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心归处是淮安》

讲百姓故事 听百姓心声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城,

一份专属自己的独特花火。

一段珍藏于心的回忆,

既是难忘的故事,

也是时代的缩影,

时光不老人已老,

而心中的那座城,

始终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

FIRST

本期荐读

春到人间草木知

作者:张衡

走,出去踏春! 我又来到了古城墙公园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园里,有一片湖,湖边有座小亭子,微风习习,湖水扬波,人坐在里面,很是舒心。这湖,去年冬天的时候,湖面结了冰。虽不似北方严肃酷杀,倒也吓住了鱼儿鸟儿,整片湖牢牢实实。碰着个阴天,灰白色的冰面刺目逼人,看久了甚至会流泪,人也是呆不住的。现在,赏花的,折柳的,打太极拳的,找小蝌蚪的,不时有人来湖边找找春天,一下子热闹了很多。

我也跟着大家后面,这儿走走,那儿看看。春已经很深了。梅花都开好了,甚至树下都已经落了一层。桃花,李花,海棠花,你追我赶,繁花满枝。那玉兰,早已在枝头怒放,深紫浅紫的,一阵风吹过,翩翩起舞。偶有几片落下来,落到地上,便成了女孩的心头爱;落在水里,便成了诗人的心中情。最令人惊奇的是那几株山茶花,那么厚重的叶子间开满了艳红的花。那花红得又浓又厚,特别惹眼,很难不让人屏息驻足欣赏一番。说山茶花又叫断头花,说是花开正盛时便会整朵掉落,继而腐烂,不给自己一点喘息的机会。难怪开得这么恣意。生得灿烂,死得决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湖边有一小片芦苇塘,中间有一道石头堆砌的堤。不同于湖水的波光回影,水面粼粼,这片小塘子早在去年冬天就干了。去年夏天来的时候,塘里还长着一丛丛茂盛的芦苇菖蒲。若是晚上,还能听见一两声蛙鸣,颇有“草深无处不鸣蛙”的闲适。现在,全然不是这般模样。塘里,乍看还是冬天的样子。去年的枯苇东倒西歪,没有半点生气。一些裸露的石子,阳光下也毫无光泽。 当你以为,这儿死气沉沉春天最晚时,那你就错了。

一脚踩进去,鞋子差点拔不出来,好奇怪,明明前不久还可以在塘子里面随意地走着,踩得那些枯芦苇脆响。现在,板结的土块什么时候松动了,竟然软溶溶的。当你俯下身,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淤泥的味道,热气腾腾。春天首先是闻到的。鞋窝里,竟然还有几棵被踩坏的嫩芦苇。什么时候冒出来的?还有没有?赶紧看看。愈看愈多,不大的塘子里,这儿那儿,到处都是,有的都是一簇簇的了。这些碧绿鲜嫩又坚又硬的苇芽,藏在了干芦苇下,正铆足了劲儿往外顶呢!

那塘子里,细看之下,还有一堆一堆细细密密的泥蛋子,那一定是蚯蚓拱攒的。都是什么时候的事呢?春天知道的,大地知道的。这些活生生的事物,逼真地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尖锐热切,那是源于大地深处的激情和渴望。再来几场春雨,这片小塘子就会沛盛润泽,恢复往日的生气了。

抬身的瞬间,猛然发现一朵瘦小的蒲公英,从石头缝里挤出来。许是阳光还没照到,许是刚挤出来不久,小小的蒲公英娇弱无力,一阵风吹过,颤颤巍巍,生怕扭断了腰姿。每次遇到蒲公英,我总是忍不住蹲下来细细瞧一番,不是为着她的美丽。

她有多美,无非是不起眼的“荒街春绣地丁花”。但是,这春事便与她无关了吗?她可没忘记自己。她努力地顶破石子,在阴暗潮湿里左冲右突,头破血流,终于找到了一丝空间,从那里,透进一点微弱的光。就是这儿!好!冲出去!在那条狭长逼仄的缝里,她奇形怪状,面目狰狞,又有什么关系了?当她终于呼吸到春天的气息时,她便是最美的了。之后就是摇曳生姿,在这春天里也讲一讲自己的心事。在那桃李飘香的秋天,她也不忘奏响生命的旋律,随风飘荡,自由自在。去哪里是不管的,无非也就是落到墙根,石头缝,或是倒了半边的砖头缝里,然后继续在寂静的冬天里等候着四季的轮回。生命的丰饶,原是与落在哪里是无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着石缝里钻出的蒲公英,我不禁想起我的阳台上,我早已忘记的花盆里,一抔干裂硬邦的枯土里,竟然也爆出了新芽。破土而出,肥嫩新绿,不过两三片,紧紧地抱在一起。叶片上是一层薄薄的叶霜,尚幼小。这让我非常惊喜。这球根还是我去年秋天从南京植物园捡回来的,就这么胡乱地用纸包起来塞进背包里带回来,种进土里时甚至外皮被搓掉,一点的芽尖也被压断,遍体鳞伤。我认为,不管是什么花,肯定是不能活了,就这么随便一埋之后便再也没管过。

你看,她竟然活了,熬过漫长的寒冷和孤寂,在春天里,与百花,和万物,如约而至。没过两天,就长势喜人,叶片硕大,根茎细长高挺,鲜活奔放。很快,一朵小小的花苞鼓胀起来,绽出来的竟然是火红的郁金香。晨曦中,看着那一朵嫣红,不禁热泪盈眶,感慨良多。真的,即使她曾经千疮百孔,被抛弃,被遗忘,可她的心还在。心在,等待和坚守就有了意义,勇气和坚强也就有了体现。很快,这朵开得轰轰烈烈的花会在某个夜晚凋落,黯然神伤;会在某个清晨枯萎,腐烂丑陋。但我仍然很激动,我相信一些日子后,她还会灼灼其华,和这根蒲公英一样,捧出一盆的自信。

顺着几块石板,我爬上了城墙。这石板是前不久才铺的,现在还有一些废弃的石料堆在坡底下。还记得第一次爬城墙时,半途滚下来,裹得一身的土灰,很狼狈。现在铺上石板,上去容易多了,但也少了一些野趣。城墙上长着两排青松,应该有很多年了,拂云百丈,摇动清风。树根骨骼突出,紧紧地箍住不多的土壤。

站在城墙上,顿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茫之感。和墙角下到处涌动着春色不同,城墙上古意深深,日色清冷。抬头向南看,是庄重的城楼;往北看,是幽幽绵延的小路;往西看,是掩映在春色中的城南人家;往东看,则是绿的云彩的霞,不远处是龙光阁,与这人间三月遥相呼应。真正是有亭有阁,有城有河。如果再来点儿小雨,那真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者:淮安市山阳小学 张衡

配图:淮安人网

《我心归处是淮安》

您,就是城市故事家

这里

人人都是城市故事家

人人都是城市聆听者

征稿热线

13338900444(微信同号)

邮箱:51157168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