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马达加斯加,很多人可能那里是风景秀丽、充满热带风情的度假胜地,可能对当地的有钱人来说的确如此,但是事实却是,马达加斯加的国民长期生活在饥饿的阴影下,甚至把泥巴、树皮、仙人掌当做食物。幸好,我国的杂交水稻为他们提供了新的生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马达加斯加饱受干旱的困扰,尤其是2020年的旱灾更是40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这直接影响了当地的农业。马达加斯加人的主食是水稻,干旱导致粮食大量减产。此外,马达加斯加的沙漠和森林较多,适合用作耕地的土地本就不多,更雪上加霜的是,近年的土壤侵蚀和沙尘暴使得耕地荒漠化严重,这进一步加剧了当地的饥荒。

为了不让孩子们饿死,马达加斯加的父母们用尽了各种方法,有些甚至匪夷所思:把挖来的草根、树皮煮一煮,然后加上些黏土,混合到一起,这就是孩子们的食物,可想而知这只能让孩子们的肚子暂时得到饱腹感,没有任何营养,孩子们甚至连拿勺子的力气都没有。根据马达加斯加卫生部的官方数据,南部地区大约有16%的5岁以下的儿童处于急性营养不良的状态,而患有急性营养不良的孩子的死亡率是健康儿童的4倍。

从去年开始爆发的新冠疫情也加剧了当地的饥荒。因为隔离措施,许多货物运输和交易被迫中断,这导致粮食价格进一步上涨,对此有钱人可能只是抱怨两句,但对于贫苦的家庭,涨价就表示买不起,只能挨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键时刻,我国伸出援手。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不仅让全中国人民不再挨饿,也惠及了非洲国家,马达加斯加就是其中一员。从2008年开始,我国就开始在马达加斯加推广袁老的杂交水稻。当袁老的团队来到这个岛国,却发现困难要比想象的还多,因为不同国家的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不同,有些水稻在中国长得很好,在这里却不行。比如,马达加斯加有一种本土青蛙,它不像中国青蛙一样爱吃害虫却去吃水稻,稻子刚长好就被这种青蛙“偷袭”;还有马达加斯加的变色龙,喜欢在稻田上爬行,经常会压倒一大片稻田……类似的难题还有很多,袁老的团队没有气馁,而是沉住气,专心研究,逐个攻克问题,手把手教当地的农民种植。

一开始,当地人对来自中国的新型水稻的态度半信半疑,因为马达加斯加的农业发展历史也很悠久,他们更信任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不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千遍不如做一遍。一次,马达加斯加爆发了洪灾,这对于水稻的影响是致命的,农民们都以为自己今年的辛苦劳作打了水漂。没想到,等洪水退去后,当地的秧苗都已经倒下,被冲得东倒西歪,只有中国的杂交水稻依旧坚挺。另外,等到收获的时候,杂交水稻的产量和以前相比,整整翻了三倍,现在已经能达到每公顷产粮10吨。这下,马达加斯加人彻底服气了,当地人提到杂交水稻,都称其为“擦拉贝”,意思就是“最好的东西”。

推广杂交水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截至2020年,马达加斯加一半的耕地都种上了中国的杂交水稻。由于马达加斯加的地理位置和气候问题,所以当地极易出现极端天气,对农业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因此要想解决马达加斯的饥荒问题,还需要时间。不过杂交水稻的出现已经大大缓解了这一问题,让当地人看到了希望。杂交水稻被印上了马达加斯加最大面额的纸币上,让国民们都知道这来自东方的神奇种子几乎挽救了国家。

袁隆平院士去世后,马达加斯加的农业部部长特意发文哀悼,他表示“通过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袁院士‘让全世界都有饱饭吃’的梦想在马达加斯加实现了。”是啊,袁老虽然已经离世,但他留下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却真正地造福了全人类。当我们吃饭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这位为稻田奉献了一生的老人。好好吃饭,珍惜每一粒米,才能对得起袁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