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正是读诗时。为了弘扬诗词文化,每到节假日,一些景区经常以“背诗词免门票”来吸引游客,让不少人感叹“知识就是力量”。

在首都中小学校园里,也掀起了学习诗词的热潮,各学校纷纷举办校园诗会、诗词大赛等,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诗词魅力。

读诗词

让经典扎根孩子心中

在“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之际,第二届中小学“从经典诵读到语文朗读”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大会在清华附中永丰学校举办,诸多名师专家共话经典诵读,探索诵读朗读助力课堂教学的新途径。清华附中永丰学校就是典型校之一,学校编写了专门的校本诵读教材,小学有“清风雅韵古诗文诵读系列丛书”,初高中有《论语专题合集》《世说新语选读精讲》;定期邀请诵读专家进校园,建立了朗诵社团,将语文与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相结合,传承礼乐精神与诗教文化;每年还会举办诗文朗诵实践活动,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我们期望这样的经典诵读和语文朗读,如清源活流,源源不断地滋养学生的心灵,永携书香。”清华附中永丰学校小学部主管校长巩晓妍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华附中永丰学校朗读教学研究课展示)

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第四小学曾做过诵读的试点调研,发现参与经典诵读的孩子们记得更快、记得更牢。于是,学校将诵读从两个班扩到四个班,从四个班扩到全校所有班级。通过诵读,让学生与重要节日形成联系,学以致用。“如果说诵读是一颗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点燃的是学生诵读的兴趣、年轻教师的活力、老教师们的情怀……”羊坊店四小校长王艳说。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房山学校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周生利认为,让学生爱上古诗文,要做到课上课下齐发力。“尤其对于高年级而言,需要重视诵读,走进诗歌意境,当学生能读懂古诗、能够自主读诗、自主感悟的时候,学生就爱上了古诗”。

(房山区小学生诗词大会活动现场)

“诵读和朗读能撬动语文课堂的改变。一篇篇经典通过诵读朗读的方式扎根在孩子心里,发芽生长枝繁叶茂,就是把中华文化的根脉扎在了孩子们的心里。”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诵读教学研究专家李文华说。

品诗词

古诗词与学生的生活更近了

古诗词学习的一大“痛点”是与学生的生活有距离,不少学生还存在死记硬背的情况。所以,学会诗词品鉴也很重要。

“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脑海中出现画面,这有助于学生领悟古诗内容,加深情感体验。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插图想象画面,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关键字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想象画面。”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张海宏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届中小学“从经典诵读到语文朗读”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大会学生展示)

他建议,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组合古诗,联结古诗。可以同一主题“联”,还可以相似内容“联”,相同意象“联”、同一作者“联”、相同类别“联”……“在联诗过程中,教师逐渐成为了课程的开发者,由一首诗带出一组诗,由一组诗带出一类诗,进而走向一种文化意象。学生的关联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升,一举多得。”张海宏说。

目前,举办诗会、诗词大赛等已经成为许多学校的常态,学生们通过诵读、演绎、写诗等多种方式“品”诗词。通州区小学生诗词大会已经举办了四届,在运河少年爱诗读诗的背后,有一本小小“口袋书”发挥着大作用。2015年,通州区关工委依据中小学课本编印了《诗意通州》青少年诗词读本,内容涵盖从小学到初中的古诗词。2022年,教材改编之后,通州区又重新编印了《诗韵通州》。一本小小“口袋书”,成为学生们的诗词“掌中宝”,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品鉴古诗,走进诗词世界。

(通州区小学生第四届诗词大会总决赛现场)

融诗词 

跨学科学习 走进诗词世界

古诗学习也应该强调“读以致用”。古诗的学习只有和学生的生活关联起来,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其价值所在。跨学科学习便是一个重要方式。

在今年的诗歌节活动中,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以“诗词中的中国”为主题,开展一系列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融诗歌节、书画节、艺术节于一体,引导学生读诗、诵诗、解诗、书诗、唱诗、演诗……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走进诗词海洋。“‘诗无达诂’,在古诗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读出自己的理解、用出自己精彩、融出自己的个性,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张海宏说。

