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在上海,我们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以普华永道为首的所谓四大(其实原先是五大),即使对名校学子来说,是大神级别的存在。

我们都很仰慕地叫它:四大。而不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连我这个中文系毕业的,都按耐不住激情,去连续考了四大的若干场招聘笔试。

不仅对学生,对企业,四大也是金字招牌的存在。前几年,有一家知名企业,被国际做空媒体围攻,股价大跌。在生死存亡之际,该公司聘请了普华永道为它做了审计报告。

于是,化险为夷,市场信心大增。

这类金字招牌的高收益故事,可以讲很多。那是四大在国内最风光的20年。

事实上,这也是各种进口产品在中国口碑最好的20年。

不过,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四大也走到了一个微妙的境地。尤其是当下,当恒大暴雷之际,为恒大做审计多年的普华永道,将何以自处?

昨天,普华永道紧急发布声明,说有一封自称“一部分普华永道合伙人”的匿名信,在社交平台或媒体发布和传播,严重侵害了普华永道的商业声誉和合法权利。

这封信的名字,普华永道没有提。但是网上传的沸沸扬扬,名字很带流量:

《是谁把普华永道带入恒大这个火坑的?》

这封信是谁写的?真实性如何?我们吃瓜群众自然不知道。但这封信试图解答一个市场上一直在关心而普华永道闭嘴不提的问题:

自2009年至2020年,普华永道一直是中国恒大的审计师,而且全部是“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这是为什么?

恒大财务造假有多严重,早已人尽皆知。作为审计的普华永道,为什么没有预警?应该如何承担责任?

这封试图回答这些问题的公开信,还透露了一些惊悚的内容,真假未知。

比如,公开信称,赵柏基以提升合伙人收入为口号,导致事务所文化偏向追求利润,以分钱为最高目标。赵柏基薪酬收入高达5000万港元,在普华永道有个赵柏基核心圈,内部称为“两亿俱乐部”,不到10个人分走2个亿。

又比如,公开信称,美国监管机构 (PCAOB)检查阿里巴巴的审计工作底稿(也是普华永道担任审计)时,一位参与其中的普华永道的国际质量监督合伙人说,没有想到普华永道中国的审计质量水平腐烂到如此糟糕。

这些爆料的合伙人是“大义灭亲”还是另有其他隐情呢?我们就不做键盘断案了。

唯一要感慨的是,岁月是一把杀猪刀,一家原本亭亭玉立的企业,现在也已经垂垂老矣,吃相难看。

一家媒体甚至在网上呼吁,“别让普华永道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