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年迈、父亲伤病、母亲并无一技之长,清华通知书送到的时候,林万东还在工地搬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家托举让人走出穷乡僻壤,为何清华毕业后,林万东重回云南?难道一语成谶,昔日被嘲讽的考清华也没用竟是真的?

家穷又如何?

寒门贵子,四个字,自幼就是林万东的期待,他家真是寒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处云南深度贫困小山村,父亲生病,常年卧床,本应夫妻携手撑起的天,全落母亲一人身上,她身无所长,就卖“蛮力”,一个人跑去工地上干活,一天结束,浑身就像散架了一般。

寒冷、贫穷、辛劳刻在林家,懂事、聪明刻在林万东的身上,他自幼发奋,学习之外的时间,全用来帮家里干活。

挨到高考,肩上的担子总算轻松一半,林万东第一时间来到母亲所在的工地,成绩的自信,他笃信自己能有学上,要紧的,就成了学费。

自己多干一点,母亲就能轻松一点,更何况,家中并非只有自己一个孩子,年幼的弟弟也要上学。

搬起的砖垫起林万东的清华之路,辗转2300多公里的通知书被送到林万东手中,再知之甚少,林母也知儿子考上的是一个好学校,淋漓的汗水从额头跑向眼眶,身为母亲,她感慨幸亏坚持了下来。

林万东懂事的有些过分,看着潦倒的家,高中时期他几度表态说要放弃学习,跟着母亲一起去打工挣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当时林家的情况,若林万东辍学,情况是要好转一些的。

爷爷突发脑梗,三个孩子,一个老人,伤病的丈夫,一家六口,全靠林母的微薄工资,日子苦到什么程度?前一天的工作到凌晨才结束,第二天天一亮她就得再出去。

辛劳的母亲,懂事的孩子,林万东提出自己不上学,可深知孩子聪明的父母,怎舍得一个好苗子因贫穷陨落。

林万东的聪明没有人比父母更清楚,他们曾亲眼见证,大女儿忽然想起课本上的一个词,翻找了半天都没发现在那一页,只看过姐姐课本一遍的林万东轻轻松松找到。

“不行,妈妈就算吃再多的苦,也一定要供你上学”。

建议被驳回,临近高考的时候,林万东的成绩却肉眼可见的下滑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停笔已知结果

被老师告知消息的林母急匆匆的回了家,看着林万东,她没有斥责,反而温柔的陪他去公园散步,去书店看书。

一大一小走了一天,走不完的是路,排解不出去的是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万东的成绩很快回来,高考结束,母亲给他打了个电话。

“考的怎么样?”
“还行,上清华大学应该是够了”。

尘埃落定,林万东去了工地,接到录取通知书,整个人比较平静,713分的成绩,让他成为了清华大学自动化与工业工程类的一名学生,当晚,他在日记里写下“高考或许将成为我们一家新的起点”。

既有新生活的期待,好不容易从云南的偏僻山村中走出,毕业之后的林万东为何要再回去?

责任、使命、偶像的力量,这三重,可能都是答案。

“炭火教授”赵家和是清华的名人,身为名师,他工资不低,却衣服不见名牌,家中不见大开支,省吃俭用下的所有,都用来捐资助学,几千名经济困难的学生,因他得以完成学业。

自己能做些什么?这个问题,林万东想了很多次,最终答案定在偏僻的家乡,那里有和他一样出身穷苦家庭的孩子,那里也有他的家庭和母亲。

2023年毕业的林万东选择进入昆明市东川区委办公室这一基层部门,看似“大才有用”,实则功在长远。

贫困的地方更需人才投身去建设,想要抽身于贫困,唯一的答案就是发展。

林万东来了,在旁人面前,高考拿下713高分的他,若是进入大厂,年薪百万也指日可待,可对他而言,惊天动地的事业不是唯一目标,他真正追求的是奉献,是自己的存在对别人有用,是自己能让地方变得更好。

人生从来没有正确答案,做出回乡选择的林万东,不是在验证“上清华也没用”,而是在告诉众人,被爱温暖过的孩子,选择将这份善良传递下去,为贫穷的家乡撑起一把伞,为和昔日自己一般的孩子点亮一盏照着他们走出深山的灯。

林万东,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