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 宋金煜

编辑 | 刘玉娇

责编 | 韩玮烨

一边是黄金价格突破700元/克、美债收益率攀升,一边是国内房价和股价波动、大额存单利率持续下调,传统资产配置的投资逻辑已然失灵。但投资人眼中的“资产荒”,并不是没有资产可投,而是符合高预期、高回报的优质资产越来越少。

4月10日,由睿和智库、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北京校友会、北辰商管联合主办的第36期闭门沙龙《2024,投什么,怎么投?》,现场揭秘如何利用Pre-REITs主动进行资产“开荒”,获得长期资产收益,一并揭晓的还有今年投资机构“火力全开”的不动产赛道名单。

Pre-REITs如何落地

中国150万亿的存量基础设施资产,因清晰的REITs市场扩募预期,给原本沉闷的资本市场增添了难得的一抹亮色。

从2023年初,国内首批合格不动产私募基金推出以后,多家机构在深挖公募REITs资产的同时,也在布局Pre-REITs市场,以提前获取未来的优质资产。

睿和智库了解到,近些年已有多家投资机构着手成立Pre-REITs基金,用于在一级市场提前锁定资产。另外,暂不满足公募REITs条件或扩募需求的资产方,也可采取Pre-REITs方式,寻找到战投方和LP。

那么,Pre-REITs如何落地?

我们暂且把Pre-REITs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一般指在公募REITs设立和发行之前成立,资金方用于投资、收购、培育具有发行公募REITs潜力的基础设施,最终实现资产的价值提升和有效退出。

图表1:Pre-REITs基金要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来源: 沙龙及公开资料,睿和智库整理

对于资金方和资产方而言,国家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的公募REITs仍是优选的退出通道。因此,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如何将Pre-REITs与公募REITs衔接,最终实现“募投管退”闭环。

图表2:从Pre-REITs基金到公募REITs交易结构

图表3:公募REITs与Pre-REITs上市条件

对比两者上市条件可以看出,相似点在于资产类别一致,均为基础设施。不同点在于,公募REITs对主体资格、资产规模、回收资金用途等均有明确规定,而Pre-REITs上市条款主要取决于投资人偏好,核心逻辑是资金方与资产方的需求匹配,关键点则是运营赋能能否按预期提升资产价值,满足退出指标。

不过,虽然市场通常将Pre-REITs比作Pre-IPO,但Pre-REITs的“终点”并不只有公募REITs这一唯一解法,还有私募REITs、类REITs、大宗交易等多种方式。

而无论以何种方式退出,Pre-REITs目标都是一样,即资产溢价收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re-REITs的机会和难点

按照国内对Pre-REITs的理解,某机构的数据显示,目前此类产品全球市场的规模已超万亿美元,并且仍在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

从美国和新加坡市场经验来看,Pre-REITs与REITs的数量关系约为10:1,因此对于我国来说,Pre-REITs市场空间不可小觑。

目前,各地政策也在倾斜。如北京东城区、通州区,广东、南京等都在为Pre-REITs建立铺设更多政策支持。在政策支持下,目前我国已设立或拟设立的Pre-REITs基金持续增加,如近期百联股份Pre-REITs、武汉高科申万宏源产业园区Pre-REITs等多个Pre-REITs已完成募资或备案。

且在我国Pre-REITs基金中,也有通过公募REITs、类REITs退出的典型案例,如华安张江光大园Pre-REITs基金等。

图表4:Pre-REITs退出典型案例

数据来源: 公开资料,睿和智库整理

其次,从产品机遇来看,由于Pre-REITs落地形式没有具体法律和产品定义,因此可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信托计划、有限合伙公司、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等已有金融工具,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走备案发行流程落地实操。而这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来说,并无制度和流程上的难度。

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Pre-REITs在运营阶段可归为两大类,即偏债型基金和偏股型基金。

图表5:Pre-REITs基金交易结构图

此前,Pre-REITs主要落地形式主要以股权为主,即可为项目提供长期稳定资金和资管赋能,而偏债型基金落地应用较少,主要处于退出保护条款的设计阶段。

不过,去年3月证监会正式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一定程度上给予Pre-REITs灵活运作的参考。具体操作为,将股债比从最多4:1调整为1:2甚至可协定,有利于后续衔接公募REITs退出。

