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18日,武文对褪色的标语进行重新描写

“50多年过去了,没想到这些字都还在,这是我日思夜想,常常在睡梦中梦见的地方……”说这话的老人叫武文,今年76岁,是一名上海老知青。这次是她返城后第一次回到曾经下乡锻炼的地方,当她看到眼前已褪色的标语,内心激动不已,当年的知青岁月再次浮现眼前……

4月18日,武文和老伴在自己写的标语前合影留念

“我们这次一共来了14个人,都是当初下放到里锻炼的上海知青。在那个时候,大家多数都是同班同学,年龄都在十六七岁这个样子,多数都没有出过门,来到这里应该是每个人第一次离家去的最远的地方了。”老人说,她是在1969年的时候,和自己的同学们一起从上海被下派到安徽利辛县阚疃镇的。“我来到这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标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18日,78岁的饶惠梓(中)向大家介绍当年写标语的情况

老人说,这些标语是她和饶惠梓共同完成的。“那时,在我们这些知青中,我和饶惠梓的板书写得算是最好的。所以,别的同学被分到生产队参加劳动后,我们俩个就被抽过来写标语了。每天吃过饭就过来忙了,先是打底色,然后再用黄色油漆写字。为了把标语写得够高度,只好在大桌子上面放个小桌子,小桌子上面再放上椅子。除了在室内写,有时候也会到户外写。在村口和街道边找个最显眼的地方,在老乡家的外墙上先刷一遍白灰,然后就在上面写标语。”

4月18日,78岁的饶惠梓在对褪色的标语进行重新描写

回忆起过去的知青生活,老人一下打开了话匣子,尘封几十年的记忆犹如汩汩的泉水喷涌而出。当问到眼前的变化时,78岁的饶惠梓老人笑着说出了三个字:不认得!

4月18日,78岁的饶惠梓老人在对褪色的标语进行重新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