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讲,元帅中只有彭德怀和林彪敢坚持意见,顶撞毛泽东。两人同样是在战争年代,为驱逐日寇,解放全民族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军事家,但为何毛泽东对他们的态度会如此不同呢?两人的最终结局为何差别又如此之大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毛泽东因长期昼夜不分的工作,导致他睡觉困难,一旦睡下,没有谁敢去惊扰他。鸟儿都不敢从屋顶飞过,远远就被卫士们用竹竿绑了红布驱走,就别说人为的打扰了。

据说,有一次聂荣臻元帅去见毛泽东,在门口立正两个小时。卫士长请他坐等,他不坐;卫士长要去叫醒毛泽东,他也不允许,颇有一点刘备三顾茅庐等待诸葛亮的意味。毛泽东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无不感慨地说:“聂帅才是个厚道人呢。”

然而,彭德怀对此却不以为然,有一次报告军情时,他径直闯入毛泽东卧室报告军情,没有谁能拦得住。毛泽东多次为了睡觉被人打扰而发脾气,但这次没有发脾气,只是苦笑说:“只有你彭德怀才会在人家睡觉的时候闯进来。”

其实不止一个彭德怀,还有一个林彪。据卫士们介绍,林彪地曾不顾警卫阻拦硬闯进去。彭德怀是连闯丰泽园大门、二门、卧室门。林彪是连闯大门、二门,停在卧室门前,对阻拦的卫士喝令:“叫醒主席,我有急事。”

然后,林彪就烦躁地在门口踱步,待卫士出来,“请”字没说完,他才板着面孔闯进去。如此看来,林彪比彭德怀懂得一些“节制”。

彭德怀坚持不同意见时,常惹毛泽东恼火;而喜欢给毛泽东提意见,也是林彪的一大特点,但林彪坚持不同意见时,却常使毛泽东受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彪挂帅去东北与国民党争天下,一开始就在战略思考上与毛泽东不一致,就例如在攻打锦州时,他就曾突然向毛泽东提出不打锦州,而回师打长春的方案,并且敢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

最终,还是毛泽东发了一封很长的电报,极其耐心地给他分析了战场局势,以及攻打锦州的利弊,才让他豁然开朗,最后才决定按照毛泽东提出的方针和计划执行,首先攻打锦州。

同时,毛泽东对于林彪提出的先打长春的方案很生气,但并未与林彪产生嫌隙,在打下锦州后,还专程致电嘉奖,并以“部队精神好”“战术好”“指挥得当”“极为欣慰”等词夸赞林彪。

1946年1月5日,林彪怀疑“国内和平是否完全可靠”,请示“如不可靠则仍分散建立根据地,准备应付敌明年之进攻。”

中央的复电实际是毛泽东的意见:“我们完全不应怀疑东北问和平解决与国民党实行和平合作的可能。”

但林彪坚持不同意见,并致电毛泽东:“毛主席:敌人和谈是个阴谋。蒋介石企图利用和谈,在关内停战,调集精锐关外大打。先解决东北,再像磨盘那样南北夹击我们。恐怕还得立足于打,立足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这是我对“和战”的根本性意见,请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

敢叫毛泽东“头脑清醒考虑之”的人物大概没两个。历史证明休彪在这个问题上对了。东北战火初起,还有一些错误的电报指示,诸如“化四平街为马德里”,“最后一战”,“把长春变为马德里” 等等。

直到在经过失败和流血的教训后,毛泽东才按照林彪“分散建立根据地”,“实行运动战”,“立足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意见办了,这也不能不说林彪对战场局势与政治形势的判断上,还是有常人所不能及之处的,这也应该是毛泽东欣赏喜爱他的因素之一。

当然,林彪也不是什么话都敢说,与彭德怀的敢讲话相比,他们的区别在于:彭德怀看到自己意见正确时,会不客气地当众批评毛泽东的错误,并且常伴有随意的感情宣泄。而林彪在事实证明自己正确时,就不这样讲话,十分注意自己的态度,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次,林彪对东北干部们讲:“战争的根本问题在于消灭敌人……把城市丢给国民党。城市一丢,我们的包袱就没了……到农村建立根据地,有了根据地,我们就有了家……我讲的是毛主席的军事思想。”