(清华附中永丰学校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清华附中永丰学校也积极探索借助学科融合加强诗词教育。在学校元旦晚会上,语文老师联合历史老师、音乐老师讲授《江城子·密州出猎》。这节课力图以“狂”为主线,以“诵读”为任务驱动,按照“文本解读—深剖原因—演绎呈现”的顺序,逐层深入,最后又深入浅出,在诵读作品中完成了学生与作品的精神对话。“在这节课上,语文学科呈现了诗词文学之感性,历史学科呈现了史料分析之理性,音乐学科则通过鼓声铿锵,让多种体验融进了学生的内心。”巩晓妍说到。

用诗词 

学以致用 功夫在诗外

通州区有一个“运河上的东方唱诗班”,这便是通州区东方小学东方诗词社。诗社每学期举办一次诗词大赛,开展节气诗词生本活动,通过以诗配画、诗词书法、诗词赏析、诗词文创等活动,学生们在“用”诗词中,更加热爱诗词。

伴随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少年行”育人工程的启动,东方诗词社以区级活动为契机,启动运河少年行方案,制作相应剧集的诗乐视频,唱响运河上的诗词雅韵。还推举出“诗词小讲师”,为同学们讲解诗词知识,带动更多小伙伴学习诗词、爱上诗词。“通过多种形式的诗词活动,实现诗词浸润,学生于无形中感受了传统文化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东方小学德育副校长米莹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方小学东方诗词社开展活动)

每年3月21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诗歌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学校日前开展了系列“世界儿童诗歌日”主题活动。在诗歌朗诵赛、经典诗文赏析阅读之外,同学们还以“手写诗歌,重温经典”为主题进行诗歌小创作。小学部学生将班徽做成了诗配画,在诗情画意间感受诗词文化的深刻内涵。

“时常能够被用到的语言就是有活力的语言,古诗的活力就在于它能够准确表达人们不同时刻的情感。学生在生活中能出口成诗,那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直接的体现。”周生利说。对此,他建议,家庭中也要营造学习古诗的氛围。家长要经常积累诗、运用诗,还可以开展小活动,比如开展小型家庭诗词大赛,组织家庭成员一同参与,在活泼祥和的氛围中,实现对古诗的学习和积累。

马上就访

让学生与古诗词“遇”而又“见”

张晓玉(北京市海淀区教科院课程中心科研员、高级教师):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诗词对青少年学生的生命成长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影响和提升着中小学生的品格和气质。

当前学校的古诗词教学仍然存在重知识传授、轻精神陶养,重分析讲解、轻诵读赏析,重应试技巧、轻切身体悟的现实问题,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学生与古诗词“遇”而不“见”。如何才能让古诗词在学生心里真正留下印迹呢?

第一,教师要按诵读、想象、联想、表达、体悟的顺序来组织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诵读引导学生进入诗境,通过想象将诗句中的景物图像化、可视化,通过联想对接之前学过的诗词,通过表达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描述和转,通过链接体悟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诗歌意旨,实现对自我生命的反思和体悟。

第二,教师以意象、意境、典故为抓手,引导学生领悟诗词意蕴。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常用的文学意象和典故,这些都是理解古典诗词的密码。解开了这些密码,对诗词的理解和诗词意蕴的领悟就会更加深入。

第三,教师可以通过“以诗会人”“知人论世”,链接学生的生命体验。诗词抒写的都是诗人的性情。“以诗会人”,是通过理解诗句看到其后的诗人,而“知人论世”则是了解诗人的生平古诗,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两者有机结合。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诗词实践活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包括古诗词考级、诵读展示、故事展演、诗词大会等。教师鼓励学生全员参与,让他们在合适的年级真正“遇见”古诗词,温润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气质和生命境界,是中小学古诗词教育的关键。

文:张娜 娄雪 王小艾

部分图片来源于各区、各学校微信公号

编辑:苏珊

编审:张秋颖

终审:冉阳 郝彬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