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但此举非常考验将领的军事指挥能力。

在一些敏感时期,如果不服从军令,还极有可能被安上个“右倾”错误的帽子。

1969年3月,苏军朝我珍宝岛阵地发起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令陈锡联下令攻击,坐镇前线的副司令肖全夫就拒绝开打,坚称“右倾我也不打!”

这是为什么呢?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1969年3月2日早上,中国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巡逻时,遭到入侵苏军突然开枪射击。

我军被迫自卫反击。

战斗一触即发,苏军伤亡60余人,我方伤亡60余人。

这是中苏两国发生的第一次边境战斗,也是后面战火升级的导火索。

更令人气愤的是,苏方倒打一耙,将中国歪曲为珍宝岛的入侵者。

要知道,珍宝岛本不是岛,而是我国乌苏里江江岸的一部分,20世纪初因洪水冲刷形成岛屿。

这里自古以来都是中国领土!

即使是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没有把这块儿地划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苏联非要颠倒黑白,甚至单方面把珍宝岛划入其警戒线内。

这就不是个“蛮横的强盗”,我们也只能用拳头说话。

事实上,中苏还是好兄弟的时候,双方都默契地没提这事儿。

60年代交恶后,边界问题摆上谈判桌。

苏联谈不拢,就开始在边境闹事。

从1967年到1969年,该地河水一冰冻,苏联边防部队就会登岛骚扰。

据统计,当时苏方制造流血事件多达16次。

中国不想升级冲突,能忍则忍。

毕竟苏联那会儿势头正盛,连美国都得避让三分。

再加上我国向来以德报怨,苏联对我们曾经的援助也还是历历在目。

可结果就是,苏军觉得中方软弱可欺,挑衅愈演愈烈。

见中国暂停了边境巡逻, 苏联发报叫嚣:“中国已经退出了达曼斯基岛(珍宝岛),这充分证明此岛属于苏联! ”

中央军委已经意识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政策,只会助长其嚣张气焰。

一场斗争恐怕难以避免。

相关部署安排上了,务必做到不斗则已、斗则必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9年3月2日,珍宝岛战役还是爆发了。

苏军灰溜溜被赶下了岛去。

但按照此前他们的秉性,很难说他们不会卷土重来,找回场子。

为此,我军严阵以待。

副司令肖全夫,当天就搬去了离珍宝岛不到10公里的指挥部,并冒险深入距苏军哨所500米的209高地进行勘察。

这是一场恶战。

虽然双方在珍宝岛附近的兵力差不多,但我军的武器装备远远落后。

我们当时没坦克、装甲车、战斗机。

而对方甚至连火箭炮分队都调过来了。

光看这阵仗,中国真的毫无优势。

更何况我军属于防御方,战斗会很被动。

但周总理似乎对此战很有信心。

当他听说前线指挥官是肖全夫时,淡定说道:“那么,苏军可是遇到对手了。”

肖全夫是我军有名的战将,被誉为“飞虎”。

他曾率46军入朝作战,被授予少将军衔。

回国后,他在南京军事学院深造三年,全优毕业。

其教官都是苏联人,所以肖全夫对苏军的那一套是了如指掌。

而周总理更是称赞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珍宝岛反击战

1969年3月13日凌晨,肖全夫来到209高地观察敌情。

他发现,自2日起就未见大动作的苏军,突然动了。

只见3辆坦克朝着我方阵地驶来。

来者不善,肖全夫立即向陈锡联做了汇报。

“打!”

谁料收到命令,他却坚称不能打。

这个问题在指挥部里也引发了激烈争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肖全夫的理由是,坦克后面没有步兵跟进,判断对方只是在搞武装侦察,并不会来真的。

如果我们按捺不住打了,这几天的部署就暴露了。

陈锡联提醒他:“情况一定要搞准,不然会犯右倾错误的!”

当时,副总长温玉成也下达了还击指令。

如果不打,肖全夫那就是违抗命令。

这在特殊时期可是大忌。

“右倾我也不打!”

个人利益在大局面前微不足道,肖全夫坚定态度,放下电话,就命令部队用迫击炮轰走苏军,其他部队按兵不动。

果然,几发迫击炮弹打出去,苏军坦克立马赶就溜了。

好在我军的作战部署没有暴露,不然3月15日的硬仗就不好打了。

解放军又谈何以弱胜强?

