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11年年底,四川宣告独立。

12月22日的凌晨,成都街头异常热闹。

皇城明远楼前灯火通明,一位年迈的老人,发须花白,仍留着旧时的发辫。

他只着单衣,忍受着刺骨的寒风,正面临着审判。

这位老人,就是曾经权倾一时的四川总督赵尔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能臣干吏,委以重任

赵尔丰出生于汉军正蓝旗,是编纂《清史稿》的赵尔巽的弟弟。

他的父亲赵文颖,是道光年间的进士之位,在山东担任过知县。

光绪元年,赵尔丰被任命为誉录,随后在山西省的静乐、永济、洪洞等县担任知县。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锡良调派赵尔丰负责东路防军营务处的重任。

赵尔丰也展现出了他的军事才能,不仅妥善应对了觊觎山西的外国军队,还多次成功抵御了法军的挑衅行为。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朝中大臣命令撤军的巨大压力下,赵尔丰坚持己见,拒不撤退,这一行为赢得了锡良的极大信任和赞赏。

1903年,赵尔丰来到四川,先后担任了川汉铁路督办和永宁道、建昌道的道员。

1905年3月,驻藏帮办大臣凤全及其随行的50余人在巴塘遭到了杀害。

此事震惊朝野,引起了朝廷的愤怒和关注。

为了妥善处理此事,朝廷派遣四川提督马维琪和建昌道员赵尔丰共同负责剿办。

在赵尔丰和马维琪的共同努力下,巴塘事件得到了有效的平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6年,四川与云南两省因与西藏接壤,边境管理问题日益严峻。

清政府认识到边务的重要性,因此设立了川滇边特别行政区,等同于省级建制。

年过六十的赵尔丰,因其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表现,得到了锡良的特别推荐和密保,被委以川滇边务大臣的重任。

为配合边疆事务的开展,清廷特核准拨出一百万两白银,并决定由四川省每年拨款四十六万两,以备日常事务的行政经费。

赵尔丰在担任川滇边务大臣期间,肩负着维护边疆稳定、推动地方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等重要任务。

他的工作不仅对当时的边疆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来的边务管理和民族关系处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治理川边,“改土归流”

自鸦片战争起,西方列强的侵略步伐日益逼近,英国、法国和沙俄的入侵使得西藏地区的局势岌岌可危。

当时,川边地区的土司势力割据一方,各自为政,对中央政府的管制置若罔闻。

赵尔丰在巴塘建立了边务大臣衙门,着手组建一支精锐强悍的边防军队。

这支军队在赵尔丰的指挥下,逐一平定了那些拒不服从朝廷管制的土司势力。

这支边兵以勇猛善战而闻名,威名震慑川边。

甚至当四川新军进藏途中遭遇匪徒袭击时,也需要赵尔丰的边兵提供护送。

赵尔丰在川边藏区采取的一系列果断而有力的措施,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对土司制度的废除和改革。

自元明以来,土司制度在川边藏区根深蒂固,与之相适应的是一套封建农奴制的社会经济结构。

赵尔丰大力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废除了这一陈旧的制度,转而设立流官进行管理。

通过中央集权来加强边疆地区的控制和管理,从而稳定川边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政治和行政改革,赵尔丰还对宗教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变革。

他实施政教分离的政策,削弱宗教势力在政治和社会中的影响,进一步巩固中央政府的权威。

赵尔丰在川边藏区的改革,是中国解放前藏区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改革运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些改革在当时起到了稳定边疆、抵御外来侵略的作用,对后世的边疆政策与社会变迁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然而在川边地区的治理过程中,赵尔丰也因杀戮过多被批评为“屠夫”。

川边地区幅员辽阔,民族构成复杂,土司制度根深蒂固。

面对这样的局势,赵尔丰采取了简单直接的措施,通过军事力量快速推动改革,实现“改土归流”。

然而,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民族特性,导致改革的实施并不彻底,留下了许多问题和隐患。

同时,赵尔丰的改革措施虽然具有政治目的,但其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改革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时间来逐步展现效果。

当地群众在短期内难以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际好处,因此对改革持观望甚至怀疑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的深入推进。

此外,赵尔丰在处理巴塘事件时对策划者和参与者不加区分地严厉惩处,这种过于严厉的做法伤害了藏族人民的感情,失去了民心。

这不仅削弱了改土归流政策的成效,而且对赵尔丰个人的历史评价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即使在今天,一些当地群众在感情上仍然难以接受他的做法。

因此长期以来,对于赵尔丰的评价总是伴随着争议。

同情“保路”,努力斡旋

1904年,四川总督锡良根据大清商务部的相关规定,成立了官方主导的“川汉铁路公司”,筹集资金,自行建设川汉铁路。

1905年,《川汉铁路公司集股章程》正式出台,明确规定了川汉铁路的建设原则为“奏明自办”。

同时坚持“不招外股,不借外债”的原则,确保工程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到了1908年,川汉铁路公司聘请了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担任宜宾至万县段的总工程师。

在詹天佑的领导下,川汉铁路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截至1911年集资已达1500万两白银,并且完成了百余公里的铁路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就在川汉铁路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之际,1911年5月,清廷突然宣布实施“铁路国有”政策。

同时,还与英法美德四国签订了贷款修建川汉铁路的协议。

这一政策的出台,被视为出卖国家主权和损害四川民众利益的行为,引起了全川民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对。

