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病变是国际医学界的难题,也是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深入研究微血管病变对于提升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前不久,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及其转化应用成果发布会召开,吴以岭教授围绕“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展开了详细的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以岭教授指出,“脉”在中医叫血脉,是运行血液的通道,在解剖学上与西医的血管具有同一性,脉络就是血脉的分支,包括了微血管、微循环。吴以岭教授团队通过两个973项目构建起一个新的理论学说——脉络学说,指导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血管并发症防治,并提出了脉络学说的核心理论——营卫理论,建立了血管病变的临床辨证诊断标准,提出了调营卫气血治疗血管病变的用药规律。

吴以岭教授团队从2005年开始研究,对3.3万多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首次揭示了微血管病变是以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为核心和启动因素,血液成分和神经体液共同参与,脏器组织细胞结构功能损伤,多维时空动态演变的复杂网络病变规律,通络干预使复杂网络关联节点趋于正常,在保护微血管方面较对照组优势更明显。实验证实,通络保护微血管是治疗心脑(糖)肾临床重大疾病共性机制,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是解决微血管病变难题的核心机制,因为保护了微血管,就改善了心、脑、肾微循环的组织血流灌注,从而减轻临床病情。

在脉络学说的指导下,吴以岭教授团队研发了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通心络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的芪苈强心胶囊,并围绕三个通络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成药开展了大量循证研究。结果显示,它们在防治冠心病、急性心梗、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等疾病方面取得系列成果,解决了心血管领域急性心梗无再流、室早伴心功能不全、窦缓伴早搏、慢性心力衰竭等重大国际医学难题。

2023年10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团队开展的“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医学顶级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研究证实,通心络胶囊可显著改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30天及1年临床预后。日前,这项研究还入选了2023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中国十大医学研究、中国心血管病学领域十大亮点。

此外,在202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两大专利药芪苈强心胶囊和参松养心胶囊的循证研究结果公布。“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复合终点事件的评估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完成芪苈强心对慢性心衰复合终点事件的3119例临床循证研究。结果显示,芪苈强心联合标准化治疗降低慢性心衰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较对照组下降22%,为改善慢性心衰远期预后提供有效治疗药物。该研究获评“2023年度中国心血管病学领域十大亮点”,产生了重大国际影响,海内外媒体争相报道。“参松养心胶囊对920例经射频消融房颤患者预后影响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参松养心胶囊降低射频消融术后1年内房颤复发率7.9%,降低复发风险40.4%,该研究在202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发布后引起国际医学界强烈反响,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评价称,“在房颤治疗领域中国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世界治疗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由此可见,吴以岭教授团队通过在脉络学说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创新实践,不仅成功揭示了微血管病变的复杂机制,还研发出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等中成药,并用国际公认的循证研究方法加以验证,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做出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