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以毛主席、周总理等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力排众议,毅然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援助朝鲜。然而,到底由谁牵头挂帅,担任志愿军司令员,却让领导人们犯了难。

考虑到首批入朝作战的部队主要属原第四野战军,又是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因此,志愿军司令员的人选,应当符合两条标准:一是必须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二是个人资历必须能够震得住四野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这样一番筛选,中央领导层共确定了五位候选人:彭德怀、101、刘伯承、徐向前和粟裕。当时,陈毅元帅也主动请缨,希望担此重任。但最终,毛主席和周总理选定了彭德怀作为志愿军司令员。

为何其他候选人未能入选?

101、徐帅和粟裕大将,因身体状况并不理想,因此未能担此重任。而且101本身就反对出兵援助朝鲜,与中央意见相悖。徐帅虽然作战勇猛,但缺乏指挥几十万乃至上百万部队作战的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粟裕大将,早在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后,中央就未雨绸缪组建东北边防军,也就是志愿军首批入朝部队的雏形。而毛主席确定的这支部队的司令员人选,就是粟裕大将。

甚至考虑到东北边防军主要由38、39、40、42军等原四野部队组成,粟裕与这些军事主官相互不熟悉,磨合需要时间,毛主席特意点名由与粟裕有渊源的萧劲光、萧华担任副司令员和副政委,还增调原三野九兵团加入东北边防军,足以见得中央对粟裕大将的重视。然而,最终还是因为粟裕大将身体抱恙而就此作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素有“军神”之称的刘伯承元帅,是当时我军少有的具有外国军事院校(伏龙芝军事学院)教育背景的高级将领,虽然经验丰富,但当时年龄已高,且正在忙于筹建军事学院,他的才华在军队教育事业上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陈毅元帅则不用多说,虽然也有着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但他的特长更多在政工方面,因此主席婉拒了他的请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为何中央最终敲定彭老总挂帅呢?

谈到彭老总的特点,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那就是善于打硬仗、恶仗。客观地讲,解放战争期间,一野和二野的作战条件是最艰苦的。他所率领一野的2万多人,不仅有效拱卫了党中央安全,还在与十倍于己的胡宗南集团作战中取得辉煌战果。

此后,随着华北军区18、19兵团的加入,彭总指挥的部队已达34万余人,先后成功指挥了兰州战役、太原战役等重大战役,解放了整个大西北。能取得这样的战绩,足以证明彭老总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民间也流传着一个观点:彭老总擅长打硬仗,101擅长打稳仗,粟裕大将擅长打巧仗。彭老总都觉得不能打的仗,就一定不能打。101都觉得能打的仗,就放开手脚打。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硬仗、恶仗肯定是少不了的,选择彭老总正好合适

同时,彭老总还是人民军队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革命资历深厚,在部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他长期担任朱老总的得力助手,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曾任八路军副总指挥,与东北边防军的将领们都相互熟悉,不存在磨合的问题,军事指挥也会更加顺畅。对于当时紧急的半岛局势,这一点也相当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毛主席便想到了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此时彭老总正身处大西北,接到命令后就立即赶赴北京,在毛主席询问他对入朝作战的看法时,他经过深思熟虑后,也认为这场战争该打,并坚决支持和服从中央的决策。这种政治意识,也再一次让毛主席坚定了想法,选择彭德怀挂帅没有错!

彭老总也没有让党中央失望,他以其坚定的意志和出色的指挥才能,在朝鲜战场上赢得了荣誉和尊重,为新中国的安全和尊严立下了赫赫战功。当初选择彭老总担任志愿军司令员,确实是中央经过多重考量后的明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