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中国人争取双休日竟如此艰难?花了40年终于落实!

周末双休,对很多打工人来说似乎天经地义。

然而实际上,双休制却从未写入劳动法。一部分人能享受到五天工作制,对中国人来说也仅仅不到一代人的时间。

1995年3月2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载了一条消息:职工将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自此,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145个实行五天工作制的国家,距离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四十小时工作周公约,过去了整整60年。这一天的到来,颇为来之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6年,五天工作制首创于美国福特公司,一举成功后迅速在几年内遍及全美,并被写入法律。但这个由资本家发明的制度,并未立即得到全球的效仿。

中国人的双休日是怎么来的呢?

1995年之前,中国没有《劳动法》,为社会主义无私奉献是一种政治正确。

比如1956年,国营职工每天的工时普遍超过十个小时。在全国赶超英美的背景下,中央领导人提出,“搞不赢资本主义的时候,为什么还一定要坚持八小时工作?”

顺着这一讲话精神,有的行业直接规定“每日工作九小时、每两个星期公休一天”。北京天桥百货商场的职工们认为,八小时工作制是“不合理的工时制度”,“限制了劳动积极性”,让人“有劲无处使”。太原一个车辆厂,宣布工人们用“二十个月完成了三年的工作量”。

尽管每周工作48小时的制度在1960年以法规形式确定下来,但在“激情燃烧的岁月”,“劳动最光荣”才是自上而下所鼓励的生活方式。

北京火车站前,周日的“五讲四美”义务劳动

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才意识到,休息本身并不可耻。中国人迅速注意到了海外的“双休日”制度。时任国家科委主任胡平发现,当时中国的法定年平均工时超过了2400个小时,比英美多600小时,比法德多800小时,也远超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世界上仅有的4个没有带薪年假制度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实在是太勤劳了!

然而,更长的工作时间并没有带来更强的生产力,反而导致了“摸鱼时间”高达50%,远高于实行五天工作制的国家。胡平主导的“缩短工时课题组”所做的社会调查发现,超过八成的人选择了想“增加一天休息”而不是“增加一天工资”。历时数年的调查和试点最终在1988年形成了政策建议,认为五天工作制不但更加人道,也将明显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服务业发展、创造大批就业机会。但建议很快石沉大海,官方的答复很明确:“中国目前不是实行五天工作制的问题, 而是要进一步加强劳动强度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2年,小平南巡加快了改革开放,五天工作制迎来转机。为尽快与国际接轨,中国大力推动进加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也就是后来的世界贸易组织,为此修改了3000多个法律法规,五天工作制被迅速提上日程,在1995年和《劳动法》一同出台,比最初方案预计出台的2000年,提前了整整五年。

可以说,双休日就是改革开放的直接产物。打开的国门,让中国人得以和全世界一起拥抱现代文明和现代观念。30年后的今天,当“四天工作制”在国际上渐成气候,我们也在探索着五天工作制新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