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电影《九龙城寨之围城》。

这部改编自同名漫画和小说的电影作品,据说花费了三亿港币,去重现早已被拆掉的“九龙城寨”,仅此而论,就已经是极大手笔。

有不少人,已在香港看过首映。

其中有一个评价,包括这样几条,“古天乐+林峰,是继《寻秦记》之后,最精彩的CP”、“古老板的‘龙卷风’角色,刻画出色、造型出众、武功绝顶,十分出彩”,以及“神一般的人物,郭富城和乔靖夫客串的两位高手,令人印象深刻”等等。

其余不赘述,大多侧重电影热血与凌厉一面。

电影定档五一、已开预售,然截止目前,排片与预售皆不理想。

似并不乐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节假日是天然热档。

如果按出产大片概率的划分,春节档和暑期档是绝对头部,其次是国庆档,再次是贺岁档,五一档列第四,余者可归入冷档。

关于此节,可以用票房数据来做一个验证。

内地电影市场,冲破十亿票房门槛的电影,总计有116部,其中春节档28部、暑期档30部、国庆档15部,这三大档期的高票房电影,占比超过六成,如果只看历史票房前十,就更几乎,全部集中在了春节档和暑期档。

热档代表着观众的消费热情,也更易出产高票房电影。

所以那些投资规模较大、演员阵容较强的电影,一般而言,都会选择热档进驻。

从一零年代开始,以港式商业电影和香港电影人而论,先后有《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澳门风云3》、《寒战2》、《无双》、《扫毒2:天地对决》和《怒火·重案》等电影进驻热档,并斩获了不俗的商业票房成绩。

在这个阶段,无论是排片还是后市表现,港片都并不算弱。

但这已是昨日余晖。

在《怒火·重案》再创票房新高之后,港式商业电影的预售和排片情况,开始断崖式下跌。

以截止目前的十四部港片来观察。

其中《反贪风暴5:最终章》是预售最强的一部港片,达到了4903万,而首日排片也达到了29%,此外《边缘行者》、《神探大战》和《明日战记》,这三部电影虽然预售一般,但排片分别达到了20.7%、19.9%和28.8%。

剩下十部影片,首日最高排片是17.1%的《潜行》,最低是7.2%的《别叫我“赌神”》,预售基本都是一塌糊涂,惨不忍睹。

这些电影,大致有一个共同特征,也即“黄金场”策略。

换句话说,除了极少数电影,大都是在首日下午六点之后,才陆续会有排映场次。

这种策略实质上早已失效,但片方仍在惯性推动下,麻木沿用。

不过这并不是根本问题。

那么问题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品质问题,首当其冲。

无论评分还是口碑,这十四部电影中的最高者,也仅在及格线上徘徊。

这与上个十年,就形成了鲜明对比。

电影是讲趋势的,片方、院线和观众、影评人、媒体,都会受到观感和趋势的影响,进而会形成一种并不会被看见的“势”。

在很久之前,就讲过这么一个观点,好片加分、坏片减分。

比如对一零年代以来的香港电影来讲。

拍出《寒战》、《扫毒》、《寒战2》、《追龙》、《无双》,乃及《拆弹专家2》和《怒火·重案》等电影,因品质不同,或有高低之分,但皆可视作加分,而拍出《反贪风暴》、《澳门风云3》、《扫毒2:天地对决》等类型电影来,就必然严重减分。

这甚至无关票房高低。

再进一步讲,上述十四部电影,则更是一面倒地狂减分值,包括看起来尚可的《临时劫案》也一样,不但面临口碑的两极分化,品质也仍未臻上乘。

品质严重不足,没有佳片力挽狂澜。

这就是问题的根源。

如斯趋势下。

口碑与品质未明的《九龙城寨之围城》,焉能不败?

当然,此时定论,或也为时尚早,说不定这部《九龙城寨之围城》品质果真不俗,能够于逆势当中杀出重围呢?

这种可能性并不是没有。

但就香港电影的现状而论,一方面需得反省品质,另一方面要面对现实。

排片与预售的双重低迷,注定了电影初始竞争力的严重缺乏,故如题所言,当下此时,应“逃离”热档,以“田忌赛马”之策应对市场,方可略略喘息。

这当然也是知易行难。

上一次的贺岁档,香港电影其实已经被迫走上了这条路,以顶级阵容的《金手指》,加上略弱的《潜行》,后续以《临时劫案》跟上,对上内地二线体量的电影《年会不能停!》,但任谁都没能想到,三大巨头,会被一个董成鹏,单枪匹马击溃。

然如今的港片,已经更无选择余地。

港影式微。

如前述回溯,这不是朝夕之间就形成的趋势。

而也并不是仅凭一腔热血,就可以简简单单“卷土重来”,人心和趋势,都需要有真正的好电影,去扭转和“挣”回。

商业票房只是“强心剂”。

根底仍在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