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警方通报自媒体博主“Thurman猫一杯”秦朗作业事件系编造,公安依法对其及所在公司作出行政处罚。此后,各大平台对“Thurman猫一杯”账号进行了封号处置。

该事件自2月16日猫一杯发布“喊话秦朗”视频引发公众舆论,至今已横跨两个月之久,警方通报结果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该事件自2月16日至今,总体数据量已高达12.2万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一杯”事件舆情热度图)

截至4月18日,“猫一杯”事件舆情综合影响力达79.3%,高于95%的社会类事件,负面信息高达9.66万条;“猫一杯”相关热搜词条全网累计92条,“秦朗”相关热搜词条全网累计93条;网络舆论主要聚焦于“造谣者背后的MCN机构面临何种处罚?”“秦朗事件为什么影响这么大?”“猫一杯被多平台封号”“网红博流量不可无底线”“猫一杯和‘秦朗舅舅们’做错了什么?”等多方面话题展开;网民情绪主要以愤怒(占比49.55%)、厌恶(占比27.93%)为主。

该事件引起了公安部门、中国记协、中央重点媒体等多部门高度重视,被公安部列入典型案例。

01.事件脉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一杯”事件重点传播节点及数据量)

事件梳理及舆情发酵过程

▲2月16日,博主“@Thurman猫一杯”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喊话小学生秦朗,你的家庭作业在巴黎街头被捡到”的视频内容,该视频引来了大量网友的围观与逗趣,视频内容得到迅速传播。

▲2月16日-2月19日期间,猫一杯视频评论区不断出现声称是“秦朗舅舅”“秦朗老师”的网友,有甚者还开启了视频直播,吸引了大量不明真相的网友围观,后被一一证实是冒领、蹭流量的无关人员。

▲2月19日,“秦朗舅舅”承认摆拍,其账号被禁,视频下架;“@Thurman猫一杯”发视频澄清,并表示作业已还给秦朗妈妈。此后,网络中质疑猫一杯视频内容真实性的声量逐渐升高。

▲2月20日,央视网发文《“秦朗是谁”不重要,“新黄色新闻”泛滥很危险》,多家重点媒体就此事纷纷下场,将这类具有煽动性、不具备较大社会价值,博人眼球的“新闻”内容定性为“新黄色新闻”,并做出了严肃批评。此时舆论声量达到顶峰,后几天随着时间推移,事件热度逐渐下降。

▲4月12日,警方通报“在巴黎拾到小学生秦朗作业”系编造,涉事2人及其所在公司被罚,涉事博主道歉;央视网、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跟进报道。网络舆情迅速发酵,“猫一杯”事件再次引发全网关注。

▲4月13日,“摆拍秦朗丢作业”被公安部列入典型案例,警方披露炮制秦朗事件详情;人民日报、中国记协等发文评秦朗丢作业摆拍事件。此时舆情到达警方通报后的舆情声量最高峰值,后两天热度虽有所下降,但并未平息。

02.舆论聚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一杯”事件信息类别分布图)

该事件舆论声量主要聚焦于个人及新闻媒体,其中媒体参与总量达5.94万条。

一、监管部门

(一)散播虚假信息者,公安机关将坚决依法打击。

杭州警方:对于恶意炒作编造散播网络谣言或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将坚决依法打击。谣言就是谣言,一些谣言虽然没有损害国家利益的后果重,但是它的本质没有区别,只不过是程度不一样。

(二)媒体、社交平台需反思

中国记协:媒体把持不住,贸然下场。一些主流媒体不加甄别制作标题后进行二创、加话题,让事件看上去“真实可信”,进一步扩大了传播。网红反思完了,还有谁要反思?平台要反思:对于破坏舆论生态、干扰公众视听的内容及账号,平台应果断出手,运用各种方式加以限制和处罚;媒体要反思:做新闻,必须守住报道真实性底线,对事实认真核查,对疑问多问几遍。如若不然,容易在追求流量过程中,落入“虚假新闻”陷阱,发出格调不高的稿件,损害自身公信力;面对网络舆论最后应该反思的是我们自己,不能一味迎合人的低级趣味。这些“新黄色新闻”格调不高、真假难辨,欺骗大众感情、损害舆论生态,甚至败坏社会风气,必须引起警惕。

