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美秀

4月18日,在五项改革方案的争议中,给民进党带来压力。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认为,该行为轻视了议会的权力,并达到了“违宪”的程度。这种状况进一步导致国民党提出散会的动议,冲突激烈到有召集委员离开会场,有媒体形容为“尿遁”。而柯建铭仍然坚持该法案的合法性,并重复表示法案应通过。赖清德若到立院报告,可能会因此面临藐视议会的法律责任。台湾地区立法机构近日因五项改革方案发生意见分歧,引发两大党派激烈对立,其中包括了对议事规则及权力运作的质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赖清德在其主政期间,明确表示不受理相关的法律程序,并暗示在其卸任之后才应进行追究。在台湾法律体系中,若有人因藐视议会而被提起指控,存在被关押的可能性。民进党在处理法律事务时,遭到批评,有观点认为民进党缺乏对法律的正确认识和尊重。而关于赖清德曾经表示“宪法”是灾难,存在一定的争议。这些争议反映了在台湾,政党在执政时,对议会法案的推动和处理方式可能大相径庭。

双方未能就是否在发表咨文后接受答询,或者是提供综合性答复,达成一致意见。在两党间缺乏共识的情况下,国民党提出增加藐视罪的条款,反映了对现行议会运作方式的不满和想要加以改革的意图。

所提出的藐视罪条款意在明确告诫自赖清德到所有官员,他们必须如实回答问题,不得撒谎或欺骗。这一规定更加强调了官员在述职时应当诚实、坦白,哪怕不能完全坦诚,也需尽量委婉地表达真相,旨在杜绝官员的虚假和欺诈行为。特别是在一些事件,如“高端”案中,可以看出官员明显地在对议会及公众进行欺骗。这样的行为,无论是敷衍、反质询,还是明目张胆的欺骗,都是不可容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进党虽然对于藐视罪的设立持有保留态度,但他们仍希望赖清德能够到院作报告,而所采用的形式仍有待双方协商。国民党则坚定拒绝,认为到院报告应该遵循既定程序,而不应受任何形式的牵制。这表明在台湾政治体系中,关于官员回应议会质询的方式及程度,仍然存在较大分歧。

在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的议会质询中,赖清德以及其他官员被明确告知,他们面临的是单独的问询,而不是整个民进党的集体审查。这一点上,如果赖清德或其他官员在回答问题时说谎,藐视罪的条文则允许将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然而,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引发司法上的困境。此举被解释为仿效美国的做法,但是民进党目前对此并不认同。

在4月18日的会议上,由于议会的主席兼召集委员钟佳滨无法控制现场秩序,也不愿意发起表决,因为一旦进行表决,他就势必败北,多数派的优势也将不复存在。这揭示出台湾政党在议会运作中权力游戏与政治争斗的复杂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议会中,当民进党成员无休止地发言时,国民党和民众党显然不愿继续倾听,也不愿让对方继续发言。因此,他们提出了整顿会议的动议。而议会主席钟佳滨的策略则是拖延时间,希望通过逐条审查和逐条表决的方式,让民进党有更多机会抒发意见。在此过程中,柯建铭突然指出,针对赖清德的藐视罪指控其实是违反了宪法原则,质疑关押赖清德的合法性。

他进一步指出,按照台湾“法律”的规章,地区领导人在任期间不会受到刑法的追诉。也就是说,在赖清德担任领导人期间,所有涉及刑事责任的问题法院都不会处理。但下台之后就能重新启动调查。这一点在陈水扁和马英九的时代也是如此实行的。因此,柯建铭质疑为何对赖清德就不适用同样的原则,并强调藐视罪指控并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实际上,即使赖清德说谎,也无法立即对他采取法律行动,至少得等他任期结束后才能讨论这件事。如果赖清德连任,就得等到八年后才能追究责任,暗示这些法律难题的解决将不会那么迅速发生。

民进党被指喜欢通过某种方式误导公众。关于赖清德,在“大选”前他曾表示“宪法”是灾难,表明有意进行“修宪”。然而,由于民进党在选举中的表现不佳,赖清德没有能力启动“修宪”。在这种情况下,他声称对方提出的建议是“违宪”的,而民进党提出的就不是“违宪”。这种双标做法让人感到厌烦。如果赖清德真的相信“宪法”存在问题,就应该不使用“违宪”来作为阻挡对手的理由,反而是应该质疑使用这部“宪法”来遮掩问题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分析人士表示,国民党和民众党联手对民进党的压制是为了平衡权力,这本身是符合政治制衡的伦理。民进党常希望独占优势,导致很多荒诞的笑话。如果赖清德和民进党真心认为存在问题,他们应该直接修正法律来解决赖清德在任期间受刑事追诉的问题。

展望未来,随着民进党与民众党的互动减少,赖清德很可能会遇到更多的挑战,而且可能无法做太多的改变。尽管在选前赖清德曾伸出橄榄枝给民众党,暗示将邀请其加入联盟,但在“内阁”名单公布时,赖清德选择了更多的民进党成员而非民众党成员,这不仅背弃了承诺,也遭到了民众党的疏远。民进党采取的策略,被讽刺为将其他党派视作一次性使用再抛弃的“卫生纸”。如果赖清德持续这样的方式行事,台湾的政治环境可能会长期不稳定,而少数执政的苦涩,恐怕会成为赖清德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并提醒不应该永远追求赢者通吃的结果。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