四川保路同志会在成都宣告成立,高举“拼一死以破约保路”的口号,坚决维护铁路自主权。

各地也纷纷响应,抗议活动此起彼伏,声势浩大。

赵尔丰恰恰就是在“保路运动”的风口浪尖上,接手了四川总督的职务。

看起来是份美差,实则是烫手的山芋。

就在赵尔丰接手之前,布政使王人文曾短暂地代理川督职务。

王人文不想得罪四川的乡绅和民众,于是积极向清廷上书,恳请朝廷能够体谅四川人民的立场,撤销铁路“国有化”的政策。

然而当时的清廷并未充分认识到这一政策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也未能看到四川局势的严峻性。

直到赵尔丰接手,王人文才终于卸下了重担。

赵尔丰精明能干,对四川局势有着清晰的认识和判断。

他深知,如果不顾民意,强行推行铁路国有化政策,可能会激起更大规模的社会不满和动荡。

因此在刚刚担任四川总督的初期,赵尔丰也采取了与王人文同样的立场和策略。

他一方面努力向民众解释和开导,希望能够平息他们的不满情绪;

另一方面,他多次恳请朝廷能采取更加灵活审慎的政策,缓解矛盾。

在电报中,赵尔丰明确指出这样的政策会激生意外,可愚昧腐败的朝廷却不为所动。

清廷对此充耳不闻,只一味采取专制、武断的做法。

清廷一连下了两道旨意,要赵尔丰“严肃对付”,又要求他“严行弹压”。

这两道圣旨不仅没有缓和局势,反而激化了矛盾,如火上浇油般引发了全川民众的激烈反抗。

随后的事情发展更是迅猛,川汉铁路总公司股东大会很快就作出决定,全川罢市罢课,拒绝缴税。

短短几日之内,各州县纷纷响应,一律闭户,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

此时的赵尔丰,仍然没有放弃寻求和平解决问题的希望。

他继续通过电报与内阁沟通,多次请求朝廷允许“川路暂归商办”,避免进一步的冲突和流血。

进退两难,身首异处

然而就在赵尔丰顶着压力,竭力应对川路危机的时候,官场上的斗争又悄然逼近。

铁路大臣端方,一直对赵尔丰的四川总督之位虎视眈眈。

慈禧太后出殡之时,端方拦路拍照留念,因而遭到了朝中顽固派弹劾,丢了乌纱帽。

虽然后来他又担任了督办川汉、粤汉铁路大臣一职,但这样的官职显然不能满足他的野心。

在谋求湖广总督未果后,端方便将目光转向了四川总督的位置。

8月29日,端方向内阁发出电报,奏报赵尔丰抗旨,并指责他“慵懦无能,实达极点”,建议给予“应得之处分”

8月31日,端方又致电盛宣怀,声称赵尔丰“败坏至此”,除非有威望的忠臣前去镇压,否则难以收拾局面。

其意图取代赵尔丰的心思,是显而易见的。

到了9月2日,朝廷下旨命令端方“迅速前往四川,认真查办”,并准许他随时调遣“川省水陆新旧各军”。

此时的赵尔丰,已经失去了对四川军队的控制权,总督地位也岌岌可危。

赵尔丰不能放任保路同志会,却又不忍采取严厉手段来处置。

在他左右为难之际,清政府向他下达了强硬的镇压命令。

赵尔丰此时已经陷入了绝境,如果他再不施展铁腕,不仅会丢掉官职,甚至可能连命也保不住了。

1911年9月7日,赵尔丰诱捕了川汉铁路公司的董事和保路运动的骨干成员。

接着,保路同志会被解散,保路刊物也被查封。

这在成都引起了轩然大波,数以千计的民众蜂拥至督署,要求赵尔丰释放被逮捕的人。

督署的士兵在应对民众的抗议时,发生了枪击事件,导致20余名群众死亡,被称为“成都血案”

“成都血案”的发生,使得赵尔丰与四川民众之间的矛盾变得难以调和。

“赵屠夫”的形象,成为了他无法摆脱的污点。

在当时的四川,地方政府的兵力十分有限,各州县的官员面对日益高涨的民众抗议和同志会的活动,显得力不从心,无法有效弹压。

随着同志会在各地的势力逐渐壮大,大半的政权实际上已经落入了他们的手中。

一场浩浩荡荡的武装起义如同燎原之火,迅速蔓延开来,各地的反清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

起义愈演愈烈,这使清廷大为恐慌,立即下令武汉的端方率军入四川进行镇压。

但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王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

11月22日,四川成立军政府,宣告独立。

曾经权倾一时的四川总督赵尔丰,也被迫释放了所有扣押的同志会成员,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缓和局势。

然而,形势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他的控制。

到了11月27日,赵尔丰为保自己和家人的性命,不得不交出军政权力。

可惜成都很快发生兵变,赵尔丰也成为了朝廷的“替罪羊”。

新上台的“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尹昌衡率领军队冲进了总督府,活捉了赵尔丰。

12月22日凌晨,赵尔丰被押至皇城明远楼接受公开审判,最后斩首示众。

赵尔丰最初对保路运动持有同情态度,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他被迫采取镇压手段,逆历史大势而行。

他的死亡,是清王朝在四川统治终结的象征,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赵尔丰在经营川边时期的贡献不会被遗忘,他在推动地方发展、维护边疆稳定方面所做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他的血腥罪行,也同样被历史所记录。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而改变方向,这是历史的无情,也是历史的公正。

参考文献

[1]孙洁.保藏固川与清末赵尔丰川边经营[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5):104-120.

[2]张永攀.驻藏大臣赵尔丰与西藏[J].人民论坛,2010(16):78-79.

[3陈枫.论赵尔丰与"成都兵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9.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