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古自今都是群居性动物,在心理上,会不可避免地渴望与社会产生联系。而麻烦别人,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建立的第一步。

然而就是有些人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想去麻烦别人。他们不愿意麻烦别人,也不愿意别人麻烦自己,即便对方是你的亲戚、朋友,当你向他们提出某些要求,希望获得帮助的时候,会觉得“十分别扭”,心里面很难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拥有这样想法的人,其实体现了他背后的人格类型。不愿意麻烦别人,正是疏离型人格的典型表现。

01

不愿意麻烦别人,是一种危险的人格

在心理学上,疏离型人格是个体并不健康的一种人格类型,此类人格的典型特征就是疏离人群,情感冷漠,不愿意依靠他人做任何事情,也不愿与他人产生交集,刻意避免“不必要”的情感支出。

拥有这一人格的人常常感情十分冷淡,对于周围的一切事物和人的行为都没有太大的兴趣,只习惯性地处在自己的小圈子里。

这也许听起来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当我们真正去思考疏离型人格的时候,会发现这其实是一种危险的人格。因为疏离型人格真正表现出来的是个体对他人的信任不足。

因为对身边人没有足够的信任感,所以不愿意麻烦别人;因为对社会和人际关系信任感不足,所以从来不依靠其他力量完成事情。

1无法获得真正的友谊

疏离型人格的个体常常处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麻烦别人。在与身边人的相处交往过程中,也是较为消极的态度,抱着一种不信任的心理想法,疏离性地与别人客套,这样的交往方式显然是很辛苦的,自己感受不到交往的乐趣,身边的人也无法感受到自己的真心。

所谓的友谊,在这样的交往方式下只是表面功夫,个体根本无法获得真正的友谊,也感受不到与人交往的乐趣。

2难以融入社会

疏离型的人格不愿意麻烦别人,无法与别人产生有效交集,也就是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所谓社会正是一个群体,在群体之中必须要有交流,否则只能是游离在群体之外。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主人公松子,在中晚年的时候就是表现出了疏离型人格的特征。

她压抑着自己爱和恨的情感,对于与人交往充满抗拒:在邻居跟她对话时,她是惶恐的,立马缩回了自己的小屋;在医院,好友泽村惠偶遇了落魄的松子,并大声叫着松子,松子却慌张地想要逃离。

因为松子已经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不与外界交流,表现出极强的疏离性,以此保护自己。

但是从电影中,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这样与社会隔离梳理的松子并不幸福。她没有办法进入社会中心,去人多的地方生活,可以说,她在社会中存在较大的生存麻烦。

3无法感受到生活的暖意和乐趣

疏离型人格的个体,不爱不恨,无法感受到世界的温暖,缺失了作为一个人所应该能感受到的情感。一个人孤僻孤单地活着,对于生活中的乐趣也常常难以察觉。

02疏离型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心理学上认为,个体在婴儿时期与母亲存在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这种关系产生于婴儿与其父母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被称为“依恋”。

由于婴儿与父母之间的相处是不一样的,所以产生的依恋关系也有所不同,心理学者把它们分为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抗拒型依恋三类。

早期的依恋关系,对个体后期的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安全型依恋的幼儿,在成长后多数成为乐观积极的健康人格,而回避型依恋和抗拒型依恋的幼儿,则会发展成多种类型的不健康人格,其中一种就是疏离型人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童时期,当依赖对象无法被依赖,孩子就会过快、过强地转向依恋自己,这也就是疏离型依恋。

试想一下,你现在是一个小婴儿,困意袭来你想睡觉,但照料者把你摇醒、逗你开心,你此时的需求没有得到回应。你是一个1岁的孩子,当妈妈下班回家,你向妈妈表现出开心、张开怀抱,但是妈妈没有注意到,你一个人呆在原地...你现在2岁已经学会表达情感,你对妈妈的离开表现出伤心,但她没有回应你。

周而复始,当照料者离开或者回来,你不再表现出太多的情绪,似乎他们的陪伴可有可无。

由于内心的依恋需求得不到满足,造就了这种依恋模式的特点是尽量弱化依恋对象的重要性,试图回避依恋关系。

所以,疏离型人格其实是受到了个体早期依恋关系的影响,是由于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不健康发展导致的。

03如何改变人际疏远的情况?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很多人怕麻烦别人,但是不麻烦别人,关系也就无从建立。

如果你是一个疏离型人格的人,如果你对亲密的关系有一些期待和渴望,那么你或许可以试着做一些不一样的尝试。

1尝试与身边人相处感受幸福

疏离型人格需要做出改变,就需要与身边人相处,感受交往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从交往中获取满足,才能强化自己愿意与人交往的行为心理。

所以,疏离型人格的个体应当尽量尝试与身边人相处,不再敷衍式应付式地面对别人,尝试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建立人际关系,感受交往的乐趣。

2逐渐独立完善自我概念

不要根据别人的期待来改变自己,试着去想想自己真正想变成的样子,和现在的样子有什么差别,以及你可以从什么最简单的事情开始做,让自己的状态接近自己想要的模样。

3尝试麻烦别人一些小事

与人交往的必要条件就是双方要有足够的交互联系。仅仅停留于打招呼的表面交往,不算是真正与人的联系,应当尝试让身边的人帮助自己一些小事,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想要麻烦别人才是卸下心防的开始,这时才能慢慢建立起自己对他人的信任感。

在麻烦别人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才能与别人建立起联系,才算是有效良好的交往。

4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如果发现自己实在无法克服心理障碍,无法迈出交往的一步,并且认为疏离型人格确实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可以选择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心里的一道坎,愿意找寻帮助,改变自己的想法和态度,迈过那道坎,就是勇敢的人,是值得敬佩的。当自身愿意去改变,那么疏离型人格带来的影响就已经被消退了一半,自己就能够克服疏离型人格带来的困扰,克服自身心理障碍。

关心他人和顾虑他人感受是一种美德,但不应以牺牲自己的需求和幸福为代价。寻找平衡是关键,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在关心他人和维护自己的需求之间找到平衡。

过度不愿意麻烦别人可能是一种危险的人格特征,但通过意识到这一点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或许就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并实现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