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原本康复的奶奶,在出院当天的早上意外离世。

同样令人意外的是,奶奶把自己的存款,还有兴安里酒店群这笔最大的遗产,留了麦承欢;

留给亲孙姚志明的,是麦家不久前住进去了的那栋老洋房。

“这兴安里,原来是老太太的,我们怎么一点都不知道?她怎么给了欢欢了呢?”

刘婉玉想不明白。

“奶奶为什么把这么大的兴安里,交给我管理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降遗产,承欢一时也想不明白奶奶的决定。

“宣布遗嘱当天,说实话,我有点意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初姚志明看到奶奶安排麦家住进老洋房的时候,也和何东一样认为奶奶这是在进行财产分配。

麦家住进了老洋房,那么兴安里自然是要留给自己这个亲孙的。

可老太太分配财产的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

毛毛陪着承欢去兴安里交接酒店管理权的时候,看着偌大的兴安里感叹“这是沈甸甸的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承欢,是奶奶最爱的孙女。

可奶奶也说过,手心手背都是肉。

虽然和自己的亲孙相处的时间不长,可在姚志明和他妈妈最难的时候,是奶奶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找到他们。

出钱帮他们还清了欠债,还承担起姚志明的学费和生活费。

奶奶对这个孙子的疼爱,毋庸置疑。

那么,奶奶做这样的安排,是出于何意?

02

这样有失偏颇的财产分配,最难以接受的一定是姚志明。

所以,奶奶给他留下了一封信,特意给出了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信中,奶奶一开始就表明,亲孙和孙女在自己心里都一样重要。

承欢,是奶奶一路看着长大的。

她知道这个孙女勤奋上进,可总是缺少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虽与姚志明交集少,但奶奶向来知道他的工作能力,同时也更知道,这个亲孙从小出国,尝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心里一直住着一个受苦受难的小孩,姚志明的心还被一层冷漠裹着。

做出把兴安里交给承欢,把老洋房交给姚志明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是希望,承欢可以有一个可以证明自己的机会,而姚志明可以从此有一个家,不要再像无根浮萍,只懂趋利避害。

那个家,不只是那栋老洋房。

奶奶在信中还告诉他,有温度,有滋味的人生,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个“情”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钱,对于姚志明来说,并不缺。

他缺的,是一个有烟火气,有人情味家。

把兴安里留给承欢,奶奶说是为了给她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是希望承欢有了兴安里之后,不但可以证明自己,还可以坚持自我,自由选择人生。

其实,奶奶还有另一重考虑。

奶奶说过,兴安里,是她的家。

兴安里的员工,和姚志明和承欢一样,是她的家人。

奶奶重视兴安里,更重视员工,几十年如一日关照着他们。

因为,在她最难的时候,是兴安里的一帮员工陪着她熬过来,一起走过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奶奶是个重感情的人,一直用家的概念在经营兴安里。

兴安里有家的味道,是奶奶最在意的。

而一个家的味道,就是要有人情味。

住院的时候,奶奶说姚志明身上有了一种味道,就是人情味。

但是,光这样还不够。

"你跟你爷爷一样,做生意向来算无遗策,凡事讲个利益最大化。

我觉得做人跟做菜一样,如果只盯着结果,急功近利,菜没了温度,最终食客吃下肚子,不会真心埋单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奶奶从不怀疑,姚志明有能把兴安里做得更好的能力。

但她知道,兴安里只是姚志明要回总部的踏板,他先考虑的一定是业绩,而不是兴安里的员工。

但承欢不同。

她从小在一个充满了烟火气,人情味的家庭长大。

虽然生活一直是鸡零狗碎,可承欢的心是暖的,也相信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情字。

所以,奶奶相信,就算经营困难,承欢也不会放弃兴安里的员工而不顾。

一如当初的她。

在别人都不相信她这个大小姐,能把兴安里做起来的时候,奶奶带着一帮老员工,一步一步把兴安里做成了今天的样子。

她做到了。

凭着兴安里,奶奶有了一个可以坚持自我,自由选择的人生。

姚志明对承欢动了心,奶奶看在眼里。

把兴安里交给承欢,也是想在最后为姚志明的人生幸福牵最后一根线。

姚志明和承欢能在一起,想必是奶奶最大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