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湿热是湿热之邪蕴结肝胆的病证。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嗜酒,过食肥甘辛辣,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所致,或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蕴而化热,阻遏肝胆而成。证见胁肋胀痛,灼热,腹胀厌食,口苦泛恶,小便短赤或黄,大便不调,或身目发黄,舌偏大,舌红苔黄厚而腻,脉弦数等。治宜清利肝胆湿热。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款中成药,可净化肝胆,把湿和热都排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肝胆湿热

有一个成语叫做“肝胆相照”,从中医角度来看,肝和胆还确实互相照应、互相影响。肝和胆互为表里,而且在生理结构上紧密相依。

春天对应肝,肝脏最活跃也最容易出问题,比如有一种现象叫肝胆湿热。

肝主疏泄,肝气郁结时间长了会化为肝火。肝火横犯脾胃,导致脾气不足无法运化水液,水液停聚在体内,形成湿气。而湿气又会跟肝火蕴结在一起,形成肝胆湿热。湿热之气熏蒸,导致胆汁上溢。而胆汁是苦的,所以肝胆湿热的人,通常嘴巴里会一直发苦,喝再多水也没有用。

有一个对应的中成药——龙胆泻肝丸,这个药很常用,也很经典。龙胆泻肝丸治湿热,清热的力度比较大。有的人湿气多一些,热邪没那么重,这时候可以用另一个中成药——茵陈五苓丸,对肝胆湿热效果也很好,两个药药理是一样的,只不过茵陈五苓丸重在祛湿,清热的作用弱了一些。

茵陈五苓丸

方组:茵陈、泽泻、茯苓、猪苓、白术(炒)、肉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方解:

方中茵陈苦泄微寒清利,芳香质轻疏理,善清湿热、理郁结、利胆退黄,为治黄疸之要药,故为君药。

泽泻甘寒渗利清泄,善利水渗湿、泄热;猪苓甘淡渗利,平稍偏凉,善利水渗湿。二者相合,清热利湿功著,以增君药的清利退黄之力,故为臣药。

茯苓甘淡渗利兼补,性平不偏,善利水渗湿,并能健脾;炒白术甘补渗利,苦温而燥,善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消肿;肉桂辛甘而热,温补行散,善温阳通脉、化气行水。三者相合,既温阳燥湿利水,助君臣药祛除水湿;又助阳健脾,使水湿得以运化,故为佐药。

作用功效:清湿热,利小便。用于肝胆湿热,脾肺郁结引起的湿热黄疸,胆腹胀满,小便不利。

中医讲究辩证,以上药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还请立刻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