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报道,“特朗普获胜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欧洲重新与中国接触。”美国《华尔街日报》以此为题发文称,由于欧洲经济陷入停滞、对俄罗斯“威胁”感到担忧以及特朗普可能赢得2024年美国大选,部分欧洲国家正重新向中国靠拢。文章称,随着欧洲经济复苏遭遇障碍,俄乌冲突陷入僵局,欧洲国家的情绪正在发生变化。与此同时,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民意调查中表现强劲,有可能在2024年美国大选中战胜现任总统拜登,这进一步引发欧洲国家对于跨大西洋紧张局势和贸易争端的担忧。

最直接的案例就是,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之行,在这趟行程中,有多名德国企业高管随团访问,一名德国政府高级官员还对外表示,德国希望增加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同时降低风险并实现多元化,这意味着在现实的压力面前,德国不得不走向更加务实的政策方向,缓和同中国之间的关系,消除两国之间的贸易争端。这番论调确实反映出了当前欧盟乃至全球对美外交的一大现实,那就是,勉强应对拜登的最后几个月,重点迎接特朗普的新政。

据外媒报道,为进入此次访华随行的经济代表团,德国企业界的报名非常踊跃。最终拿到“登机牌”的都是各行业巨头企业的高管,包括西门子公司首席执行官博乐仁、梅赛德斯-奔驰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宝马公司董事长齐普策等。出发前,齐普策表示,对中国市场前景充满信心,坚定持续投资中国、为深化德中合作作出更大贡献。而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上,梅赛德斯-奔驰董事会主席康林松也表示,未来数年在华有大量投资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朔尔茨上任后第二次访华,第一次是在2022年11月。这两次对比起来,可以看出德国对中国的态度有了明显了转向。上一次,他仅在中国停留了短短一天。朔尔茨上台以来,德国没能延续默克尔政府的政治遗产,在对华路线上出现了偏差。德国和美国越来越靠近,朔尔茨附和美国,认同应该摆脱对华所谓“依赖”,重组供应链、产业链,还抛出了“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言论。

从中美博弈的角度来说,德国的行动,也会让更多美国的盟友,开始敢于向中国靠拢,敢于对美国的无理要求说“不”。比如根据观察者网报道,最近,美国正在施压盟友加码打压限制中国半导体,结果遭到了荷兰、日本的抵制和拖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国盟友,开始主动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对美国说“不”,那么这也就意味着:美国的所谓“对华包围圈”,已经是四处漏风。

德国联邦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德中贸易额为2531亿欧元,自2016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另据德国央行数据,2023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总额达119亿欧元,同比增长4.3%,创下历史新高;德国在华投资在其在海外总投资的占比也上升到10.3%,同样创下近10年来新高。面对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中国开放合作的大门始终敞开,此次德国总理朔尔茨率大规模经济代表团访华前夕,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马铭博接受采访时表示,德国企业普遍看好中国投资环境。

朔尔茨抵达重庆后,只稍作休息就直接前往德国世界五百强企业博世集团与中国合作的氢动力系统生产企业。认真听讲解,亲手感受氢动力模块组装,朔尔茨边走边问。去年11月投产以来,不到半年,这里就成为博世在德国之外,量产氢动力系统最为重要的工厂。当前,这里出品的氢动力系统已经直接应用于中国生产的卡车上。从零件到组装再到应用和能源供给,一条中德共同打造的氢动力产业链正在中国生长。此前,德国发布的2024年年度经济报告显示,氢能产业位列其新一年投资重点之一。

在圆桌会上,博泽中国区总裁项洁向朔尔茨总理及代表团一行介绍了百年家族企业博泽过去近三十年在中国的发展,并就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及德企在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全球最具活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用更优秀的产品、更合理的成本、更快速灵活的服务响应,为汽车产业变革升级提供强劲助力。”会后,项洁再次强调了博泽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和长期承诺。

朔尔茨在启程前往中国的前与法国总统马克龙通过视频连线进行会谈,表明德法领导人希望协调立场,利用与中方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有效润滑因欧盟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补贴调查而可能受到影响的欧中关系。朔尔茨与马克龙周五的视频会晤还涉及乌克兰和中东危机,这反映出德法两国在寻求解决这些热点问题方面高度重视中国的重要作用,以及三国在这些方面加强协调与合作的巨大潜力。

而且在访华之前,德国政府宣布正式入驻TikTok,要知道美国近期可是一直在打压TikTok,给出的理由就是所谓的“损害美国国家安全”。所以在前不久拜登与中方高层进行通话时就曾表示想要收购TikTok,但被果断拒绝了。正所谓“得不到就毁掉”,随后美国就要求其多个盟友也加入到打压TikTok的行列。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政府高调入驻显然是想借此缓和中德之间的关系,为朔尔茨访华营造一个和善的氛围,并向美国释放“德国有独立的立场”的信号。

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员、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理事长姜锋认为,应当从战略层面理解朔尔茨此访。当下,世界局势动荡变革、充满不确定性,全球性挑战日益严峻,特别是美国今年大选,结果难料,欧洲感到非常焦虑。“在此背景下,朔尔茨访华具有鲜明的战略意义,超越传统上仅为解决具体经贸、技术问题。”姜锋说,两国领导人保持密切战略沟通,有利于增强战略互信、深化两国经贸合作、社会交流,也便于解决两国关系中的技术和政策问题,并为应对全球性挑战、地区热点问题寻求共识与解决方案。

