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4月13-14日,为报复大使馆遭空袭事件,伊朗突然向头号对手以色列发动全面打击。除核心伊斯兰革命卫队外,还动员到伊拉克境内的什叶派民兵组织、黎巴嫩的真主党游击队,以及也门胡塞武装共同进退,策动出一场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现代化饱和攻击。

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伊朗与各路盟友在攻击中使用约170架无人机、30多枚巡航导弹和120多枚弹道导弹。这里就为大家梳理下具体型号,以及这些决战兵器的大致参数。

见证者136无人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见证者136无人机 是近些年最出名的伊朗武器

近些年,无人机在战争行动中的权重日益提升。那些传统军事强国将之视为力量备增器,而相对弱势的后发国家则希望借机弯道超车。伊朗无疑就是后一类群体的杰出代表,故而在发动空袭伊始就出约170架自杀式无人机。

见证者家族的设计源头 恰恰是以色列的哈比无人机

作为典型的自杀性无人机,见证者136并不包含多少先进技术,主要靠廉价优势形成数量压制。其设计思想源头,应是以色列在1997年服役的哈比无人机,曾先后出售给韩国、土耳其印度和中国。该无人机主要用于攻击雷达系统,具有机动灵活、航程远(500公里)、能程度高等特点,若探测到陌生信号,就会载着32公斤高爆炸药撞向目标。而且哈比的三角形机翼仅长2米,可以直接从卡车上发射起飞,使用起来相当方便。

用于发射见证者136无人机的运载卡车

当然,伊朗的见证者136并不以雷达防空系统为主要打击对象,而是选择更为下沉的发展路线。该无人机同样采用三角翼形状,但体型较原版哈比来说要大出不少,仅翼展就拉长至3.5米、航程也提高到2500公里。在通过火箭助推起飞后,就能以185公里/小时的经济航速接近目标区域。随后用内置的手机SIM卡提供通讯与制导,并且在需要时将数据传输给后方的操作人员。最后以30-50公斤重的战斗部实施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 出没于阿拉伯海的见证者136无人机碎片

由于价格便宜、维护简单,见证者136被大量用于各类局部军事冲突或擦边行动。例如在2020年的也门,首先由胡赛武装试运营亮相。接着在2022年,被武器零配件严重不足的俄军拿去救急,瞬间成为全球知名的自杀性利器。不仅能破坏野外的炮兵阵地,还可以偷袭敌军指挥部、电网等基础设施,乃至远离前线的后方居民区。但受制于性能偏低问题,很容易被各类手段所拦截。然而,不论乌克兰人使用米格29战机、爱国者防空飞弹,又或是其他前苏联时代的防空武器,都会显得有些得不偿失。毕竟,单架无人机的价格相当“亲民”,而传统弹药、燃料的成本却是居高不下。

2024年 在俄乌战场上被击落的见证者136无人机

正因如此,见证者136成为本次饱和攻击的首批单位。在其他导弹尚未发射之际,便悄然从伊朗本土的阵地起飞,直扑1050公里外的空军基地等固定目标。虽然在沿途不断被约旦、美国、英国和以色列的海空军拦截,却也大体完成了“历史使命”。至少是较好的吸引到防空火力,为原计划同步抵达的导弹争取到突防空间。若对方的防御系统缺乏准备和充足弹药,可能早就被170架见证者给突成筛子。

在伊朗公开展示的 见证者136无人机

可以想见,该无人机与其同类系列产品,还将在多个热点区域活跃很长时间。因为已经有消息称,见证者136还有一个使用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升级版本--见证者238。甚至可能参加了本次大规模空袭。但因为动力系统的改变,整架无人机的红外特征较为明显,航程也势必有所衰减。

见证者136无人机的宣传海报

四款弹道导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伊朗宣称海报上的各类弹道导弹

当然,本次饱和攻击的真正主角并非无人机群,而是伊朗多年来不断积累、升级的弹道导弹家族。由于众所知之的原因,这类武器在近些年的曝光度不断增加,打击对象也从陆地单位延伸至海上移动目标。只是效果无法让人满意,颇有底裤走光、人设崩塌的危险趋势。

目前,以色列方面宣称:伊朗军方在攻击中至少使用了四款弹道导弹,包括携带750公斤战斗部的埃马德 、弹头重650-1000公斤的加德尔-110、弹头重500公斤的开伯尔,以及弹头重700公斤的沙哈卜-3B。

伊朗阅兵式上的 沙哈卜-3B中程导弹

其中,沙哈卜-3B服役时间最久,在2003年便出现在伊朗军方的武器库中。该型导弹以朝鲜的火星7为设计蓝本,经过多多次测试和细节改进,目前依然是伊朗人手中最值得信赖的中程弹道导弹。仅以目前最完善的3B批次来说,由于升级过制导系统和弹头,所以射程放大至2000公里、命中精度也有所提高。但整体而言,依然不是一种适合精确打击的“傻大粗武器”。空有400公里的飞行高度,以及约为7马赫的末端突防速度,却无法在不挂载核弹头的情况下提供有效面杀伤。折中策略是挂载集束弹药,代价则是进一步削减效杀伤力。

伊朗阅兵式上的 埃马德中程导弹

相比之下,2015年服役的埃马德弹道导弹要出色不少。因为在弹头的鼻锥内安装先进制导系统,所以有谣传命中精度提高至50米。除常规的750公斤高爆弹头外,另有化学武器、核武器乃至电磁脉冲等版本可供选择。理论上可攻击1750公里内的任意目标,只是具体数量不明,且每年的稳定产量也相当存疑。

