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华这样评价丈夫毛岸青:“他是个永远做得多说得少的人。所以,他的许多贡献都鲜为人知,他做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了不起的事。”

毛岸青凭借着扎实的俄文功底,翻译了二十多部专著,参与编撰《列宁全集》,还在《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了二十多篇文章。

说起毛泽东的家人,我们第一时间会想到李讷、李敏,而毛岸青这个名字似乎很少人会想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岸青一生坎坷曲折,或许没有什么大的成就,却多才多艺,喜欢读书,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众所周知,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有着非常凄惨的童年。毛岸青由于幼年颠沛流离,健康状况一直不好,晚年甚至是在北戴河的军队疗养院里度过的。

回京之后,毛岸青在中共中央宣传部马列著作翻译室担任俄文翻译。

在毛泽东所有的子女中,毛岸青可以说是遭受苦难最多的人。他并没有因为是毛泽东的儿子一生顺利,却有着很多的波折。

晚年的他身体欠佳,却仍然怀念着父亲,按照父亲的教诲,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人民服务中去。

邵华曾说道,毛泽东、杨开慧和毛岸英是丈夫最思念的人。那张儿时和母亲唯一的合影,那张岸青夫妻俩和父亲的合影,总是被摆放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而他到苏联和哥哥的照片,也经常会拿出来端详。

邵华曾说道,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回忆起在上海流浪时的生活,感觉他和哥哥就是那个三毛。

在毛岸青身体还硬朗的时候,他几乎在每年的9月9日和12月26日,带着家人一起去毛主席纪念堂缅怀父亲。

建国后,他也曾多次回到板仓去祭奠母亲。

1952年是他第一次回韶山,他还去村里拜会了一些老人,还会给老人一些钱。

对于自己的出生地,毛岸青感情深厚,每次来到这里,他都会在母亲的墓前留影。他在旧居的签名簿上写下了“杨岸青”三个字。大家都以为他写错了,实际上,这却是对母亲的纪念。

长期以来,他怀着对父亲的深厚感情和对事业的忠诚,毛岸青克服病痛的折磨,带着儿子毛岸青多次回到故乡韶山,一次次寻访根据地,编撰了60多篇2000余万字的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6年9月9日,在毛主席逝世30周年之际,毛岸青夫妇在《人民日报》上撰文发表了对父亲的纪念,直言: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是最想你的时候。

1990年是杨开慧牺牲60周年,毛岸青夫妇一家专程赶回长沙板仓为母亲扫墓。

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逝世,享年84岁。在他逝世不到二十分钟,陆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前来看望。在告别仪式上,数千名各界人士在八宝山排起长队。

或许有人疑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悼念他?其实,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毛泽东是杨开慧唯一的儿子,更重要的是他一生为新中国的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却过着低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