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这个让人类千古追寻的抽象名词,其实是一种内心深处的感受,它不依赖于外界的评判与物质的多寡,而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内心体验。

想象一位富豪,住在装饰华丽的宅邸中,四周尽是价值连城的宝藏。他的财富足以让世人嫉妒,每个路过的行人都会对他的豪宅投去羡慕的目光,进入其中欣赏这些珍贵的物品,并发出赞叹。然而,对于这位富豪而言,这些宝物并未给他带来内心的满足与幸福感。

日子在宅邸中一日复一日地过去,直到有一天,一只纯白的大型犬在门口奔跑而过。这位富豪对这只狗情有独钟,每天早晨看到它欢快地奔跑,内心便涌起一股幸福感。

这正是幸福的真谛:它与我们的视觉和所拥有的物质财富并无太大联系,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内心。

正如法国哲学家让-雅克·卢梭在《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中所述:“我从亲身经历中得知:幸福的真正源头在我们自身。如果一个人学会了如何感受幸福,那么,他人便无法让他真正陷入悲惨。”我完全赞同他的观点:真正的幸福,来源于两个字——自己。

我们常说安全,但其实指的是安全感,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感受,而非我们实际的安全状态。例如,一个在海上遭遇风暴的船夫,可能并不会感到害怕,因为他内心的安全感足够强大,能够面对风暴和死亡。

在现代社会中,情况亦复如此。有人观察当代年轻人,认为他们物质条件优越,理应感到幸福。然而,他们或许真的感受不到幸福。

人类的感觉是复杂而微妙的。有时,我们会被自己的感觉所控制,误以为现实并不如我们所想的那样美好,从而变得消极悲观。人的大脑倾向于关注负面信息。如果我们想常常感受到幸福,就必须努力对抗这种消极。

真正的幸福之源在我们自身。如果一个人懂得如何感受幸福,无论身处何地,无论面临何种境遇,他都能找到让自己幸福的方法。即使遭遇挫折,他最终也能回归幸福。

就像有些人生来四肢健全、家庭完整,却依然感觉不到幸福。这正是老人们常说的“身在福中不知福”。要真正懂得幸福,就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去感受、去珍惜、去拥抱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生来便缺少了某些肢体,但他们却更加努力地生活,稍有人伸出援手,他们便感受到幸福的滋味。

真正的幸福之源不正是源于自己的感受吗?你如何对待外界发生的事情,你如何消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种种,这就是感受的可控性。感受并非是不可控制的。

若一个人懂得如何感受幸福,在任何地方都能悠然自得,那么他就真正处于一种他人无法干涉也无法介入的宁静之中了。

以陶渊明为例,无论是升官还是被贬,他都能泰然处之。古代士大夫没有一个不具备这样的胸怀和心境,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稍有不慎便是家破人亡,但他们总能找到疗愈之法,并且不断寻找幸福。

这样的人,就如同被流放到孤岛上,仍能依赖着每天的日出日落、潮涨潮退,活出自己的自在。

即使是一座孤岛,偶尔能在岛上寻得一种美味的果实,或者打猎时捕获一两只岛上的珍稀动物,便能幸福好久,这难道不是源于自己的感受吗?

由此可知,自己建立起触摸和感受幸福的机制有多么重要。若在心中建立起一个感受幸福的机制,就如同在心中安装了一个纯净水过滤功能装置,无论流进来的是什么水,都能过滤掉,都变成纯净的幸福在心中潺潺流动。

建立感受幸福机制的第一步,是勇敢地尝试。

尝试着在清晨出门时,买一个楼下摊位上的煎饼或者豆花,用舌尖去感受食物的味道,感受饿了一天的肚子被填饱的幸福。

尝试着在坐地铁或者坐公交的人潮拥挤时,观察人们脸上的表情,猜想他们去往哪个方向,从事什么工作,将这些人都在脑中将这些挤来挤去的人都看作可爱的小动物,这就是自己将环境在心里消化成幸福的感受。

尝试着在加班或者在工作遇到头疼时,站起来走一走,观察一下公司里的绿箩,给它们挨个浇浇花。

尝试着在别人遇到头疼的事时,施以援手而不求回报。别人在困难被解决时脸上散发出的真实的笑容,就是最好的回报,最幸福的感受。

这些尝试,都是越尝试越幸福的,真正的幸福,就只源于这两字:自己。当自己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就会立刻有积极的回应,这就是良性循环,也是自我建立了幸福的反应机制以后带来的必然结果。

人们都说幸福难寻,是的,固然我们在自然界万物中看不到能让我们被动地感受到幸福的事物。但我们当然可以主动地去寻找,主动地去感受。

不是等待一阵风将花香捎过来,而是闻风前往,勇敢寻花。这就是真正的幸福的奥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