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南县中学,现在是广西示范性普通高中,贵港地区重点高中之一,学校的前身,平南县中学堂创自1909年。

时值社会大变革,在科举制度取消以后,各地纷纷建起新式教育改革,“废科举,兴学堂”,由此建起了近现代意义上的教育的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当时桂平,贵县(今贵港),平南,武宣四县在浔州府城桂平合办浔郡中学堂。

当时四县的学子要上“中学”,那都得到桂平城来读这个学校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推行,在平南县有识之士的深感在本地兴办中学堂的必要性。于是在1909年筹建办起了平南自己的中学堂,这就是平南县中学堂。

虽然只是二年制初中预备班,但也是平南县的第一所新学堂了,为平南县的教育事业揭开了新的篇章。

据说,为了庆祝学堂建成,当时师生种栽下八棵榕树,这些榕树历经风雨,如今还有六株正常生长,见证了平南中学堂一百余年的沧桑变迁,

它们以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被誉为平南县中学的精神象征,称之为:八榕精神。

民国初立,全社会对旧制度进行了更为深刻的改革,在教育方面,“学堂”这词建出了历史舞台,“学校”正式流行。

所以,1912年的时候,“平南县中学堂”也就正式改名为“平南县立中学”。

并在1912年春季正式招收四年制中学班,每年一班,学习科目为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音乐,体操。

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招收的学生都是来自平南当地的名门望族,出身于之前的科举书房,都是在传统的四书五经中接受教育启蒙,对于这些现代的课程根本就没有什么基础,也没有概念,加上各科的教员也十分缺乏。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学过程异常艰难。不说学生真正的“无知”和迷茫,就连很多从事教育的人对这些课程都还没有很好的认识,也感到束手无策。

那“先生”本身都不明所以,都解释不清,更何况还去教育子弟了,所以教学过程很不正常,教育的质量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正是这样种种,很多学生在学校里学不到什么,难以从课堂上获取真正的知识,对于课上所听到的内容也是一知半解。也听得不明不白,学生的流动性就很大了,最后,平南县立中学的第一,第二届真正的毕业生,也仅仅有14人。

1924年,教育再次进行改革,全国实行新学制,也就是“美式学制”,中学分为高中,初中两个阶段,每阶段3年,各地推行新课本。

同时,县劝学所正式改为教育局,由省教育厅监管,加强教育行政权力。

此时的平南县主要集中于初中教育,高中生需要前往广西的十二所高中就读。初中的课程设置也开始更加完善,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与今天的课程设置已经颇为相似。只是内容有一些区别。

值得一提的是,1925年起,平南县立中学开始招收女生,这也是平南县“初中女生”的开始。这一变革不仅为女性提供了平等的教育机会,更为平南的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到了1931年,新桂系重新管理广西,开展了被后人称之为“模范省”的建设。

最为显眼的政策就是“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在教育方面自然就在“寓将于学”的范围内了,学校在正常授课外,对学生要进行军事管理与训练,开办农林场,学习生产技能。

同时,取消了选修课,课程内容更为广泛,公民,童军,卫生,国语,英语,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动物,植物,化学,物理,历史,地理,劳作,图画,音乐18科。

这时期平南县立中学初中学生共6个班,每年2班。由省府直接管理。

后来抗战爆发,全国性的《国民精神总动员实施办法》的政策推行,平南县立中学实行导师制,这就类似于今天的班主任制度,每班驻1员,驻班导师负责的内容就很多了,职责重大,从生活到学习,从学习到社会,方方面面都要去引导。

平南县立中学也发展到12个班,五百余人。

也是在这个期间,由于日军的入侵影响,广州私立培桂中学西迁到平南武林上课,该学校有高中,初中十几个班级。由此,高中教育在平南第一次出现。

1944年中,由于日军入侵平南,广州私立培桂中学再迁到容县,后在1945年迁回广州。而平南,也在这段动荡的岁月中,孕育出了自己的高中教育基础,经过两年的筹备,到1947年,平南县立初中改为完全中学,每期招收高中一班,初中二班。

此后,在新时代中,平南县中学的办学过程起起伏伏,高中,初中出现了撤或增的过程,这些都在平南县中学的官网上都可以查到了。反正最后在1968年起,终转型成为了纯高中,打开了平南县中学的教育事业新的一页。。

如今,平南的中学教育已经遍布全县各乡镇,公立的,私立的初中、高中教育都蓬勃发展。而平南县中学以其卓越的教学质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平南高中教育的NO.1。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史话八桂!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