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讲述:汪小东

父亲兄妹四个,父亲在家排行老二,上面有个大伯,下面有两个姑姑。

父亲8岁那年,爷爷就生病去世了,奶奶是个要强的女人,没有选择改嫁,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吃了不少苦。

奶奶思想开明,在那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还坚持送父亲他们读书。

父亲从小就聪明伶俐,学习成绩好,在班上名列前茅,奶奶对父亲抱有很大的期望,砸锅卖铁送父亲读书。

父亲也很争气,在那个年代考上了中专,后面被分配到村里教书,也就是所谓的“铁饭碗”工作,奶奶骄傲的不得了,在村里走路都变得昂首挺胸。

大伯从小就爱贪玩,学习不认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成绩在班上倒数,念完小学,大伯就辍学了,回家跟着干农活。

奶奶气得咬牙,恨铁不成钢,对大伯说:“你不好好读书,以后就是拿锄头的命”。

由于大伯没读多少书,早早就先成了家,父亲后成家。

家里一共六间土房,父亲成家后,大伯就开始当家做主,说两兄弟应该分家,各过各的,父亲也同意分家。

大伯性格强势,分家的时候,他欺负父亲老实,只给父亲分两间房,家里六间房,奶奶说两兄弟应该平分,一人三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伯就不愿意了,他说父亲读了书,有文化,还有稳定的职业,条件好些,应该少分点家产。

伯娘也不讲理,以分家的事情来要挟奶奶,如果奶奶不同意,她就回娘家,和大伯离婚。

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奶奶只好同意,因为分家的事情,父亲对大伯产生了隔阂,只是闷在心头,没有说出来。

母亲人很大度,劝父亲别去争了,以后大不了自己花钱修两间房,父亲听了,也就没跟大伯计较。

婚后没多久,母亲生下了我,那时父亲工资又低,一个月才十几块钱,母亲在家一边干农活,一边带我,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母亲一个女人家,跟着舅公去学做床垫,把家里的农活交给了父亲。

那时都是去各个村里挨家挨户问,谁家需要做床垫,每次出门就得半个月,经常不在家,做一个床垫,能挣18块钱,收入还不错,比在家种地强一些。

记得那时,母亲出门做床垫了,父亲就一边教书,一边带我,下完课回来,还要忙着干农活,很辛苦。

在父母的辛勤劳作下,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有了点存款。

而大伯家还是一成不变,他和伯娘在农村种地,挣不了多少钱,勉强维持生活。

后面,我和妹妹年龄有点大了,家里的两间房子就不够住。父亲就和母亲商量,想把家里的房子扩建成四间,这样我和妹妹每人就有一间卧室。

只是我家房子旁边的土地是大伯家的,母亲就问父亲,大伯到时会同意吗?

父亲信心十足地说:“我买大哥的土地,又不是不给钱,何况我们还是亲兄弟,无论如何,他都会同意的。”

第二天,父亲就提着一箱牛奶去到大伯家,大伯一看就知道父亲有事相求,就问父亲有什么事?

父亲对大伯说:“大哥,我家要扩建房子,想占用你家两块土地,到时我不会亏待你的,要么按市场价补钱给你,要么我家的土地,你随便挑两块去,作为交换。”

谁知道大伯听到我家扩建房子,就眼红了,脸色也变得不好看。

那时农村人的心态就是这样,嫌你穷,又怕你过得比他好。

大伯想了想,就找借口对父亲说:“旁边那两块土地,我家要用,留着以后修牛棚,真给不了你。”

父亲都没料到大伯会不同意,就有点生气了,说道:“你家也没养牛呀,修牛棚干嘛,我看你就是故意的。”

大伯大声说道:“我现在没养牛,以后就不能养了吗?我自己的土地,想干嘛就干嘛,用得着你来插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亲说:“牛棚哪里都可以修,你就把旁边的土地让给我家修房子,我多补点钱给你。”

大伯说:“我不差你那点钱,这土地给不了你,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最后,父亲好说歹说,给大伯说尽了好话,大伯还是不同意。

父亲生气地说:“当初分家的时候,你和嫂子蛮不讲理,非要占四间房,现在我自己花钱修房子,你又故意这样,你还有点大哥的样子吗?”

大伯拍了拍桌子说道:“分家的时候,母亲也同意了的,你不服气,就去找母亲,别在这里跟我胡搅蛮缠。”

说完大伯就把父亲往屋外推,让父亲滚回去,父亲觉得大伯做的太过分了,反手就推了一下大伯,可能用的力气太大,不小心把大伯推倒在地上。

大伯急眼了,爬起来就用凳子打父亲,父亲也不甘示弱,跟大伯扭打起来,谁也不松手,旁边的邻居看到了,赶紧把父亲他们拉开,这才作罢。

父亲力气大,把大伯打得鼻青脸肿,大伯也把父亲脸抓破了,两败俱伤。

母亲看到父亲受伤后,赶紧拿酒精消毒,还安慰父亲说:“大哥不同意给土地就算了,大不了以后去镇上买房,你俩是亲兄弟,动手打人就不对了,让邻居们看笑话。”

父亲听了说:“我没有他这样的大哥,以后我也不会跟他来往。”

因为这件事,父亲和大伯不再来往,两人就像陌生人一样,见面了也不说话。

后面,我考上了大学,父亲高兴得不得了,买了20斤猪肉回来,在村里大办酒席庆祝,还邀请了身边的亲戚朋友,但唯独没有邀请大伯。

我知道后,心里很不是滋味,毕竟那是我的亲大伯,我小心翼翼地问父亲,要不也邀请大伯来吃饭。

父亲听了不高兴,说道:“我跟他早已不来往,我是不会邀请的,也不欢迎他来”。

我知道父亲的脾气倔强,也没有再劝,怕惹他生气。

办酒席那天,来了六桌亲戚朋友,很热闹,家里准备的桌子不够用了,我就去邻居家借桌子。

结果走到半路的时候,我遇到了大伯,他刚干完活正准备回去,大伯看到我了,尴尬地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