二、媒体观点

(一)法律底线不容侵犯,需加强平台及MCN机构监管

央视新闻:踩踏底线,挑战法律,必然受到法律规束。靠欺骗手段来赚取眼球,也许可一时获利,但不可能持久。短视频造假泛滥,平台难辞其咎。平台不能推卸责任,更不能当推手。此外,要管束躲在幕后的MCN机构,这样才能有力有效消除短视频造假、利用自媒体账号造谣等乱象。

人民日报:道德底线不能踩,法律“红线”不能碰,自媒体造假歪风必须刹住!管理部门需进一步加强监管、加大打击力度。对无底线的自媒体和机构,必须严格依法处罚。网络平台和媒体机构要增强责任担当,坚守内容品质,提高甄别能力。

(二)全社会合力治理,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新京报评论:维护清朗网络空间,除了第一时间发现谣言、及时辟谣,还要从源头上遏制网红博主们发布虚假信息博取流量的冲动。这既要求博主们加强自律,更需要通过提高公众媒介素养、强化平台监管、相关法律法规“长出牙齿”,形成全社会的治理合力,避免全网寻找“秦朗”这样的闹剧再度发生。

法制日报:“秦朗丢作业”事件至此并不是终点,依法严惩博流量网红才能真正警钟长鸣!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网络平台应承担起基本的社会责任,对于破坏舆论生态、混淆视听的博主、账号及时加以规制和处罚;作为网络空间的一分子,每位网民也都应该冷静“围观”,共同守护清朗的网络空间。

三、专家解读

(一)虚假信息或是机构运作,网民易被蒙蔽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有时候出现虚假信息,其实背后的始作俑者不单纯是账号,而是相关的签约的MCN机构,它为了获取热点,达到相关的旧闻新炒的热点相互印证的效果,它会推出好多的账号,发布同质化内容,所以一旦出现相关的问题,往往网民是被蒙蔽的。

(二)造谣行为涉嫌触犯法律法规

周兆成律师:网红的行为涉嫌违反了我国《网络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刑法》等法律法规。其中,《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了网络运营者、网络用户应当遵守的法律义务,包括不得制作、传播虚假信息等。《治安管理处罚法》则对网络谣言等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作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此外,如果造谣行为情节严重,可能涉嫌触犯《刑法》中关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规定。

四、网民观点

(一)支持严厉处罚,要形成全网警示

胡锡进:“黄色新闻”实际上都依托了严肃新闻的价值框架,以不同程度的欺骗方式省略掉新闻制作的成本和艰辛,投机取巧,收割注意力,实现“小投入赚大钱”,他们相当于在舆论场开不顾风险赚快钱的“小煤窑”。老胡相信,对“@Thurman猫一杯”的这次处罚也会在全网形成警示:搞“新黄色新闻”是有风险的,一旦翻了车,就可能鸡飞蛋打,之前的积累瞬间成为一堆泡沫。

我每天都会很顺利的过完这一天:假新闻出圈了,如果不扼制,后面为了流量,就会有大批网红为了流量编造虚假段子。

比去年好一点:网红们随口造个谣,要浪费多少人力物力查证去辟谣,不处罚会有更多人为了流量去效仿。

司马3忌:坚决支持行政监管部门对MCN来一次全面的整顿。

(二)在kpi考核下,网红对流量的渴求是无限的。

伊利达雷之怒:网红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一个公司。财务、文案、配音、演员、公关、商务等等。有些公司做矩阵,还会养不止一个团队。为了养活这些团队,网红对流量的渴求是无限的。不应存在“她这么大流量还需要编这个骗流量吗”这种疑问。而这些公司化运营的账号,一定有相当严格的kpi考核,就注定了皮下小编会为了完成kpi无所不用其极。

(三)认为平台监管不到位

惠扭头:都是平台纵容的,编造对立和各种谣言很容易被推流…

喵喵全国后援会:都短视频平台纵容的,很多造假视频举报成功了不下架。

(四)认为主流媒体有助推责任

ai红叶如鱼:好奇这么多官媒不核实新闻真实度胡乱发布引流为这件事闹大做了很大的推手,结果查出来是假的,就调转枪头。

何其有卿:造谣当事人被封号,推波助澜的媒体吃饱饱。

(五)认为浪费警力,需严惩

繁花映星海:能说活该吗……之前就被央视点名,最好澄清机会不要,还继续出视频圆谎。还有警察叔叔从年初调查到现在,何尝不是一种浪费警力,要她不严惩,会有更多博主为了流量疯狂试探底线的。

欧阳秋叶:警方披露网红猫一杯造谣案细节,直接排查出入境,发现没有符合秦朗小学生的出入境记录,于是认定该博主涉嫌网络造谣,进行行政处罚。厉害!

