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在中国,每年都有超过40万人被确诊为乳腺癌。

关爱乳腺,实在是每一位女性的必修课。然而,在抵御乳腺癌的战争中,实在有太多的问题困扰着女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大名鼎鼎的「大豆异黄酮」,到底是治癌,还是致癌呢?豆浆真的可以喝吗?到底哪些食物有助于预防乳腺癌呢?

阿暖特意整理出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大家快来和阿暖一起保护乳腺哇~

大豆异黄酮

治癌,还是致癌

「大豆异黄酮」,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中的一种「植物性雌激素」。虽然流言多多,但事实上,大量研究表明,摄入「大豆异黄酮」对于女性健康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乳腺癌风险降低

2016年,《国际癌症杂志》上的一份研究,就针对7万余名40-70岁中国女性展开了13.2年的随访,最终发现,每天摄入大豆异黄酮最多的人,相比摄入最少的人患乳腺癌的风险降低了46%。[1]

另外有研究发现,亚洲女性的乳腺癌发病率较低,而移民到西方后乳腺癌发病率便迅速上升,现在我们普遍认为,这和亚洲国家更普遍的大豆饮食习惯有关。

#02 改善骨质疏松

对于绝经后的女性,摄入「大豆异黄酮」除了可以降低乳腺癌的风险外,还有助于改善骨质疏松,和更年期早期症状。

一项发表在《食品科学与营养学评论》上的研究,筛选了5313篇文献,荟萃分析了52项实验,最终发现,食用大豆异黄酮可以明显增加腰椎、髋骨、股骨颈的骨密度。[2]

另外,也有一项针对中国绝经后妇女的研究发现,持续2年每天食用100g豆腐干的女性,腰椎骨密度明显增加。[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其他健康效应

除了以上好处,大豆异黄酮还可以减少绝经女性的潮热次数,改善绝经的不适症状。

作为抗氧化剂,它也可以启动我们体内的抗氧化系统,对于慢性病和癌症的预防都很有好处哦。

不用担心吃多

大多数人没吃够

大概是谣言过于可怕和深入人心,即使「大豆异黄酮」有以上诸多好处,但总还有朋友忧心忡忡:吃多了怎么办?会不会对身体不好呢?

阿暖不得不说,这个担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太过超前啦!列一列数据,大家就懂!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建议,绝经前的女性想摄入大豆异黄酮,以降低乳腺癌发生风险,每天的建议摄入量为50mg。

绝经女性摄入大豆异黄酮,以降低乳腺癌发生风险,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建议每天摄入量为75mg。

然而,事实上,一项针对中国10个地区30多万名女性的调查发现,这些女性每天摄入大豆异黄酮的平均数只有9.4mg,最高的1/4也只吃到了19.1mg,也就是说,对于咱们大多数人来说,这是完全没有吃够哇!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尽量多吃大豆和豆制品,多摄入一些大豆异黄酮,才是正确选择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吃哪些食物有用

阿暖温馨提示,大豆异黄酮是东西,要多吃!但是,安全起见,还是推荐大家摄入大豆和豆制品来补充大豆异黄酮,而不是选择浓缩补充剂哦。

到底哪些食物中含有更多的大豆异黄酮呢?阿暖都整理出来啦~

按照绝经前女性每天推荐摄入量50mg来算,我们一天大概需要吃33g烤熟的大豆,或者是喝上1杯200ml的豆浆,再炒一盘腐竹炒肉~

你今天是否吃够了呢?还没吃够的朋友,快快安排起来吧!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妈妈、妻子、女儿和姐妹们哇~

今天你吃够大豆了吗?

/ 参考资料[1] Baglia, Michelle L., et al. \"The association of soy food consumption with the risk of subtype of breast cancers defined by hormone receptor and HER2 statu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139.4 (2016): 742-748.[2]Akhlaghi, Masoumeh, et al. \"Soy isoflavones prevent bone resorption and los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60.14 (2020): 2327-2341.[3] Li, Lei, et al. \"The effect of dried beancurd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postmenopausal Chinese women: A 2-yea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alcified Tissue International 105 (2019): 573-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