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权属意识强是好事,但太爱钻牛角尖会跑偏。比如坐硬卧买了下铺,就想方设法(比如挂上帘子)不让中、上铺乘客使用自己的铺位,论起理来还很理直气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买谁享受,铺位我买的,当然我享受。”

“下铺票价最贵了,凭什么给别人坐?”

“你喜欢下铺,就买下铺呀,干嘛买了上铺,却来占人便宜?”

“坏人变老了,哪哪都要占人便宜!”

但公开数据可以证明,这些人是在颠倒黑白!

①硬卧上、中、下铺空间并不一样

下铺占有的空间要比中、上铺多很多。我们先看一下硬卧上、中、下铺各自的长宽高:

硬卧床长1.9米,宽0.6米,所以床的面积是1.14平方米。

高度上,下铺是0.97米,中铺是0.75米,上铺是0.55米。

由以上数据得出:

下铺的空间是1.1058立方米,中铺的空间是0.855立方米,上铺的空间是0.627立方米。

空间上,下铺比中铺大了29%,下铺比上铺大了76%

但票价上,下铺与中、上铺,有差那么多吗?

②硬卧上、中、下铺价差其实没拉开

我们找个实例,看看现实里硬卧上、中、下铺的价差情况。

北京到成都的K817, 硬卧全程票价下铺是467,中铺是451,上铺是437。

价格上,下铺比中铺贵了3.5%,下铺比上铺贵了6.9%

大家可以看到上、中、下铺的票价之比是严重落后于空间之比的。

那么,每一元票价对应空间谁更多?

③同样花一元钱,硬卧各铺位谁更值

我们还是用北京到成都的K817来算账。

根据之前的计算下铺是1105.8立方分米,中铺是855立方分米,上铺是627立方分米。

由上、中、下铺各自票价,计算得:下铺是每一元钱买了2.368立方分米,中铺是每一元钱买了1.894立方分米,上铺是每一元钱买了1.435立方分米。

重要数据见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明显,如果下铺不让别人坐,那么买下铺是最占便宜。

这才是一些人买了硬卧下铺票会带上帘子,然后大言不惭“谁买谁享受”的真实动机。

那么,为什么铁总不上调硬卧下铺的票价呢?

因为刚开始有硬卧车厢的时候,白天下铺是要给中、上铺乘客坐的呀!中铺高0.75米,上铺高0.55米,人能直起腰来吗?把下铺设计得这么高,就是为了所有乘客在白天都能直起腰来。

至于现行票价“下铺比中铺贵了3.5%,下铺比上铺贵了6.9%”可不是空间的差价哦,是上下床方便程度的差价。

所以,有些人偷换概念白天用帘子占着下铺空间,纯属于利用规章尚不细化的缺德行为。

那么铁总该怎么立“新规矩”呢?

①要么将约定俗成的做法书面化:白天可以让上、中铺乘客临时坐一下。

②要么在上、中、下铺各自空间上动脑筋,明确乘客都只能使用票内铺位的空间。

A.从空间上考量有两个方案:

a.票价不变,把上、中、下铺的高度给统一了。都一边大,高度都是(0.97+0.75+0.55)÷3=0.757米。

b.票价拉平,把上、中铺高度改成0.85米,下铺改成0.57米,只能躺,下铺要坐可以坐过道上的小板凳。

B.从票价上考量有一个方案:

维持现有上、中、下铺层高,中铺比上铺贵15%,下铺比中铺再贵15%。

还是拿北京到成都的K817硬卧票价举例:

原价是:下铺467,中铺451,上铺437,总价1355。

调价后:下铺527,中铺448,上铺380,总价1355。

然后,床下面划好线,各自行李只能放在各自区域里,桌板也划好线,各自只能使用自己的区域。

以上这些都是从市场化角度考量当前硬卧车厢上、中、下铺的空间价值和定价策略。相对来说,动卧空间和定价就很合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上:

人恒有私心,人恒有贪欲,是不可能完全依靠互谅互让解决一切矛盾的。

的方案理应让那些真正爱占小便宜的人没空子可钻。这类人的本事在规则约束下没用武之地了,社会就和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