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春之声丨建平台引“活水” !成都经开区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创新与研发能力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创新赛道的“主角”,企业在科创这条路上能走多远,区域搭建的“舞台”是重要因素。成都凌云汽车零部件公司是一家生产汽车构件的企业,今年,借助区级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公司聚焦新能源汽车电池壳、高强度轻量化安全防撞系统等领域,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努力让企业跟上汽车产业整体转型的步伐,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推动企业研发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大对企业研发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近年来,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高度重视企业研发能力提升及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工作,通过多项措施推进创新平台能级提升,推动产业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数据是最好的例证。2023年,为推动企业研发能力提升,成都经开区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面向智能座舱等重点领域立项5个,推动破解制约行业发展共性问题。支持6家企业成功申报四川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导计划项目,支持34个项目争取上级科技项目专项资金1199.71万元,完成“四上”企业研发投入14.66亿元。

搭建平台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是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支撑。日前,成都经开区科创传来好消息:成都机动车环保公共服务中试平台、航天长征智造中试平台、川电检所高端软件和智能终端中试研发平台经过公示,被认定为市级中试平台。中试研发平台的认定对于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些平台,可以有效连接科研与产业,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成都基地)

位于龙泉驿区洪安镇的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成都基地),也是刚被认定的成都机动车环保公共服务中试平台所在地。这样一个“国字号”的实验室落户成都,有着怎样的意义?“成都的机动车保有量全国第二,汽车产业也是支柱产业,机动车排放污染的有效防治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机动车污染有哪些、又该如何防治,实验室就是围绕这些问题来开展的。”成都机动车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田红介绍,实验室的建成既填补了西部地区机动车排放权威认证空白,也可满足我国移动源监督检查、未来排放标准制定、监管技术和控制技术开发、移动源环境管理政策验证和评估,以及相关科研开发等需求。

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成都基地)

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是拼未来、立潮头的“引擎”,成都经开区始终在布局创新源头、打造创新平台上奋力求解,多年来坚持积极对接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涉及基础研究、产业技术、资源共享等平台。2023年,龙泉驿区加快创新平台能级建设,支持航天中天动力成功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天地直方等3家公司新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3家。龙泉驿“科创10条”政策也明确提出,对新获得国家级、省级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等技术创新平台,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新获得市级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开展区级创新平台认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最高10万元资金支持,加快形成国家、省、市、区四级创新平台梯度培育体系。

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企业的发展不光是引入新的技术,研发新的产品,更重要的是把新的成果转化出来,并且达到“技术X产业”的目的,真正实现用科技赋能产业。

如何有效发挥知识产权工作对公司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促进发明创造和转化运用?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秦川物联网)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人机协同作业、智能仓储、智能在线检测、产线柔性配置……走进秦川物联网的生产车间,记者就被车间内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深深地吸引。而秦川物联网机电阀的生产线便是企业以公司原创“三体系物联网”为架构,借鉴国际先进精益生产理念,将工业物联网应用于实践中的创新成果转化。凭借过硬的创新研发能力,公司连续多年被评选为“中国企业创新能力1000强”和“世界物联网企业500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鼓励企业及高校院所整合人才、学科、技术等优势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希望通过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市场化应用,从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区新经济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为加快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龙泉驿区新经济和科技局联合重点产业链牵头部门、国有平台公司组建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专班,深度挖掘科技成果和创新团队,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通过举办“走近同济大学”“走进清华科技园”等“校企双进·找矿挖宝”对接活动15场,促成华云信息、恒车通等25个项目成功签约,同时深入对接同济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促成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中心NPR新材料、国光电气激光焊接等5个重点成果项目落地转化。

引进人才激发创新原动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科技创新的原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发展新质人才。

作为“龙泉驿英才计划”引进的高层次专家人才,李虓扎根龙泉驿已11年,他带领团队用精湛的技术工艺和高质量的产品。

虽然年仅39岁,李虓却已是成都方大炭炭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可谓年轻有为。这既是他自己努力奋斗的结果,也跟龙泉驿为他提供了良好机遇有关。

成都方大炭炭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机加车间

“龙泉驿非常适合年轻人追逐梦想,这里的机遇很多,政府也非常重视引进人才,我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李虓说,如今企业也正在大力招引人才,计划在未来十年内招录300名博士,专注炭素新材料的研发。“我们的打算是每年招30人,10年内300名博士,我们希望在炭素新材料领域能够处于全球领先的位置。”

成都方大炭炭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产品

招才引智是积蓄发展“活水”的有效渠道。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爱之、敬之。在龙泉驿区,李虓的故事,还在持续上演。截至目前,成都经开区已主动链接高能级项目和高端人才团队,成功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团队等4个高层次人才团队,促进吉林大学成都技转中心、波达医疗设备、天瑞节能环保等项目落地我区。接下来,龙泉驿区将继续聚焦重点产业链创新人才目录,以校企合作、人才工作室等模式靶向引才引智,让更多拔尖高科技人才喷涌而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主编:白龙祥

副主编:邓晴风

责任编辑:李娜 席瑶

编辑:向竞秋

记者:周亚

视频:郑追

剪辑: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