出现"朝无正臣,内有奸逆"的情况,藩王就有责任"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朱棣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将建文帝朱允炆身边的权臣齐泰、黄子澄等人定义为"奸逆之臣",从而为自己的起兵行为寻找到了合法依据。

另一方面,朱棣的继承资格,也源自于朱元璋制定的宗祧继承制度。按照这一制度,嫡长子朱标虽然早逝,但他的儿子朱允炆作为"大宗"的继承人,理应继承皇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朱允炆在靖难之役中"死亡"后,朱棣这个长子,就自动成为了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选。从这个角度来看,朱棣登基也是名正言顺的。

可以说,朱棣在起兵和登基的过程中,始终占据了"理"的制高点。他不仅有朱元璋的《皇明祖训》为依归,更有宗祧继承制度的规定作为法理依据。这就让其他人无从反驳他的行为,也为他最终登基铺平了道路。

二、朱允炆的昏招

虽然朱棣的起兵和登基都有着正当的理由,但这并非一帆风顺。在与朱允炆的这场"靖难之役"中,朱允炆的一些昏招,也为朱棣的胜利提供了重要助力。

首当其冲的,就是朱允炆任命李景隆担任大将军一职。李景隆虽然是曹国公李文忠之子,但他却"素不知兵",是个标准的纨绔子弟。

果不其然,在李景隆的指挥下,朱允炆的军队一次次大败于朱棣。比如在北平之战中,都督瞿能已经攻破了张掖门,但李景隆却贪功下令停止进攻,从而错失良机。在郑村坝之战中,李景隆更是指挥失当,最终带头逃走,将数十万大军的辎重全部拱手相让。

当时就有人怀疑,李景隆是否是朱棣的"卧底"。不过,无论如何,正是李景隆的无能,让朱允炆失去了主要的军事力量。另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朱允炆下令"毋使朕有杀叔父名"。这无疑是给了朱棣一个加强版的"护身符"

比如在东昌之战中,朱棣的燕军被包围,朱棣本人更是身陷重围。按理说,这是一个将朱棣活捉的绝佳时机。然而,由于朱允炆的那道旨意,将士们不得不放走了朱棣,从而使朱棣得以全身而退。可以说,朱允炆的这些昏招,不仅让他失去了主要的军事力量,更为朱棣的登基铺平了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朱棣登基的"合理性"

除了朱允炆的昏招为他铺平了道路,朱棣自身也具备了登基的合法资格。首先,在朱允炆"死亡"后,朱棣作为朱元璋的长子,自然就具备了继承皇位的合法资格。他不仅有朱元璋的《皇明祖训》为依归,更有宗祧继承制度的规定作为法理依据。

其次,朱棣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占据了"理"的制高点。他起兵时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登基后又第一时间去祭拜了朱元璋,表明自己是遵照父亲遗志而来。

这样一来,朱棣就有了正当的理由支撑着自己的行为,使得其他人无从反驳。相比之下,朱允炆的种种昏招,则让他在"理"的制高点上渐渐失去了立足之地。可以说,朱棣的登基,既有法理依据,又有正当理由,这就让其他人无法对他的行为提出有力的质疑。

四、其他人的"无奈"

除了朱棣自身的优势,其他人的"无奈"选择,也为他的登基铺平了道路。首先是藩王的中立。在靖难之役期间,大部分藩王都选择了中立。这并非是他们真心拥护朱棣,而是因为朱允炆的削藩政策,让他们对朱允炆心怀不满。

当朱棣打出"清君侧"的旗号时,藩王们自然乐见其成,因为这意味着削藩政策或许会被废止。所以,他们才会选择中立,坐视朱棣起兵。至于那些地方官员为什么会臣服于朱棣,原因很简单:朱棣已经占据了优势,反抗是无力的,臣服也是无奈之举

当朱棣打进南京,宣布朱允炆"死亡"后,这些官员自然就知道,旗帜该倒向哪一方了。如果这时还有人公开反对朱棣登基,那就会被视为"投名状",遭到其他势力的围剿。

所以,为了自保,臣服于朱棣就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可以说,藩王的中立和官员的臣服,都为朱棣的登基铺平了道路。在这样的情况下,朱棣自然就能顺利登基称帝了。

结语

朱棣之所以能够在靖难之役中获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朱允炆的昏招。而他能够顺利登基称帝,则是因为他本身就具备了继承皇位的合法资格,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占据了"理"的制高点。

当然,藩王和官员们的中立和臣服,也为朱棣扫清了登基的障碍。一场看似家族内部的权力之争,最终导致了一个新王朝的开启。这场"靖难之役",不仅见证了一个新王朝的诞生,也折射出了明朝政治格局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