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湘西。

张振汉率军抵达这里之前,绝对没有想到,这一仗,会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

作为一名军校炮科的精英毕业生,长久以来,张振汉对于共产党和红军,都有着非常深刻的成见。被俘之后所经历的一系列未料及的事情,让张振汉不得不重新开始审视曾经的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斗结束之后,本以为命不久矣的张振汉,不但受到了红军的救治,还受到了红军领导贺龙的亲自接见。贺龙的一句“死罪可免,活罪也免了,张将军请坐!”彻底动摇了张振汉的世界观。

在红军的日子里,张振汉逐渐从红军的敌人,转变成为一名教员,甚至还成了红军学校中的炮兵教学专家。红军将士对张振汉十分欢迎和尊敬,张振汉也在与红军的接触中,看到了红军的执着和理想。

1936年长征开始后,张振汉与红军共同跋涉,深刻体会到了红军将士共患难的真挚情感。

在玉龙雪山,张振汉不慎失足,是红军将士手臂接连相传,将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在金沙江畔,面对渡江的难题,贺龙与张振汉一起策划了过江计划;在龙山遭遇重围,张振汉临危不惧,指挥炮火为红军开路……

随着在红军队伍中的时间越来越长,张振汉的心态和立场发生了根本变化,他开始认同红军的理念,确定共产党人才是真正的民族希望。然而,长征结束之后,毛主席却劝说他重回国统区,继续以他的影响力,为国共合作搭建桥梁。

领悟到共产党的真诚善意,张振汉无怨无悔地离开了延安,带着家人重返国统区。从那个时候起,张振海就开始潜心为国共和平统一而努力,并亲自参与推动连云港、长沙等地的和平解放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之后,张振汉在政协任职,将自己在革命年代的宝贵经历,点滴般渗透其中。一次,友人打趣张振汉,“连皇上的工作也要管”,不经意间透露出张振汉对溥仪的同情有加。

后来,在张振汉的促成下,溥仪和李淑贤喜结连理,成就了一段姻缘。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张振汉都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人们诠释共产党人的人道精神,是红军将士用关爱化解了他内心的芥蒂,进而让他认清了革命的本质。

在张振汉的身上,毛主席看到了斗争的坚韧和家国情怀,对他的人格气节也高度认可。这正是共产党人所要团结的对象,如此才能携手共建和平统一大业。

人民,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张振汉这位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国军将领,在和解中找到了共产主义的真谛,在团结中重获民族出路。一颗曾经剑拔弩张的芥蒂之心,就这样被人性化解的力量温暖重生,成为民族和解的亲历者和见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