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服饰,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手工技艺和审美,也浓缩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一针一线都是历史的针脚,通过研究历史中的服饰,可以感受一个时代的风尚,了解一个时期的社会变迁。

如今,关注古代服饰研究的人越来越多。那么,该如何开展服饰史研究?如何发现古代服饰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更重要的是,服饰史研究的方法对史学研究的发展有哪些的促进和启发?

本周五晚,文献读书室邀请《补子:明清时期的品级标识》译者王敬雅、仇泰格,《马上衣冠:元明服饰中的蒙古因素》作者罗玮,共同围绕服饰史研究的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分享感悟与新思。

活动详情

主题:

历史在文字之外——服饰史研究的启发

嘉宾:

王敬雅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补子:明清时期的品级标识》译者

仇泰格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部织绣文物组副研究馆员 《补子:明清时期的品级标识》译者

罗玮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马上衣冠:元明服饰中的蒙古因素》作者

时间:

4月19日(周五)19:00-21:00

线上直播预约:

关注“社科文献”视频号

主题图书

补子:明清时期的品级标识

[美]大卫·哈古斯(David Hugus) 著

王敬雅 仇泰格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启微

2023年7月出版

内容简介

补子是明清两朝识别官员身份的重要标志,本书在大量私人收藏的基础上,通过使用大量图片,介绍了识别文武官员官服补子上飞禽和猛兽的线索,阐述了对嵌入补子设计图像的基本理解,以及它们在明清两代的演变,尤其是清代中前期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上衣冠:元明服饰中的蒙古因素

罗玮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九色鹿

2023年10月出版

内容简介

古代服饰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质文化特征。本书对蒙古服饰传统在元明两代数百年长时段的影响和流播遗存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本书广泛收集和研究大量实物、图像和文献史料,证明元朝时期,蒙古族具有鲜明北方游牧民族特色的服饰式样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服饰行用状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蒙古服饰并没有随着元朝的崩溃而在汉地销声匿迹,相反以不同形式继续在明代社会中广泛传播流用,其影响甚至延伸到了清代,在几个世纪的中国社会文化层面产生了一定影响。本书收集和展示了上百幅各类元明服饰的高清图像史料,很多图片是第一次在服饰史著作中展示,这是本书在服饰史研究上的一大推进。本书钩沉索隐,发前人之所未发,兼具学术性、趣味性和普及性。

讲座活动期间(19:00~21:00)

前往社科文献视频号直播间购书可享受

两本套装55折限时

优惠

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

策划、编辑:周畅

审校:宋荣欣 李丽丽

转载自:鸣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