四川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讲席教授庞中英认为,朔尔茨此行表明“德国和欧盟都想了解中国经济的真实状况”。庞中英表示,朔尔茨的访问可能有助于德国企业进一步发展在华业务,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国西南部曾经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但现在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中心。”据重庆本地的上游新闻报道,在重庆的很多发展、建设中,都有德国企业的身影。截至2024年2月,德国累计在渝设立84家外资企业,主要涉及制造业、建筑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等。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伍慧萍教授告诉第一财经,从访华阵容来看,此次规模非同寻常,一位政府总理加上三位部长,这样的情况往往多出现在双方政府磋商的情况下,所以这次德国政府来访的规格是非常之高的。伍慧萍认为,尽管当前德国政府的全球战略有所调整,包括此前提出要降低对华依赖性、降低风险等,但朔尔茨总理此行要向中国传递出一个信号,即德国始终希望中国了解德国所谓的“去风险”不等于脱钩,希望在经贸领域深化合作。

从某种程度上讲,朔尔茨此次对华的“高规格”访问只是一种双边关系常态的回归,中德两国政府层面以及地方、企业层面的大规模、密切交往一直是双边关系的特色和优势。对这次访问的超高关注和诸多解读本身,是当前德国国内以及欧洲范围内对华认知混乱的一种体现。有德媒将这次访问形容为“一次几乎与默克尔时代相同的旅行”,倒是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对华务实理性、合作共赢的传统在德国总体仍然得到了保持。

总而言之,此次德国总理朔尔茨顶住了美国、欧洲的压力,就是要通过此次强硬的访华之行对外表示,德国也是有主权、有尊严的国家,朔尔茨也想在百年变局格局中让德国重新伟大。德国要想重新伟大,就离不开与中国打交道,因此,寻找合适的方式,确保既能够维护德国国家利益,又能够照顾中国情绪,让中德两国关系稳步发展,这也是这届德国总理朔尔茨必须考虑的问题。毕竟,默克尔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德国需要开辟新的中德关系的未来,这就是朔尔茨访华的诸多目的。

说实话,德国与我国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比较稳定。从施密特到科尔,再到施罗德和默克尔,他们对我们基本都是采取比较理性和务实的政策,希望这次朔尔茨也能把握住机会,让德国重新回到对我们务实的这条正确道路上来。经济全球化的当下,各国之间明争暗斗、比拼实力在正常不过。而我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其中自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至于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两国之间本应该就是友好往来合作共赢才对。

中德要继续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外媒普遍关注到,朔尔茨此次访华的首站是重庆,其中一项行程是参观德国汽车供应商博世在重庆的氢燃料电池工厂。博世在新能源、智能出行等领域持续对华投资,中国市场成为除德国以外的最大单一市场。博世的例子表明,中德在拓展传统领域合作潜力的同时,在新能源、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新领域合作大有可为。

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的领头羊,他们的行动不仅仅是中德两国双边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行动会影响到整个欧洲和我们的关系。现在的德国,因为经济不景气,急需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德国现政府的当务之急。同样我们也需要重新审视跟德国还有整个欧盟的经济合作,并且确定到底什么是欧盟经济发展的“风险”到底是我们的多边合作还是美国人的单边主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国作为制造业强国,长期站在高端制造业的巅峰,在技术和装备上傲立全球;而中国作为制造大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场景,德国的能力施展,离不开中国的制造业场景,而中国的自我进化,也离不开德国的能力支持。从这个角度来看,德国和中国的互补,本质就是双方在一起补强全球化的竞争力,打造世界级的中国和德国强企,进而让两者在全球范围内都更成功。

去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额创下历史新高,达到了120亿欧元,其增长率超过了4%。中国德国商会1月份的调查也显示,有近一半的会员企业,打算在未来两年增加对华投资。要知道,这个商会旗下的会员企业超过了2700家。显然,在处理与中国的经贸关系这个问题上,德企已经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希望中德双方继续加强经贸合作。

在朔尔茨的访华行程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那就是时间的安排。这次访问正值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之际。可以说,这个时间点的选择并非偶然。过去10年中,中德两国的合作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无论是在经贸领域,还是在政治、文化等领域,双方都保持着频繁的交流互访。正是基于这样的良好基础,中德两国才能在2013年建立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可以说,这是双方携手迈向新时代的重要里程碑。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政府在对华态度上十分割裂。就在去年7月份,朔尔茨政府提出了所谓的一份“中国战略”,该文件不仅明确将中国定位为“制度性对手”,也将中国称为“伙伴”“竞争者”,还称德国要对华“减少依赖”“维护自身安全”。德国政府连续六年修改《对外投资法》和《对外投资条例》,对外商投资的审查程序和内容都提出了苛刻要求,这给中企在德国本土的运营和投资造成很大风险。但德国政府又称这些倡议只是“去风险”而并非“脱钩”,只是要让德国经济“更加独立于”中国。

面对德国经济的不景气,朔尔茨政府已经在积极调整战略,包括对于中国的政策,朔尔茨再次访问中国,已经清晰的表明德国要抓住中国经济向好发展的大趋势,从而重新重振德国的制造业。如今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已经颇有建树,而德国和中国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德国可以通过和中国的合作,带动德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原本德国的汽车制造业从中国市场攫取了巨大的利益,但是遇到了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冲击,面对危机,德国采取了正面的立场,积极寻求和中国的合作,从而会有新的局面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