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没有任何医疗和投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险这个东西,专业性很强,导致很多人买保险,

要么迟迟不知道如何下手,

要么偏听偏信盲目地乱买一通。

我从业保险七年来,经历过代理人、经纪人、互联网平台等全渠道。

总结了买保险的干货四个正确步骤,点赞、收藏今天我们花十分钟,一次性搞懂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1步:认识保险。

当我们买一样不熟悉的东西,先就要认识它,那么保险到底是什么?

保险是一份合同,平时看不见、摸不着;

只有发生风险后,通过报销医疗费、领取赔偿金的时候才能感受它的用处,

确切说保险是一种转移风险的工具。

我们人一生中大概会遇到两类风险:

人身风险和财产风险。

人身风险包括:生、老、病、亡、残,

对应是人身保險四大类(醫療险、意外险、重疾险和人寿险)

财产风险包括:车子、房子和狗子;责任、信用和理财。

对应是财产保险的三大类(财产险、责任险、和信用保证保险)

今天的只说人身保险啊。

那么人身保险这四大类,分别有什么用呢?

用一句话来概括它们。

医疗保险:在医院看病的时候,可以报销医疗费用的保险,用多少报多少。

重疾保险:只要符合约定的疾病条款,就可以赔一笔钱;保额50万,就赔50万。

人寿保险:人没了或全残,一次性赔一笔钱,保额100万就赔100万

意外保险:因意外原因造成事件:医疗费可以报销、身故残疾可以赔钱。

第二步:确定需求

认识完保险后,紧接着我们就要梳理自己的保险需求。

买保险“抄作业”是不可取的。

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需求也会不一样。

【我总结了五大影响因素】

1、经济影响因素

世界上任何产品都有不同类型、价格和服务,保险也是如此。

比如重疾险

线上的产品价格划算,但服务和网点会少一点。

线下的产品价格略高,但服务和网点会多一些。

再比如医疗险:

普通医疗险,几百能买到几百万的保额,但只能去普通部各种排队,住院在多人间。

中高端医疗险,几千块或几万一年,可以去特需部、VIP、国际部,走的是绿色通道,不用排队,可以住豪华单人间。

所以不同经济状况决定了不同价格、服务的保险产品。

2、家庭结构因素

家庭成员的结构和关系,会影响买保险的顺序和重心。

比如家里有老人、有孩子的,我们要考虑的会更多。

如何在合理的预算内,分配保费?先给孩子买,还是先给老人买?成人买不买?如何合理构筑“家庭保障护城河”?等等

再比如:单身狗、丁克家庭,考虑更为简单一些;

家人是我们的盔甲,也是我们软肋,软肋少了自然保险配置更为简单。

而那些有私生子的或家庭关系复杂的、重组家庭、跨国家庭等等;

他们考虑的更为隐秘、更为复杂,更要权、衡、利、弊的好好规划。

3、身体状况因素

买保险并不是想买就能买。

当前的大环境亚健康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了;

咱们翻翻自己的体检报告,看看有多少条异常记录?

而买保险是需要严格做健康告知的,健康告知就像一份考卷,

要根据自己过往情况如实来回答这份考卷。

不同的保險产品有不同考卷,

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可以通过考试的保險产品。

如果不考虑健康告知就乱买的,可能会造成“这也不赔、那也不赔”,

生活中这样的反面教材比比皆是。

4、职业属性因素

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买保险有很大区别。

比如收入稳定的工作:公务员、事业编或大厂上班的人;

他们一般都有国家职工医保,甚至有团体保險,

这类人避免买多买重复了,可以考虑长期的,循序渐进的保險规划。

再比如收入不稳的工作:个体户、自由职业、或在新创公司上班、服务类型群体;

他们一般医保不稳定甚至没有;

这类应考虑当下放眼未来职业发展,避免预设过高或过低预期,

以免保險规划匹配不上自身情况。

特别注意!!