伊朗阅兵式上的 加德尔-110中程导弹

此外,伊朗军方还在2015年开始接受加德尔-110弹道导弹。该导弹的射程为1800-2000公里,弹头重量从650公斤到1000公斤不等。虽然是以沙哈卜-3B为原型设计,却有使用液体燃料第一级推进器,以及使用固体燃料第二级,故而具备更高机动性和更短的发射准备时间。至少在官方公布纸面数据中,仅需要30分钟便能完成发射前的所有准备工作,然后以9马赫的最高速度冲向目标。

2023年11月 伊朗的加德尔-110惨遭以色列箭2导弹拦截

奈何在2023年11月6日,一枚由也门胡塞武装射向以色列的加德尔-110,在地球大气层之外时被箭2防空系统拦截。不仅成就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太空战案例,也让弹道导弹威胁变得不再神秘且充满恐惧。

2022年才高调亮相的开伯尔中程导弹

2022年2月9日,伊朗革命卫队又公开亮相了开伯尔中程弹道导弹。据称其射程约为1450公里,且完全配备固体燃料而非传统的液体燃料,反应速率大大提升。由于飞行高度达135公里,也就更加难以被传统防空系统拦截,被视为是针对西方现代化反导系统的量身定制。2024年1月,伊朗曾为报复发动克尔曼爆炸事件的恐怖组织,从南部的胡泽斯坦发射过4枚开伯尔中程弹道导弹。只是具体成效不详,真实战果恐怕也是一笔烂账。

目前 开伯尔中程导弹已有2次参加实战

巡航导弹与火箭弹

以色列境内遭伊朗及其盟友攻击的区域

除无人机群与中程弹道导弹,伊朗在本次饱和攻击中还不忘出动巡航导弹和火箭弹。只不过数量偏少、影响力较低,导致不容易为外界舆论所关注。但它们依然是这套组合拳的一部分,不可能被忽略或无视。

2023年才亮相的帕维巡航导弹

其中,射程达1650公里的帕维巡航导弹,是2023年亮相的最新款武器。根据伊朗官方公布的细节,这款导弹涡轮喷气发动机,并智能化程度颇高,有能力采取不同的路径去靠近目标。甚至能抱团出击,用其中一枚导弹充当领导者,为后续的其他导弹提供导引信息。或是索性充当诱饵,主动触发敌对国家的防空系统。然后让通组的其他导弹更换备用线路,由敌人预料之外的方向发动真正进攻。

参加黎巴嫩阅兵式的 BM21多管火箭炮

至于火箭弹,则是前苏联时期制造的BM-21格勒122毫米车载多管火箭发射器。作为一款陈旧的经典武器,BM-21的效率其实相当靠谱。每辆发射车只需要3人操作,短短20秒内便能发射完全部的40枚火箭弹,最远可命中52公里外的目标。但该系统的命中精度比普通火炮还低,根本不能进行任何精确打击。而且在数量不多的情况下,也没法对敌人实施有效的面杀伤。这次主要是由伊拉克、黎巴嫩境内的什叶派武装运营,发射数量不过区区350枚。这么做的本意,就是袭扰戈兰高地等以色列边区防空网络,实际效果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伊朗与其盟友的饱和攻击线路

可惜,以色列人在各路盟军帮助下,几乎第一时间就掌握到伊朗发射的所有导弹和无人机信息。根本不会被越过边界的火箭弹所迷惑,将有限的防空火力用于真正高价值目标。可见在现代化的信息优势面前,任何投机取巧式的障眼法都不过是徒劳而已。既不能起到任何效果,还会无意义的暴露自己。

本次空袭中的耶路撒冷夜景

虽败犹荣

本次饱和攻击 无疑是教科书级别的现代化攻防

由于情报精准、部署得当,以色列在这次饱和攻击中几乎毫发无伤。他们有效拦截掉99%的来袭单位,为本国防空系统和军工产品赚足了面子。反过来,又让始作俑者伊朗颜面尽失。

在机库内枕戈待旦的 以色列空军F15战机

但平心而论,伊朗方面在这次大规模空袭中的表现依然是虽败犹荣。弹道导弹自发明之日起,就很少有真正的大规模使用案例。从最初靠V2火箭滥炸伦敦的纳粹德国,到后用飞毛腿泄愤的卡扎菲与萨达姆,全都没能实现自己的原始初衷。伊朗则在两伊战争中用类似手法轰击敌国城市,又在近期被认为是指导胡赛武装轰炸商船的技术指导。可见运用经验之丰富,放眼寰宇都有资格笑称遥遥领先。

在空中遭拦截的伊朗弹道导弹

由于本国和以色列之间的最短距离约约965公里,而各武器单位的速度差距极大,势必需要缜密计划和精准实施。其中,自杀式无人机需要花费数小时飞行,亚音速的巡航导弹则需要2小时航程,而中程弹道导弹抵达目标空域只需10多分钟。若非精确计算、严格训练,以及过往的战争考验,操作者们根本不可能让这些武器在同一时间抵达以色列上空。

伊朗恰恰是目前弹道导弹实战经验最丰富的国家

与其嘲笑伊朗方面表现差劲,或是将技术缺陷归结于政治偓佺,倒不如说是他们找错了对手。毕竟,指望靠无人机+火箭炮+弹道导弹组合的国家不在少数,而真能实现有效整合却绝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