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色字关注酷温!

重庆燃气的调查结果出炉了,不知道是不是初步结论,还是最终结论。

如果是最终结论,与我而言,我只能说不认可,不合格,不接受!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和小日子学会了,觉得鞠躬道歉就完事了?当然重庆燃气官方也没有鞠躬道歉这个流程。按我说,这只是把盖子揭开一个缝,当你在房间里发现一只蟑螂了,说明蟑螂早已经在你这,安居乐业多少年了。

重庆燃气事件,事实我不多谈了。没了解过事实的,请直接翻看我上期的中国燃气背后的五大话事人。

昨天晚上重庆新闻办,举行发布会,将调查结论公布于众。核心就两个点:

第一重庆燃气的上级公司,建议免除重庆燃气党组书记和总经理车某的职务,第二,确认确实有多计多收的这个事实,并对多计多收的原因给出了部分解释。

在我眼里,这场发布会简单来说,就几个成语可以解释——

欲盖弥彰、避重就轻、积重难返。

第一个欲盖弥彰,新闻发布会的时间。

我知道这条消息,是B站的网友私信我的,我才发现处理了,b友私信我的时间已经是昨晚将近12点了。第一时间我没信,开始核实,发现确实在晚上11点之后,官媒发布了一些通稿。

但大多语焉不详。

我相信,对于流量的需求,官媒不会有消息不发,或者有消息晚发,除非是被要求。或者就是这个新闻发布会就是晚上开的,而且仅对部分媒体开的。

也就是说,让信息晚上11点半之后再公布,是被设计过的。至于原因,无外是不得不应对,但是又想将影响,局限在一小部分范围内。而且选在周五晚上,媒体编辑可能早就下班了,甚至睡觉了的时间点来发布。

心理的小九九,不就是想让事件不要再发酵吗?

第二个避重就轻。

发布会透露,重庆燃气上级机构已决定免去车德臣党委书记、总经理职务,并提请股东大会免去其董事长职务。先不说这个上级机构是谁,有没有用人失察的责任。难道拿一个总经理祭旗,这件事就过了吗?我们来看看,重庆燃气都在干什么事?

第一,错抄,说难听点就是手滑了,重庆燃气集团沙坪坝分公司2024年前四个月,因手动录入错误,产生用气量增高的1085笔、涉及气量 19.05万m³,全按一档2.1计算,这仅仅手滑,就多赚了40多万。要我说,这才是金手指。

第二,估抄。未入住的,也不去核实,就瞎写一个数,错误产生用气量增高的,106笔、涉及1.16万m³。

第三,多算。长期未成功入户抄表,造成了累计抄表数过高,重庆燃气直接就按更高阶梯价格发来收费。涉及234笔、27.91万m³,又是将近60万。

有录入的录入错、没录入到的,就闭着眼瞎写、很久没抄,终于抄到了一次的,就按最高档收费,这就是重庆燃气的现状,这么搞的结果,沙坪坝一个区,四个月就多收的费用将近100多万。

那,这是燃气抄表员的锅?再给一个数据,一个燃气分公司,需要入户抄表的为14.1万户,仅配置抄表员18名,平均每人负责7800户,一个人抄7800户,你觉得可能吗?他们不敷衍,谁敷衍,他们不瞎写,谁瞎写。

公司不知道?不知情?他们比谁都清楚,锅,不是抄表员的,是燃气公司的。

重庆燃气的抄表员工资多少,某招聘app上写的是2000-3000,重庆燃气董事长工资多少呢?财报上写的是76w,董监高工资加起来,有851万。

你哪怕分个51w零头出来,都能多招30个抄表员。

除了工资,重庆燃气上市9年累计分红16.66亿。平均每年将近两个亿。

这钱别以为是股民们拿走了,还不是大股东们拿走了,以前是重庆能源,现在是华润燃气。

你觉得这就是重庆燃气的真相了?