法职庞九林律师:一条假消息,浪费这么多警力,行政处罚,真有点便宜了。这类账户,就该永久封禁!

03.传播分析及舆情诱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播平台类型占比图)

该事件舆情传播主阵地主要以微博与APP客户端为主,共占比70%。

(一)网红效应

猫一杯自身拥有基数庞大的粉丝群体,截至2024年2月19日,猫一杯抖音粉丝数达1873.3万人,b站粉丝数达465.6万人。在这样大的粉丝基础上,其发布的任何内容都有可能迅速传播并引起关注。

(二)特殊时间节点+特殊地点+特定人群

每到寒暑假即将结束的时间节点,网络上学生丢作业、疯狂补作业的相关话题总能引起一定的热度。每个参与话题的网民都是从学生时期走过来的,对家庭作业这个话题极易产生情绪共鸣。而该话题地点又设在距离遥远的法国巴黎,这么远的距离,自己丢掉的作业居然还会被找回,这样的设定加大了事件的戏剧冲突。于是,“特殊时间节点+特殊地点+特定人群”的三重因素叠加,迅速引起了网友的互联网狂欢。

(三)媒体关注与社交平台传播助推

部分主流媒体与网络媒体对“秦朗丢作业”事件的转发,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力。而社交平台的算法往往会随着话题热度的上升,加大热门内容的推送力度。两相作用下,使得事件热度迅速升温,更加助推了其事件的传播范围与传播力度。

(四)假舅舅和假剧本?内容真实性引发质疑

随着事件的发展与“假舅舅”的出现,公众对事件真实性的质疑也成为推动流量的另一因素。人们开始讨论和分析事件的各个方面,试图从多方证实该事件的真伪,人们的好奇心从“秦朗是谁”演变成了“这件事究竟是否真实”。

04.舆情风险研判

(一)主流媒体公信力遭受质疑

由于事件发展初期,部分主流媒体对“寻找秦朗”的视频内容也参与了转发与推动,对网民判断其事件真实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误导,导致了在警方公布“猫一杯”视频为伪造之后,网络舆论声音中部分人群对主流媒体传播的内容是否加以审核、主流媒体新闻传播的严肃性及其自身的公信力产生了一定质疑。

(二)对MCN机构与内容方面监管会更加严格

2023年7月,网信办发布了《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通知包含严防假冒仿冒行为、强化资质认证展示、规范信息来源标注、加强信息真实性管理等13条要求,其中就包括一条“加大对‘自媒体’所属MCN机构管理力度”。

同时,除政府部门,各大互联网平台也发布了MCN管理规范,抖音从达人数量、粉丝数量等指标上设置了准入门槛,同时设置了当入驻MCN机构出现违规行为时,会予以清退等处罚措施。小红书平台对违规机构设置了封禁等处罚规定,同时对S类、A类、B类不同级别的MCN机构也有着对应的博主数量要求。

(三)网民或将重新审视自媒体博主发布内容可信度

随着虚假信息的泛滥与“猫一杯”事件的舆情发酵,引起了公众对自媒体博主发布内容可信度的重新审视,人们或将更加谨慎地对待自媒体博主发布的信息,更加注重信息的来源和证据支持。对自媒体博主发布内容的真实性保留怀疑态度,有可能会更加倾向于相信有权威背景的博主与信息来源,以此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参考文献】

1.光明网:无出境记录!警方披露“猫一杯炮制秦朗事件”详情;

2.人民日报:炮制“秦朗丢作业”,丢掉了什么;

3.新京报评论:“秦朗丢作业”是假的,“清朗”就该对造谣网红来真的 | 新京报快评;

4.中国记协:网红反思完了,还有谁要反思;

5.法治日报:依法严惩博流量网红才能真正警钟长鸣;

6.中工网:律师解读网红编造秦朗丢作业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