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昭宗龙纪元年,此时的大唐已经是日薄西山,奄奄一息,党争,藩镇和宦官乱政任何一个都可以致大唐于死地,现在不过是勉强维持而已。

当时已经是天下大乱,而泗州(今安徽泗县)更是动荡不已经,当时在县衙当小吏李荣在这一年有了一个儿子,李荣也不认得几个字,就给儿子起了一个小名——彭奴,但在彭奴六岁的时候,李荣在战乱中不知所踪,应该是死于乱军之中,于是彭木奴由伯父李球带到濠州求生,不想伯父李球撒手人寰,彭奴只好剃光头,投到开元寺,讨口饭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生精彩就在于不确定,换句话说,人要走运啊,山都挡不住,属于他的时代来临了。

当时的濠州归大唐淮南节度使杨行密管辖,他是唐末三大军阀之一(朱温,李克用和杨行密),某日杨行密去开元寺上香的时候,一眼就看到这个小沙弥,虽然单薄的身躯,衣衫破旧,眉眼间却丝毫不见慌乱,而且行事稳重,不像其他那些和尚那样惶恐不安,杨行密心中不禁暗暗称奇,于是走向前:“真乃奇童!愿为吾儿否?”彭奴认真思考了一会儿,纳头拜见养父。唐末这些大军阀都愿意收干儿子,当亲信培养,所以杨行密的做法也不稀奇。

史载:“大唐乾宁二年,吴太祖杨行密攻打濠州,得到了彭奴,欲将其收为养子”。杨行密这一举动却遭到其他六个儿子的一致反对和排斥,毕竟多一个儿子就多要多分一份家产,况且还是这么大的一份家业,杨行密的长子杨偓此时9岁。自幼娇生惯养,和彭奴对比之下,简直差的太远。但由于杨偓闹的太厉害,万般无奈的杨行密只得将彭奴交给部将徐温抚养,徐温不敢不收,并给彭奴取名徐知诰。

可徐温家里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他有两个亲儿子,徐知训和徐知询,在“淮南系二代”中,是有名的小霸王,面对这个新来的干哥哥,说不排斥也不现实。当初杨行密起事时,一共是三十六人。而徐温是其中最有能力和才干的一个。徐温贩私盐出身,走南闯北,作为商人他经常和各色人等都打过交道。无论智商和情商都不亚于杨行密。

徐知诰自幼流浪,深通人性,所以他很懂事,当徐温两个亲儿子天天走马章台斗鸡遛狗的时候,徐知诰已经懂得陪伴父亲料理事务。虽然什么都不懂,但给父亲端茶递水还是可以的,要知道此时的徐知诰不过九岁。枭雄看枭雄,徐温看着这个不大孩子,似乎看到了昔日自己找,就这样,徐知诰慢慢成长,数年时光,徐知诰已经成为“淮南系二代”头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09年,杨行密薨世,身为淮南地区话事人的徐温辅助长子杨渥上位,但实权却掌握在他和左牙指挥使张颢的手里,杨渥对此自然不满,就意图斩杀徐温自己当家,结果就是他自己被徐温干掉,徐温改立了二公子杨隆演,徐温升任两浙都招讨使。这个时候,徐温是曹阿瞞在世已经传的到处都是。

这时候,徐知诰已年满20,徐温没有培养徐知诰当武将,而是培养他在民政方面发展,这实际上也是预防徐知诰,毕竟自己还有亲儿子,生逢乱世军权还是第一位的。也许正是由于长期处理民政,使得徐知诰在淮南一带名声颇佳。

由于眼看捡来的大哥行情看涨,徐知训就想借机杀掉这个便宜的哥哥,于是他安排了一出家宴,请大哥吃饭,不料,徐知诰称病不出。随后徐知诰主动外任避祸。他的谋主宋齐丘告诉徐知诰,主人可以索要润州,距离徐温老巢广陵就隔一条长江,润州进可攻退可守,要成大事,润州是必取的,于是徐知诰和徐温索要外放润州。917年徐知诰被徐温任为润州团练使。

由于徐温升任两浙都招讨使,老家广陵的位置空了出来。徐温告诉三儿子徐知训:“你留下驻守广陵,广陵是我们家的根本,务必守住,外界都说你爹是曹操,那你就做曹丕!”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徐知诰听到这话之后,暗暗想,你们一个曹操,一个曹丕,那我呢,我可不当曹植。

徐知训在广陵期间,公然欺压杨隆演,使得淮南上下无不厌恶,大将朱瑾起兵诛杀徐知训,徐知诰近在润州得到消息快,抢先赶到广陵平乱,因平乱有功得任淮南节度行军副使、内外马步都军副使,从而控制了南吴朝政。此时的徐知诰30岁,正式成为“三把手”,他干爹徐温是二把手,公元919年,杨隆演正式称吴王。徐温是名义上的大丞相,负责站台,干儿子徐知诰封左仆射、参知政事兼知内外诸军事,成为吴国的实际话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下谋臣提醒徐温,说:徐知诰非亲生,靠不住,还是让另一个儿子徐知询接班吧。徐温太也知道亲儿子几斤几两了,因此也就放弃了。但这一个举动,让自己的后代得以平安,这个时候吴王杨隆演得了严重的抑郁症,死了。

有人建议徐温称帝。徐温却一本正经道:“我若有此意,何必等到今日,就算杨家没有男丁,有女也当立为吴王!”实际上此时他已经说的不算了,这个时候,徐温又把杨行密的另一个儿子杨溥抬了出来当吴王,自己升任太师。这个时候徐知询带人写劝进表希望老爹称帝,自己来个太子,可还没等自己找赶到广陵,徐温病逝的消息传来,徐知询折返金陵奔丧。

此时的徐知诰逢迎吴王杨溥称帝。徐温那一套,徐知诰都学到了,连把儿子徐景通安排在广陵辅政,自己坐镇金陵遥控这件事,也抄得有模有样。 徐知诰这个时候才知道,我才是曹丕啊!937年,徐知诰在吴国的土地上建号齐国,自称齐王。

同年十月,杨溥被迫搞了一个隆重的禅让仪式,吴国亡。两年后,徐知诰宣布恢复李姓,改名为李昪,还自称是唐宪宗的五世孙,找了这么久,总算认祖归宗了,索性连国号也改为唐,史称南唐。为了把戏做足,李昪还为唐高祖、唐太宗立庙,追尊祖先几代为皇帝。对于徐温的恩情,他没有忘记,奉为义祖,对徐氏子孙网开一面,大加赏赐,还算不错。

李昪当皇帝时,南唐经济突飞猛进。他重视农业和手工业,修水坝,推广新技术。对外关系方面,李昪积极和周围邻国搞贸易和文化交流,推动了南唐的发展。他跟吴越和解了,保护了南唐的稳定和安全。力求政治清明,提倡节俭,不许自己所宠爱的人进逸言。他在位期间受到了文武百官的尊敬与爱戴,得到了平民百姓的拥护,朝廷上的矛盾和阶级矛盾都比较缓和,南唐出现了繁荣景象。这和他不是武将出身有很大的关系。

李昪活了54岁,阅历丰富,深得执政精髓。他快30岁才熬上个镇江军头,管事20多年,一步一个脚印;当了6年多皇帝,政绩颇丰,可圈可点。正因为李昪文官出身,因此南唐开国就不是武力开国,完全是杨行密打的底子,后面相继继位的是李璟、李煜爷俩儿,论治国都是废材。975年,南唐亡,历三世,享国38年。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