在肖全夫看来,苏军以坦克、装甲部队为主,我军的主要任务是反坦克作战。

在现有的武器很难击穿苏军坦克的情况下,必须大量使用地雷。

言外之意,我们需要在苏军惯用路线上埋雷,使其坦克寸步难行。

战法则采用集火近战法。

即集中火力只打近敌,不打远敌,将苏军步兵与装甲车分割,确保一开火就能有效歼敌。

此外,肖全夫还让悄悄登岛埋雷的小分队就地潜伏,作为此战出其不意的杀手锏,密切协同岸上部队。

3月15日,苏军第一轮进攻在集火近战中被击溃。

其迂回偷袭部队,也被我方潜伏小分队突然开火压制。

第二轮进攻,苏军派出压轴的T-62坦克。

结果先头的T-62坦克触发了我军布设的地雷,瘫在江汊上。

见状,其他坦克立马四散逃窜。

第三轮进攻,苏军采用大规模炮火袭击。

我军岛上部队遵循近战开火原则,在岸上炮兵群的配合下,大量杀伤了敌人有生力量。

3次进攻被粉碎后,苏军重挫而退。

对方死亡60余人,包括一名上校和中校指挥官。

我方牺牲12人。

当天,周总理兴奋地赞赏道:“这个肖全夫打得不错嘛!”

他随即作出指示:“给苏军留个台阶,让他们登岛收尸。”

苏军这才终于见识到中国不好惹,顺着台阶下了。

第二天,他们拖回了岛上的尸体和击毁的车辆,却没有带走那辆瘫在我国江汊的T-62坦克。

只不过,不是他们不想带走,而是不敢带走,也无法带走。

T-62坦克不仅是苏军入侵中国的铁证,还极具军事研究价值,中国不可能让他们把破坦克拉走。

于是,双方就争夺破坦克又展开了拉锯战。

苏军使出浑身解数,硬抢、秘密渗透,甚至炸毁坦克,通通都失败了。

最终,我军顶着敌人的炮火,经历了冰上、冰下、水下三个阶段的艰苦作业,齐心协力将坦克与其部件全部拉了回来。

这辆坦克至今仍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

镇守边关28年

此战,肖全夫与64军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也令人看到其不俗的军事才能。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为了防止苏联和越南搞南北夹击,或者趁乱搞分裂,新疆成为我军重点防守区域。

此地幅员辽阔,与苏联和蒙古的边界线长达4千多公里,战略意义极为重要。

因此必须得找个有能力且熟悉苏军的指挥官镇守西北边陲。

就这样,1980年初,肖全夫离开了坐镇十年的东北边疆,赶赴新疆赴任乌鲁木齐军区司令。

此时,他虽然已年过六十。

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到职便迫不及待大展拳脚。

肖全夫狠抓战备训练,亲自组织了乌鲁木齐军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演习。

游击战、运动战、坚固阵地防御战都包括在内。

总参长杨得志参观演习后,评价说这对于全军也是一个不小的贡献。

当时,我军正是需要大力度的军队训练改革,否则完全扛不住守护边陲的重任。

紧接着,肖全夫又组织了党政军民参加陆空协同反空袭、反空降演习。

短时间内就极大提高了各军兵种战术技术水平。

乌鲁木齐军区上下严阵以待,斗志昂扬,完全蜕变为一支强战力部队。

这从侧面也起到了对敌威慑作用。

在新疆期间,肖全夫还改善了部队的驻边条件。

之前在东北戍边,他原以为条件已经很艰苦了。

来了这儿才让其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困难。

肖全夫怀着沉重的心情,多次到北京跟军委反映新疆的困难,终于拿到数亿拨款,投入边防建设。

他常常亲力亲为检查边防建设。

就算忍着严重的高原反应,其也要前往“生命禁区”阿里防区和5380米海拔的神仙湾哨卡。

生活中,肖全夫一贯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为全军上下作出表率。

有一次,军区政委换人。

为了迎送新老政委,他提议共进一餐,但绝不能花公家一分钱,而是由军区干部每人掏5元凑数。

肖全夫对待家人子女,也是同样的严格。

他不准他们打着自己的旗号办事,不准家人使用自己的车,教育孩子凭本事吃饭。

1985年底,肖全夫完成军区改革后便退居二线。

在乌鲁木齐军区期间,他不辱使命,显著改善了边区建设,提高了官兵的生活条件,也为保卫祖国西北边疆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5年,肖全夫去世后,有一副挽联形象地概括了他的一生:

“南征北战打江山,戍边守关震敌胆,一代名将;赤胆忠心建功业,高风亮节励后人,三军楷模。 ”

参考资料

闫荣安.肖全夫:从红军战士成长为戍边名将[J].党史纵览,2018,(01):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