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时期,很多国家都实行了配给制,通常来说,这都是因为国内食物短缺不得不限制食物消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新西兰是个例外。新西兰是为了节省出更多食物,然后养活英国和美国的盟友。

之前我们聊英国二战时配给制时就提到了新西兰,把新西兰说成英国的粮仓也不为过。新西兰的配给制从1942年一直持续到195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二战之前,农业是新西兰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为新西兰带来了94%的外汇收入。

从1936年到1939年,新西兰每年平均生产164000吨黄油、88000吨奶酪和470000吨肉类。

而它三年共出口了94%的奶酪、85% 的黄油和超过 50% 的肉类——其中80%都是出口到英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9 年 9 月 3 日,英国对德国宣战,紧跟着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也跟着宣战。

战争爆发后2周内,英国食品部和新西兰政府营销部达成了黄油、奶酪和肉类的批量采购协议。

新西兰政府坚定地站在英国盟友的身后,尽力满足他们的粮食需求。

新西兰的配给制度

1942年4月20日,新西兰发行了第一份食品配给书,里面就有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份配给书是在1942年10月发行的。户主可以为家里的每个人领取配给书。而孕妇有额外的补充食品配给书。

第三份配给书于1943年10月发行,用三种不同的颜色代表三个不同的年龄组:6 个月至 5 岁的儿童、5 至 10 岁的儿童以及其他所有人。

第四份和第五份配给书分别于1944年10月和1945年10月发行。

和英国不同,在新西兰,果酱和液态奶没有实行配给,但是只有患有某些健康问题的人才被允许购买奶油。

当英国的黄油需求量增大,新西兰的黄油也出现了短缺,家庭主妇用油跟着出现了问题。

因为之前为了保护奶农的利益,新西兰政府禁止使用人造黄油,再加上当时也没有橄榄油,所以新西兰人做饭时只能使用羊油、牛油和猪油(当然,在我们看来挺好的)。

虽然奶酪没有实行配给,但是进入零售渠道时就受到了限制。

橙子是有配给的,但是即使你有券也很难买到。

所以人们采集了野玫瑰果,卖给工厂,然后工厂把它们制成富含维生素C的糖浆,可以代替橙汁给婴儿食用。

新西兰的食物配给时间表

1942年4月底,实行食用糖配给制。在战争的最后几年,大多数情况下每人每周一次,分量都是12盎司。

在收获季节食用糖的消耗量更大,因为新西兰家庭要制作蜜饯或果酱。

1942年6月,茶叶的配给量是一个月8盎司。到了1943年11月,变成了每人(9岁以上)每周2盎司。

1943年5月,新西兰禁止食用新鲜猪肉,而这却是为了满足美国军队的订单。

1943年10月底,每人每周黄油的配给量是8盎司。

到了1943年底,因为民间的压力,额外增加了每人每周4盎司,这是特别发放给煤矿工人、锯木工、丛林工人等重体力工人的。

1944年3月,新西兰实行肉类配给,每人每周大约可以购买2.5磅,价格限制为1先令9便士到2先令。5岁以下儿童可以享受一半的价格补贴。

家禽和鱼类是没有配给的,也不包括在肉类限制内。

咸牛肉、咸羊肉等罐头食品只允许偏远地区工作工人食用,其他都只能出口。

1945年6月,黄油配给量减少至每人每周6盎司;肉类的配给价格限制降至每人每周1先令6便士到1先令。

1945年12月中旬,新西兰取消对生鲜猪肉消费的限制,但是仍然实行一半肉类配给价格限制。

1947年9月底,肉类价格补贴增加至1先令11便士到2先令2便士。这是因为肉类消费限制取消,导致价格上涨。

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配给结束,标志着英国和新西兰正常生活秩序的恢复:

