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奥卡拉汉,曾经是美国内华达州州长。他只有一条腿,另一条腿在朝鲜战场上被志愿军炸飞了。虽然残疾了,但他却是当时唯一的幸存者。多年以来,有一个谜团始终萦绕在迈克的心中:当时他和其他美军围住了一个中国小兵,小兵已经弹尽粮绝,面对渐渐围上前的美军,这名中国战士没有想办法求生,而是对着手上的话筒一个劲地大喊大叫。美军听不懂他喊了什么,正在犹豫的时候,来自志愿军的炮弹从天而降,在场所有人都被炸飞了,包括那个中国军人,而迈克成了唯一的幸存者。

很多年以后,年老的迈克看到了一部叫《英雄儿女》的中国电影,他终于恍然大悟:当年那位中国士兵喊的是“叫我开炮!祖国万岁!”他以生命为代价,向战友报告了自己和敌人的坐标,只为了最终的胜利。

这则故事并不是杜撰出来的,这位中国军人名叫于树昌,他牺牲的时候只有22岁,他也是影片《英雄儿女》中“王成”这一人物的原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1年,于树昌出生于山东烟台的一个农村家庭中,家里孩子多,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一家人的生活虽然清苦,但能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平安活着就是最大的福气了。于树昌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之一,因此从小备受父母和兄姐宠爱,他很调皮,甚至还因此得了个“毛桃”的外号,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毛桃”逐渐成为了懂事的少年。

1948年,于树昌已经是17岁的小伙子了,这一年,解放战争打得如火如荼,百姓们都盼着解放军能早日把国民党打跑,于树昌也是这样盼望着,不过他想得更多一点:于树昌想要参军。

于树昌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他虽然不是家中独子,但手心手背都是肉,上了战场,生死未知,父母怎么舍得呢?然而,于树昌心意已决,父母虽然没什么文化,却也知道儿子是为国而战,只好含泪点头答应。

1948年8月,于树昌正式入伍,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几个月后,这个新兵就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著名战役,战争使这个还有些青涩的大男孩迅速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战士。

新中国成立后,于树昌先是跟随所属部队在浙江沿海一带进行训练,可是因为他有晕船的毛病,经常呕吐,实在不适合在船上训练,于是就被派去当步话机员了。这正是因为这样,于树昌才会最终踏上朝鲜战场。

1950年10月,我国决定抗美援朝,百万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踏上征程。作为步话机员,于树昌自然也上了战场。

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步话机就相当于现在的对讲机,但是以前由于技术水平不够高,步话机的体积很大,无法让战士们随身携带,必须由专门的人背着它在战场穿梭,这样才能保证部队间正常联系,这个人就被称作步话机员,而这就是于树昌的工作。

抗美援朝战争持续了近三年,到了后期基本上是“边打边谈”的局面。中美双方虽然都同意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但为了拥有更多筹码,在战场上谁也不肯落入下风。

到了1953年6月,为了促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尽快签署停战协议,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在“三八线”附近对联合国军发起反攻,被称为“夏季作战”。

6月28日夜间,于树昌所在的志愿军23军73师218团收到指示,要趁夜色占领敌方的8251高地。

于树昌是步话机员,分队想要与指挥部联系全靠他。当晚他就跟随85人的小分队前往目的地。此时已是深夜,敌人的防守十分松懈,没费多长时间,分队就顺利占领了高地。分队长孙绍均立刻与指挥部联系,指挥部命令分队摸清地形,找到敌人的火力点,在黎明之前返回。

然而,到了29日凌晨3点左右,敌人发现了志愿军的踪影,出其不意地发起了反击,分队忙于应战,无法按时返回阵地。队长孙绍均让副队长买荣彦先撤离,因为他们有一项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把高地的地形图和火力点分布图带回去。买荣彦起初坚持要留下和战友共进退,但是命令高于一切,他只好带着10名战士和地图先离开。于树昌和其他队员跟着队长孙绍均留在8251高地继续作战。

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志愿军苦苦坚守,然而由于前线情况紧张,我方无法及时增援。经过讨论后,指挥部最终决定:用炮火猛攻敌人,从而给分队队员作掩护,通过这种方式拖延时间,等到天黑以后再发动大部队反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敌人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还拥有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但是志愿军战士们并没有因胆怯而退缩,而是前仆后继地英勇战斗,一名战士倒下了,就有更多人替他冲到前线拼杀。在这样紧张的氛围下,于树昌始终保持镇定,用冷静的话语向指挥部报告敌情。指挥部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认真倾听步话机中传出的于树昌的声音。

刚开始,于树昌的报告还是捷报频传,志愿军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顶住了敌人的攻击,局势即将稳定。然而就在一切进展顺利的时候,步话机突然没有了任何声音。此时,前沿观察员发来报告,称大量敌军增援赶来,阵地可能失守。

战场上究竟出了什么事?大家揪心不已,但也只能默默担忧着,祈祷战士们能平安。

过了好一会儿,于树昌的声音才再次传来,原来刚才敌人增援赶到后,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为了保护一名重伤的战友,于树昌向敌人扔了手榴弹,情况紧急来不及呼叫。

虽然于树昌的语气很镇定,但大家并没有放心,谁都明白,此时8251高地上的情况有多危急。团长提醒于树昌注定敌情,保护好自己,但于树昌并没有照做,而是继续向指挥部报告敌情。此时大家不知道的是,高地上的志愿军几乎全部牺牲,只剩下于树昌一人幸存。

敌众我寡,敌人慢慢包围了于树昌,令他们感到惊奇的是,眼前这个看起来十分年轻的中国士兵并没有想办法逃命,而是大声对着手中的步话机喊叫着什么。

看到自己被包围后,于树昌发出了生命中最后一条指令:“团长!团长!敌人把我包围了!对着地堡打,向我开炮!祖国万岁!”话音刚落,于树昌拉响掷弹筒,扑向敌人,与他们同归于尽,牺牲时年仅22岁。

指挥部里一片沉默,大家默默流下了眼泪。这名年轻的战士用生命为代价,指明了敌人的位置,这才避免了阵地失守。夜幕降临后,我军大部队抵达阵地,找到了于树昌的遗体,他的手指上还套着爆破筒的拉环。

于树昌去世后,部队一直没有找到他的家人,因为于树昌所在的部队曾经多次改编,遗失了大部分资料,这让他的身份、原籍等难以查证,但是于树昌的战友们始终没有忘记,他们找了半个多世纪,找遍了大半个中国,终于在2020年10月,在山东莱阳找到了于树昌唯一健在的亲人——他的二哥于云德。

当时,于云德老人已是93岁高龄了,他的听力大幅退化,也出现了老年痴呆的症状,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但当他看到于树昌入伍时的照片时,老人立刻认出了他,口中喃喃的说道:“树昌,树昌,我的弟弟……”

看到这一幕,在场所有人都湿了眼眶,67年后,英雄终于找到了家,也算是对于树昌在天之灵的一种慰藉吧。

抗美援朝时期,巴金曾经亲自来到朝鲜战场采风,1961年,他以抗美援朝为素材的小说《团圆》出版,引起了很大反响,后来此书被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主人公王成牺牲前的呐喊让人热血沸腾,志愿军不怕牺牲的精神震撼了每一个国人,而王成的原型正是于树昌。

机缘巧合之下,迈克·奥卡拉汉看到了这部电影,才解开了自己内心多年的谜团,原来那名中国士兵牺牲前呐喊的是“向我开炮!祖国万岁!”在回忆录中,迈克感慨地写道:“为什么美国人打不过中国人?中国军人才是真正的铁血战士,我佩服他们,没错,是我们选错了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