东北战场终于打赢了,林彪在东北局扩大会议上讲,这是“在全东北党内贯彻了毛主席1945年12月的指示”的结果。他把功劳归于毛主席。自己不居功,更不会得理不让人,回过头来非论清谁是谁非不可。

说林彪“当面喊万岁,背后趾高气扬”,并不全面,那只是特定的时间和事件,他若始终如此,就当不了“接班人”。他更多的是“当面敢坚持意见,顶撞毛泽东,背后喊万岁,公开场合维护毛泽东。”

在毛泽东心目中,林彪显然比彭德怀更“贴心”。

当然,毛泽东接受不了彭德怀的刚直个性,也是由于历史的误会。毛泽东数十年一直怀疑曾经独创红三军团,打下长沙的彭德怀,并不服从他的领导权威……

庐山会议上,毛泽东批评彭德怀时,就在政治局常委会上对他这样说道:“我同你的关系,合作不合作,要三七开,这三十一年来,是否如此呢?”

彭德怀迫于压力退了一步,言辞委婉地反驳道:“我跟主席的关系是对半开。”

“还是三七开吧。”毛泽东一步不退,并漫谈了红军时期、长征、抗日、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高饶事件、直到庐山会议,彭德怀与他在有不同意见时的一些态度和言行……

这中间最直接的冲突,来自抗战时期,毛泽东主张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略是持久的山地游击战,而彭德怀一开始就要求进行运动战大量歼灭日军。

因此,彭德怀在1940年组织了“百团大战”后,由于日军的猛烈反扑,令八路军遭受了一些损失,他也被一些人指责为“不听中央命令”“没有组织纪律”。

1945年中共召开“七大”期间,还召开了华北地区军事干部座谈会,彭德怀在会上为此作了自我批评,受到了莫大的委屈,但毛泽东似乎并不满意。

然而,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双方强行压制住的矛盾,终于还是爆发了。彭德怀在与毛泽东的争执中冲口而出:“在华北会议上你批评了我40天,现在我批评你20天都不行吗?”

当时,毛泽东厉声回击:“你尽情地批评,满足你的愿望,免得叫你耿耿于怀!”

毛泽东对彭德怀的粗鲁无礼理解得并不简单,在他看来,这是对他心怀怨恨,想要挑战他的权威,这使他很容易接受一些人的看法,将彭德怀的刚直看成“不贴心”“不紧跟”。

相比之下,林彪对毛泽东的直言,尽管时常逆拂毛泽东的本意,却让毛泽东容易接受得多,并把此当作他能信用良将,接受不同意见,大胆授权的统帅气度的见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怀最早让毛泽东产生“嫌隙”的事,发生在长征路上,四渡赤水之后。林彪和彭德怀对毛泽东“打圈子”的做法都很不理解,因而在会理会议上两人共同向毛泽东提出批评意见。

会上毛、林、彭三 人吵得不可开交,林彪更提出由彭德怀出任前敌领导,彭德怀说:“我不干。”毛泽东大发雷霆,狠狠批评了两人,他直斥林彪:“你还是个娃娃,你懂什么?”

大概是毛泽东真的把林彪当成“娃娃”了,大概是他太过于相信与林彪的情谊了,总以为林彪是真正地一直紧跟自己,所以在会理会议后,他把林彪写信要求“换帅”这笔账,记在彭德怀的身上。而彭德怀当时为了维护团结,也没有及时地辨明真相。

直到庐山会议上,毛泽东重提此事时,林彪才证明此事与彭德怀没有关系,事前他并未和彭德怀商量过,才让毛泽东放下此事。

几十年后惊心动魄的历史证明:毛泽东误会了彭德怀,显然也低估了林彪。他对待两人的态度如果能转换一下,或许林彪和彭德怀的命运也就会被改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