1948年5月底,茶叶配给结束。

1948年8月底,食用糖配给结束。

1948年9月,肉类配给结束。

1949年10月,黄油配给量恢复至每人每周8盎司。

1950年6月,黄油配给结束。

影响新西兰配给的事件

新西兰的配给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国方面不断变化的需求。

1940年,新西兰90%的出口产品销往了英国。

英国政府认为奶酪营养比黄油高,可以当做肉类的替代品,并且储存和运输相对容易,所以他们要求新西兰加大奶酪生产,而不是黄油。

到1940年6月,新西兰每年要向英国运输10吨奶酪,比1939年的数字增加了2万吨。

但是在1940年12月,英国方面考虑到航线越长,遇到德国U型潜艇的机会就越大,所以他们不得不在可能的情况下改从加拿大和美国等航程较短的国家进口。

因此,新西兰奶酪生产速度放慢。

1941年12月,为了从新西兰运输更多的肉,牛肉被去骨,羊肉被尽可能压制。他们还优先运输更好的肉类,比如羔羊肉而不是成年的羊肉。

到了1941年和1942年后期,从新西兰到英国的航线更加安全了。应英国政府要求,新西兰进一步提高奶酪产量,并向英国出口了13.2万吨奶酪。

在这背后,新西兰政府说服了6000多名奶农生产奶酪。很多黄油厂改建为奶酪厂,黄油的产量减少了3.2万吨。

等到了1942年6月,因为距离英国更近的加拿大奶酪供应量增加了很多,英国食品部又要求新西兰重新重视黄油生产。

此时英国烹调油短缺,他们希望奶酪供应量减少40000至60000吨,黄油供应量则增加20000至30000吨。因此,一些农民和乳品厂被允许改制黄油。

1942年6月,新西兰向太平洋美军供应食品,而这恰恰缓解了新西兰肉类供应过剩的问题。

1942年下半年,美国联合采购委员会购买了超过10000吨新西兰肉类,包括培根和火腿。美国人运走他们所有的肉类,并且还想要更多。

因此,新西兰禁止国内消费新鲜猪肉,这些猪肉都用来供应美军了。从1943年起,美国联合采购委员会每月购买6000吨新西兰肉类。

然而,从1943年到1944年,新西兰的农业出现了问题。因为日本占领了太平洋上某些主要岛屿,而新西兰的化肥成分就来自这些岛屿,因此化肥短缺问题严重。

再加上天气的缘故,新生羔羊损失惨重,乳脂产量下降10%。

为了应对乳脂短缺,新西兰于1943年10月实行了黄油配给制。

同时,因为英国增加的肉类需求和美军持续的需求,新西兰于1944年3月实行了全面肉类配给制。

水果过剩

新西兰是农业大国。

在二战前,每年新西兰就有价值60万英镑的苹果和梨等新鲜水果出口到英国。

但是等到战争发生了,英国食品部就不怎么重视苹果和梨等水果了。

因此,1940年新西兰水果向英国的出口额下降至20万英镑,到1943年及之后的时间又急遽下降到了每年6万英镑。

这当然导致了新西兰国内水果过剩。好在后面美军填补了一些空缺——从1942年到1945年,美军运走了1/7的新西兰水果。

但是,这中间的亏损还是让很多果农放弃了,他们把果园土地转作了其他用途。

一直到1955年,新西兰的果园面积才恢复到了战前水平。

陆军妇女队

在整个战争期间,为了满足农业的需求,新西兰不得不把现役军人抽出来帮助农耕,比如1941年到1942年10000名军人协助收割,1942年到1943年8000名军人协助收割。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41年,新西兰成立了女子陆战队。

其实在战前,新西兰大约有7000名妇女从事农活,但是男性认为女性不适合大量的体力活,而且他们也不想付给女性和男性一样多的酬劳。

当女子陆战队成立以后,队员们和她们被派驻的家庭住在一起,也和他们一起吃饭。但是因为这份工作的总体条件并不好,所以到了1942年6月,妇女队也只有146名成员。

1942年8月,女子陆战队更名为陆军妇女队,她们的条件也得到改善。到了1943年中期,这个部门有800名女性,到了1944年3月,人员增加到了1900名。

到了1944年初,新西兰农民要求更多的援助,于是政府把第三太平洋师撤回来,让他们去从事农业和其他重要工作。

然而,因为农民们反馈不及时的关系,到了1944年11月,第三太平洋师分配出来的9100名士兵里只有4286个人真正在农场工作。

新西兰战时食品管制的成就

新西兰政府估计,1943年的黄油配给制每年可以额外节省8000吨黄油,用于出口到英国并满足美国太平洋部队的需求,这里头还不包括产量增加的部分在内。

新西兰国内人均黄油消费量缓慢下降,到了1945年,政府估计节省了15000吨黄油。

1943年,新西兰政府估计节省了10000吨肉,1945年节省了35000吨肉。

在战争期间,新西兰的肉类分配中,大概可以划分成:2%供新西兰军队;9%供美国军队;32%供国内消费;57%出口到英国。

尽管缺乏劳动力,加上肥料短缺和恶劣天气的影响,从1939年到1945年,新西兰农业总产量仍然增长了13%,这主要归功于机械化和优化的耕作方法。

比如拖拉机,在1930年的时候,新西兰拖拉机是3900辆,1930年增加到了9600辆,而到了1946年,极速增长到了18900辆,其中7000台是向美国租借而来的。

无论如何,对英国和美国来说,新西兰确实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粮仓”作用,真的是举国之力养活英美啊。

以上就是新西兰二战时期食物供给内容~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