早着呢,据我得到的有限信息,重庆新换的表是远程传输表,意思是不用抄表员上门的,这个数据就直接传到燃气公司了。居民反映的是,同样的使用情况,电表转的更快了,没人也在转了,你觉得以上这些问题,是抄表混乱这个原因,能解释的吗?不能,错抄、估抄、多算,没有一条能解释。这也是我说的避重就轻。

这我也能理解,因为管理混乱是能力问题,但是如果真的如有些网友所言,往燃气里添加惰性气体,以增压的方式以刻意增加居民燃气使用数,这就不是能力问题了,这就是欺诈,蓄意造假,甚至说诈骗也不为过,这就不是免一两个人能解决的了。但是,这才是我们关注的事实。

所以,关键点在这里,有没有造假?调查组查不了吗?

我觉得不是,7000多个投诉件,谁投诉燃气表空转了,上门检查,谁家投诉,表转的更快了,拿着老表和新表,以相同方式去实验。

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你真的做了这些,然后告诉我们,新表没问题,没有造假,燃气没问题,没有添加惰性气体,你多少也能修复点政府信用,你现在避重就轻,闭口不提是否造假,反而让怀疑的种子越长越大了。

至少,我是很难再信任了重庆燃气。

第三,积重难返。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上面抄表数据换乱,重庆燃气抄表周期,也一团糟,发布会列举,燃气分公司对同一小区的用户计费周期不统一,时间间隔毫无规律和逻辑,最小计费周期7天,最长计费周期83天。说白了,这不是一家有有危机感的企业,再说白一点,这就不是一个企业能干的事。

企业要赚钱,一是要有产品,二是有价格,三是有服务。你才有可能再市场中,分到一小块蛋糕,你还要随时提防着,有没有更好的产品,更便宜的价格,更优质的服务,来撬走这块蛋糕。

但是对于燃气公司,对不起,以上三点都不是要考虑的。

我要考虑的,这块位置是归我垄断和还是归其他豪门来垄断。甚至是,几大豪门已经形成了默契,你得之东隅,我收之桑榆。其乐融融。

店大欺客那就在所难免,在深入一点,归根结底就是,用户没有选择权。要不选择选择重庆燃气,要不选择冷水洗澡,冷锅做饭。重庆燃气之前的澄清公告也是这幅态度,你爱谁谁。

国计民生的行业垄断有没有错,今天我不想讨论这个话题。我只想说一个点,选择权对于垄断企业也是有杀伤力了。

我曾经是中国联通十年的老客户,4g刚出来的时候,流量费用特别贵,当时他们推了一个套餐,大概价格是250元50g包月,这个价格,在当时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我就很兴奋办了这个套餐,这个套餐跟了我很多年,但是前段时间,跟一个朋友聊起来他的套餐,我才发现,现在的流量费用已经便宜到1块钱1个g了,也就是我50g的流量,现在至多50块就能搞定。

合着我是每个月多交200块。

当然联通给我的解释,套餐不一样,权益不一样,但是我确实可以通过套餐重新配置,以50块得到一样的服务。而这些服务,联通客服给我致电营销和广告推送的时候,从来没有提及,他们只会给我推送比我现在250元还贵的套餐。因此,我决定携号转网。立马,我就收到联通好高级客服给我打电话,同意给我下降所有资费套餐,补偿部分损失,甚至米面油都有,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携号转网。

当然我最后还是携号转网了,因为另一个运营商同意,只要我转进来,家里的宽带费用免掉之外,额外,再送我2000元话费。不能说有多少威慑,至少有限的选择权,可以让企业有危机感。

倘若,没有携号转网,甚至是每个省份每个城市,指定一个运营商,那么,你觉得我又会遭受怎样的对待呢?

所以,重庆燃气如果调查这个阶段停止,势必就是重庆电力和重庆水务就又开始蠢蠢欲动了。重庆燃气的问题只存在重庆燃气吗?成都燃气呢?南京的燃气呢?这些就留给大家想象吧。好的,以上就是本期节目,视频文稿将发布在同名公众号上,请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我们下期见,

——————end——————

活得较真,我是酷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