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百年丁香诗会在北京市西城区举行,作为丁香诗会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沙龙活动在湖广会馆举行,来自国内外的诗人齐聚一堂,以诗为媒,交流互鉴。

4月18日上午,在湖广会馆举行的丁香诗会文化沙龙,来自美国、英国、印度、埃及、俄罗斯等国家的诗人,与舒婷、陈仲义、吉狄马加等中国著名诗人及国内高校代表齐聚一堂,大家围绕“光芒与芳香——东西诗歌之精髓”的主题畅所欲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诗人舒婷表示,泰戈尔和何其芳是对她影响最大的诗人,她年轻的时候就接触过《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她的名篇《四月的黄昏》就深受泰戈尔影响。俄罗斯青年诗人唐曦兰通过本次活动结识了来自各国的诗人和学者,她在沙龙上分享了她对中国古诗的理解和对跨文化、跨语言创作的感受。

俄罗斯诗人 唐曦兰: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还是存在一些区别,但是从诗歌创作这个大的总体来看,还是没有大的区别,因为诗歌就是一个灵魂的交流,你可以不懂某种外语,但是能体会某首诗真正的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届诗会为期五天,从4月17日持续到4月21日,除了文化沙龙活动,全民诗歌交流活动、丁香主题的文创市集、丁香诗会消费季等多项活动面向公众开放,让参与者感受到传统文化新国潮的魅力。

新闻特写:跨越百年的“重逢”

记者了解到,本次丁香诗会以致敬巨匠、百年诗情为主题,在北京法源寺讲述了一个跨越百年的动人故事,而这个动人的故事也成就了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四月的丁香树下,一段曼妙的舞蹈,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了古老的印度。在台上表演的舞者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后裔——苏拉加·泰戈尔,她正在演绎的是泰戈尔一百年前创作的歌曲。

一位吟诗的老者是诗人徐志摩的嫡孙徐善曾,他朗诵的徐志摩作品《石虎胡同七号》,引领我们走入徐志摩百年前的生活。

泰戈尔后裔 苏拉加·泰戈尔:太令人震惊了,我从没想过会有这样的盛况。最有意思的是在招待会上,我见到了徐善曾先生。有趣的是,1924年泰戈尔来中国时,徐志摩还是一个刚从西方回来的年轻人,而泰戈尔已经60多岁了。这次徐善曾先生见到我时,他看着我说,哇,你是个年轻女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逢的故事要从100年前说起,1924年,同样是一个丁香花开的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第一次应邀到访中国,徐志摩、林徽因代表北平新月社,陪同泰戈尔来到北京法源寺赏丁香、瞻古刹、话诗词,来到北京后的泰戈尔还发表了一次演讲:“我相信,你们的国家有一个伟大的将来;我相信,当你们的国家站起来,把自己的精神表达出来的时候,亚洲也将有一个伟大的将来——我们都将分享这个将来带给你们的快乐。”泰戈尔结束中国行的时候,他与徐志摩、林徽因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也开启了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而100年后,同一个季节,同一个地点,一场特别的丁香诗会,延续了这段岁月的浪漫往事,泰戈尔的后代苏拉加·泰戈尔也在中国收获了难忘的友谊和一个有故事的中文名字。

泰戈尔后裔 苏拉加·泰戈尔:我很荣幸!泰戈尔有个中文名字叫竺震旦,东方的希望,我也非常荣幸能收获你们这些中国朋友。

泰戈尔后裔 苏拉加·泰戈尔:在这次丁香诗会上,大家给我起了这个美丽的名字(丁香),翻译成英文就是“Lilac”,我想这是我要带回印度的最伟大、最有意义、最难忘的礼物。

外国诗人眼中的中华传统文化

本次丁香诗会和配套举办的系列活动邀请了很多外国诗人和学者,他们在活动期间除了诗词交流,还参观了北京的博物馆,体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活动和民俗,他们眼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活动现场,诗人们在一起探讨诗歌艺术,并分享中国文化的感悟和理解。

英国青年诗人菲奥娜•本森,是第一次到访中国,踏上这片古老的土地,他就被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触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诗人 菲奥娜•本森: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中国的古代文明,特别是诗集经典源远流长。我看到了几千年前的文字,非常震撼,我觉得中国文化有很多值得了解和学习的地方。

此次活动不仅是中外诗人展示才华的舞台,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印度诗人拉蒂·萨克森纳已经6次来到中国了。她认为,很多古老的东方哲学家,比如老子,他的智慧深深影响着后世,而他们的思想往往以简洁的句子或诗歌记录下来,这些都是中印文化能够产生共鸣的地方。

印度诗人 拉蒂·萨克森纳:中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诗的国度。我已经来中国很多次了,每次来中国都有新的收获。

除了诗歌交流,独特的文化体验也让参会的外国诗人们印象深刻。他们在丁香盛开的法源寺参加了开幕式,在体现宣南文化的湖广会馆参加了丁香诗会文化沙龙,还有各类民俗体验和参观交流,中国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传递出来。

北京市西城区文物保护管理中心副主任 吴英茂:诗歌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通过这次丁香诗会,我们通过不同形式的诗歌门类,与全世界的朋友们进行交流,充分展现了对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同时也表现出了我们热烈期盼与世界文明交互、交流、互鉴的期望。

英国诗人 菲奥娜•本森:我认为中国应该有十足的信心,因为中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就是我正在学习了解的。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对世界而言也十分有价值,中国的文化遗产应该与世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