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度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报告》近日在京发布,我院中医脑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内分泌病学、中医肺病学、中医心病学等7个学科进入榜单前十名。

学术影响力评价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共同开展的,是当前中医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第三方评价,通过学术平台、专家团队、学术论文、科研项目、科技奖励、成果产出等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反映了各医疗机构中医药相关学科(专科)学术发展现状,所有评价数据均来源于权威数据库或官方机构,真实、准确,且可通过公开途径获取、核查。

今天为您介绍我院位列全国第三的脑病学科。

中医脑病学学科简介

我院中医脑病学学科成立于1975年,目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国家中医中风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卫健委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重点研究室、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科区域中医诊疗中心、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建设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科发展以“一体两翼”为重点,以传承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学术思想为主体,以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凝练学科研究方向为两翼,完善和发展了“脑髓学说”,提出了“髓虚毒损”的病机关键,针对中风病(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疑难病(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癫痫等)、郁病、痴呆等重点病种,开展系列理论基础和临床研究。牵头制定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所颁布的《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重症肌无力》《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医干预指南》《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医综合干预规范》等,参与制定了《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抑郁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等指南及标准,并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应用。

近年来,学科以“破血化瘀法”开展了多项中医药治疗出血性中风(脑出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获得了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明确了本法最佳的干预时点,解决了行业内制约脑出血疗效提高的瓶颈问题,成果纳入国家《出血性中风中医诊疗方案》。在国内创新提出“三期分治”治疗方法,建立“治神调形”出血性中风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成果纳入国家《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风病》,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风病协作组88家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以行业标准、诊疗方案、临床路径等形式在全国范围推广。率先制定了吉林省地方标准《出血性中风中医诊疗技术规范》并推广应用。

学科近年来深耕于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科学研究,以免疫稳态失衡为主线,基于“脾肾虚损”病机演变规律,通过临床评价研究明确了中医药在防治重症肌无力不同疾病阶段的干预时点及优势作用,构建了中西医协同的重症肌无力诊疗体系,为应对重症肌无力贡献了中医智慧。基于以上基础立项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症肌无力中医诊疗规律系统化研究)。

脑病学科科研究团队结构合理、层次清楚,现有医护人员130名,其中包括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吉林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吉林省名中医3人、省级二级学会主任委员7人、博士生导师5人。多年来承担了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73、863、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多项课题,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省部级二等奖3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主持或参与制定指南、相关行业标准5项,主编及参编教材20余部,出版著作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研发新药及院内制剂11种。

文章来源/脑病中心

出品/党委宣传科

医院地址

红旗院区

0431-86178018

经开院区

妇产诊疗中心:0431-80568666

儿童诊疗中心:0431-81953838

农安分院

0431-81877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