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高质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倡导学生走进乡村,感受农村新貎,缓解学习压力,增强学生劳动意识,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莆田二中携手西天尾镇后黄社区开展“百校结百村”研学实践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12日,“探寻农耕文化 体验劳动之美”莆田二中2024年“百校结百村”劳动教育研学实践活动正式开营,七年级共500多名师生朝气蓬勃,热情高涨,眼中闪烁着对知识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尽显当代莘莘学子勇立潮头,担当使命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生代表发言

耕读传家远,读书继世长。在百年碉楼内的莆阳民俗馆,从白额春联到枪孔,从静寂的水车到无声的织布机,默默述说着中华千年农耕文化变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要给牛戴上口罩?

同学们体验了龙眼笼制作桂圆干,连枷打谷脱粒等传统农具,切身感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爽甘醇性,全身满蔗糖,广袤的甘蔗林化身田园课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学们三人成行,共商徒手取蔗之策。当甘蔗离土的那一瞬间甜蜜已然从心底喷涌,自己亲手采收的每一节,应该都比他人的更甜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劳动的美丽不仅仅在于成果,更在于过程品尝好前人种植的甘蔗,理应为他人再种一片甘蔗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撸袖卷腿,挥锄下铲。同学们全身心的投入到甘蔗种植中锄草、 起垄、 挖沟 、下苗、 覆膜,每个同学都俯首细心地做着粗犷的农活,汗水滋润着土地,心里充盈着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丰富的传统节日里蕴含着独特的美食文化。清明拾艾,做清明龟,便是莆田的一大传统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学们跟着村里的奶奶从认识一棵艾草开始,从榨汁到和面到包馅入模都独立完成。从特别交待的龟肚留缝,到成型垫上独特的香叶,每一个同学都用心地制作着独属于自己的那只清明龟。小小清明龟种下的是民俗传承的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根稻草,是脆弱的。当一把稻草团结扭抱在一起时便是强大新生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利用后黄特制的工具,同学们齐心协力,你转轴,我递草,当两根细草完美扭抱在一起时,欢呼不自觉的就热烈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集体跳大绳活动是对同学们耐心、协调性、配合默契、团结一致的终极考验。一下、两下、三个、四下、五下是同学们集体荣誉感的燃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联欢晚会的气氛如同热气球般迅速升腾,歌舞、小品、话剧,同学们展示的不仅是才艺,更是互动中收获的友谊与成长,当一位位老师被同学们的热情推上舞台,拉近的不仅是台上台下的距离,更是师生之间的情意。同学们尽展自信、阳光的一面,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感染着每一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家喻户晓的教育古训,劳动实践研学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学会了劳动技能,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更加锻炼了同学们的意志,培养了团队精神。在劳动中,同学们学会了相互协作,学会了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放弃。以后必将能够更好的理解生活,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