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早就家喻户晓,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相对论是如何诞生的。实际上即便没有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也很快会被其他物理学家提出来,这个人很可能就是洛伦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洛伦兹变换:相对论的数学基石

狭义相对论,作为物理学史上的一次革命性进展,通常被认为是爱因斯坦的独到见解。

然而,背后的数学基础——洛伦兹变换,却是由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率先提出的。洛伦兹在调和经典电动力学与牛顿力学之间的矛盾时,引入了这一变换,为其奠定了数学基础。

尽管爱因斯坦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中直接引用了洛伦兹变换,但没有洛伦兹的工作,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可能会延迟,或者至少不会以现有的形式出现。

洛伦兹变换不仅预示了狭义相对论的诞生,也为后续的广义相对论提供了线索。它的提出,是对电磁场理论与牛顿力学之间矛盾的一次深刻反思,也反映了洛伦兹对物理世界深邃的洞察。

光速不变:相对论的启示

在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光辉推导下,光速诞生了——一个令人惊异的常数,横亘在物理学的天际线上。这个常数,通过精密的实验和优雅的数学,揭示了光速不随观察者运动状态而变化的神秘属性。这一发现,与牛顿力学的直觉背道而驰,因为在牛顿的经典框架下,物体的速度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矛盾,促使科学家们寻找新的理论来解释光速不变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以太的概念应运而生,试图作为光速的绝对参照系,以解决电磁学与牛顿力学之间的冲突。

然而,以太理论并未能圆满解释所有现象,尤其是在迈克耳逊-莫雷实验的否定下,其地位开始动摇,为狭义相对论的诞生留下了契机。

以太理论:从兴起到衰落

以太,这个曾经在物理学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概念,起初是作为光波的传播介质而被引入的。19世纪的物理学家们普遍认为,以太是一种充满宇宙的透明物质,它为光的传播提供了必要的物理环境。

然而,以太理论并非没有挑战。迈克耳逊和莫雷的著名实验试图探测地球相对于以太的运动,但结果却出人意料——他们未能探测到任何以太风的存在。

这一实验结果不仅对以太理论构成了挑战,也促使科学家们重新思考光速不变的性质。

随着狭义相对论的提出,以太的角色逐渐淡出了物理学的主流,因为爱因斯坦的理论不需要以太来解释光速不变。尽管在广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再次提到了以太,但这时的以太已经不是最初意义上的那个概念了。

洛伦兹变换:相对论的核心

洛伦兹变换,这一相对论的数学表达,源于对电磁学与经典力学矛盾的解决。它通过对伽利略变换的修正,预示了时间和空间并非绝对而是相对的。

在这一变换下,运动的参照系会经历尺缩和钟慢效应,即空间距离的收缩和时间流逝的减慢。这些效应,虽然在日常经验中难以察觉,却是相对论的鲜明特征。

洛伦兹变换的提出,不仅解决了电磁学与牛顿力学的矛盾,也为狭义相对论的哲学基础奠定了基石。它反映了物理学家对自然规律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宇宙中时间和空间本质的重新定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因斯坦在创立狭义相对论的过程中,对以太持有明确的否定态度。他认为,在确认了牛顿力学有效的静系后,以太作为一种绝对参照系的存在是多余的。他的理论,无需以太即可解释光速不变的现象。

洛伦兹变换不仅是狭义相对论的数学形式,更是对时间和空间哲学观念的深刻变革。它表明,时间不再是一个绝对统一的流逝,而是相对不同的观察者而言。时间与空间的结合,构成了所谓的四维时空,这是一个统一的数学模型,用于描述所有物理事件。

相对论的这一核心观念,不仅在物理学上具有革命性,也在哲学上引发了对现实本质的重新思考。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同于日常经验的宇宙,一个在微观和宏观尺度上都充满奇异性的宇宙。

实际上,洛伦兹变换正是为了解释以太而存在的,洛伦兹提出洛伦兹变换时并没有立马想到光速不变,为了解释实验,他想的是以太会在运动方向放缩。

仔细想想,洛伦兹眼里的以太,不正是狭义相对论体系下的时空背景吗?根据狭义相对论,物体在运动方向上的确会发生收缩!

也就是说,洛伦兹距离狭义相对论其实已经非常近了,只差最后一层窗户纸没有捅破,只要他肯放弃绝对时空观,就能触摸到狭义相对论了。

实际上,如今的物理学界仍有学者认为是洛伦兹最先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思想,而爱因斯坦也把洛伦兹变换作为相对论的基本公式之一,也能看出当时的洛伦兹有多么接近狭义相对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