我国把工作种类分为1-7类职业。有些职业买保险需要仔细注意,

通常1-3类职业买保险是没有限制,4类职业开始就要注意是否在非承保范围内

5、人生规划因素

不同的阶段的人生规划,会有不同的投保决定。

比如孩子出生,夫妻还是花钱大手大脚,如何强制储蓄?保证孩子到了大学阶段,一定有一笔费用支持。那就要考虑教育金。

比如孩子长大要送出国读书或自己将来定居国外,那么就要考虑现在买全球性的保险公司。

比如给孩子的保险,不想让它们变成他们的婚后财产,避免被分割,那么买的时候就要考虑保单架构关系。

比如如何掌控所有保单的控制权,固定个人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因为钱是成年人最大的安全感。

比如未来老了,怎么让晚年也能品质化的生活,做一个有钱有闲的老人。那么要提前考虑养老金的规划了。

第三步:确定预算

当我们认识完保险,确定好需求后,就应该做出预算了。

这里预算分为两个,

一个是保费的预算,另外一个保额的预算。

保费预算:是指愿意花多少钱来买保险。

根据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参考,粗略得出人身风险保费支出是家庭年收入的20%,而我的建议不超过10%,具体还要根据未来的收入、支出、负债、风险喜好等因素来确定。

超过10%,生活的各项品质会受到影响,保险固然重要,但眼前生活更重要;

但太低的保费一定撑不起一个家庭的保额需求。

比如一个年收入50万的家庭,只买30万保额的保险,倘若发生风险那是远远不够的。

保额预算:是指需要多少保额,来转移自身可能风险。

一般来说,家庭越富裕,维持当前生活成本越高,保额也越高。

保额的计算方法有三个。

双十法则:保额设置为年收入的10倍,保费设置为年收入的10%。

这个方法适合没有具体需求的情况,比较快速,但可能不够科学和精确。

生命价值法则:以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作为依据,从年收入和年支出的角度,来考虑購買多少保额。

比如一个人生命价值= (退休年龄-当前年龄) x (年均收入-年均支出)。例如(60岁-30岁)*(20-10)=300万

需求分析法:这个方法蕞贴近实际,但是需要考虑很多细节和五大需求因素。

主要是从需求的角度出发,假设受保人出现重大疾病或者身故之后,需要一笔钱来解决医疗费、康复费、家人生活费、教育养老费等等问题,计算得出。

第四步,货比三家

确定完预算后,终于来到最后一步:买保险。

保险是金融商品,同一款保险的价格是“不能讲价、也不能议价”

因为保险的定价是经过金管局审核通过,全国统一定价。

而保险里的货比三家指的是同种类里,挑选不同产品。

如重疾险、医疗险可以在不同保险公司的产品里进行对比。

而购买保险的渠道常见有三种。

代理人渠道:(比如某安、某寿、某保等等主体公司)但是代理人只能卖自家公司的产品,也没有其他公司产品可以选择对比。

经纪人渠道:(比如某通、某亚、某雨伞等等经纪公司)经纪公司对接了不同保险公司,同类型产品一般有几十款选择,可以相互对比,选择更好的。

互联网自购:比如(在某信、支某某、某东)等互联网平台自行购买保险,但大部分人是不懂保险的,这些平台更没有专职的经纪人或代理人协助,自己很容易造成误区,买错保险。

总 结

第四步,货比三

无论是在哪一种渠道购买保险,都建议先掌握一定的认知;

毕竟是一辈子的东西,值得花点时间去好好研究一下。

点赞、收藏;接下来我会持续输出买保险的详细步骤的。

最后:

保险本质上就是一份合同、契约,是一份长期人生规划和愿景,我们应该对自己负责,花一些时间来学习条款与合同内容;这样我们才能构筑合理的“家庭护城河”

参考文献:

《保险法》
《ICD-10》
《保险合同》
《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2020)》
《中国人寿保经验生命表(201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