然而,Pre-REITs在落地上仍然面临各种阻碍。当前,市场中不仅仍难出现像华安张江光大园公募REITs的退出案例,更有如中城-世联红璞长租公寓Pre-REITs,未建立就停止推进的案例。

对于Pre-REITs的落地难点,睿和智库总结为以下三点:

难点一:基金设立和运作有时间限制,目标难达成

由于涉及项目的“募投建管退”全周期,因此极为考验投资人对时间和风险的把握。一般来说,基金设立实缴认缴有12个月限制,偏债型基金的运营周期不超过2年,易于出现前期规划与后期实际不符、原始权益人资产出表需求难达成的情况。

难点二:定价有难度,条款细节待完善

Pre-REITs相关定价策略是一个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过程,资金方对此类定价仍在摸索中。尤其,二级市场REITs价格波动较大、定价方式偏离产业逻辑,会影响参与方和从业机构的积极性。另外,资产准入、各方责任和义务等交易条款书写细节,仍有细化空间。

难点三:优质资产难寻,对资金方综合能力提出要求

此前,投资机构只需聚焦“投”这一环节。而现在,优质资产难寻、更难培育,不仅需要多方联动,更对投资机构在投前、投中、投后多个阶段具备研判能力,以及其他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发现资产的价值洼地?

睿和智库从多家投资机构了解到,在基础设施赛道,今年投资机构或资产持有者锚定的八大机会点,包括非居改保、社区自持商业、生命科学园、数据中心、跨境电商物流仓储、生物发电企业、停车场、海外酒店+公寓。

图表6:不动产投资的新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来源: 睿和智库沙龙,睿和智库整理

睿和智库在梳理上述热门投资赛道后,发现投资机构几大共性投资逻辑:

一、谋求“小”资金撬动“大”回报。目前,资金方设立的基础设施基金投资目标,多为数十亿到百亿规模,且初期设立盲池基金。但最终,单个项目投资额普遍不足5亿元,甚至可能以低至1-2亿元,投资停车场资产。即用最小试错成本,多领域、多项目投资,试图获得较高收益。

二、愈加注重多元能力赋能资产价值提升。以较低价格获取,或现状不佳的资产,并不代表退出时就一定不能获取高回报。除了通过运营能力提升资产价值以外,投资机构若能在解决法律纠纷、增加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升资产质量,也会助力资产价值提升。

三、资产投资逻辑以“一二线城市+现金流稳定”为主。投资者的投资逻辑指标中,包括城市能级、人口、消费力、周围竞品、现金流等。当前,一二线城市中小而美,且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更受青睐。

四、深耕同一类型,实现模式复制。部分资方和企业在上述领域,近期退出时已拿到MOC(资本回报倍数)超数倍、IRR(内部收益率)高达两位数的丰厚回报。近期,这些企业还将加大在相同类别、有流动性资产领域的投入。通过成熟模式的快速复制,达到稳定资产收益的目的。

五、聚焦发展型赛道,捕捉投资新机遇。无论是不动产的新建还是存量改造,都具有新的机遇,包括租户定制、政府合作、非居改保等等。若能有效地抓住政策风口,瞄准价值缺口,或许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投资收益。

六、锚定资管人才缺位,注重团队培养及经验积累。由于公募REITs和Pre-REITs等都是新兴金融产品,成熟的资管、运营团队就更加重要。在寻找资产价值的同时,投资机构也更应注重团队的培养与人才的积累,为全周期的资管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

现如今,真的是资产荒么?其实是创新型的耐心资本和耐心运营的缺失。

生产力的解放,需要从人的解放开始,以人的信心恢复和积极行动为最终落脚点。

没有哪一类资产始终具有稳定价值,价值首先需要有稳定明确预期的政策,产业链上下游打开认知壁垒,形成共赢意识,才能在海量的低效无效资产中,找到潜在投资机会。

在当下困难但暗含商机的周期中,不妨重申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好公司并长期持有,与之共同成长。这就意味着,投资要以时间换空间,伴随所投企业成长,长期持有获取高分红,最终退出时也能获得高额回报。

在新不动产金融大循环中,睿和智库希望价值投资将真正得以实现。让资本的耐心更长一点,给运营去创造和挖潜的时间多一些,对于消费趋势、产业趋势的研判更理性客观一些,彻底摈弃“风口论”!

|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