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4月19日报道,自俄罗斯两年多前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乌克兰出现了数百家生产私营武器和军事装备的企业。但许多企业在资金问题上遇到困难,并担心成为俄罗斯导弹和无人机攻击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企业家们表示,为了公司的生存,他们必须自掏腰包。他们还不得不不断花钱搬迁工厂,以应对被俄罗斯情报部门发现的风险。他们敦促政府简化武器采购流程。

乌克兰战略工业部长卡米申(Oleksandr Kamyshin)称,目前该国军工综合体的潜在年产值为 180 亿至 200 亿美元。

乌克兰政府资金短缺,只能筹集到约三分之一的资金。因此,许多乌克兰军工企业也希望向国外出口武器,以便有足够的资金来应对这种局面。

乌克兰多家大型国防企业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陷入困境。如今,敌对行动促使私营武器制造业复苏。

卡米申称,开战后,乌克兰国防制造商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多。目前有 400 家私营企业和 100 家国有国防企业。但武器生产仍然主要来自国有企业。

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乌克兰正在请求外国合作伙伴为其国防生产提供资金。本周早些时候,丹麦首次认捐了价值 2850 万美元的资金。

一些武器制造商们表示,导致他们在筹集资金方面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是政府流程缓慢且繁琐。

乌克兰最大的私营武器制造商“乌克兰装甲公司”(Ukrainska Bronetekhnika)首席执行官贝尔巴斯称:“制造商面临的第一个困难与政府的采购流程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贝尔巴斯强调,乌克兰国防部只订购本年度的武器,这阻碍了制造商制定未来多年长期计划的能力。

四家不同的武器制造商提出了若干问题:他们需要等待数月才能知道国家是否对购买武器感兴趣;工作流程在国防部和武装部队的各个单位之间来回“推诿”,并且没有任何未来销售来保证他们制定生产计划。

随着外国援助越来越少,乌克兰表示已经下定决心,加强国内国防工业基础,以确保能够自主生产武器来对抗俄罗斯。

卡米申曾表示,如果发展得当,乌克兰国防工业有可能成为“自由世界的兵工厂”。然而,乌克兰的这一雄心仍面临巨大挑战。

此外,战时的武器生产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因为其工厂不断成为俄军袭击的目标。

莫斯科一再表示,他们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的目的之一是乌克兰的去军事化,因此打击其国防生产设施是其首要任务。

“乌克兰装甲公司”专门负责生产穿甲弹和迫击炮弹的负责人鲁斯兰表示,他们不得不每隔几个月就搬迁一次工厂。其他一些制造商也承认,出于安全原因,他们需要每三个月更换一次生产地点。

此外,另一个主要威胁是停电。随着乌克兰防空武器的耗尽,俄军对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的打击对基辅构成了重大挑战。

贝尔巴斯说:“2022-2023年,我们三分之二的工作时间都没有电,当然,在这种条件下很难生产任何东西。”

文|梁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