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后的四十多天里,我感到非常疲惫。尽管我一直在努力备考,但排名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改变,甚至还有些许退步。

面对仅剩的四十多天,我深感提分变得异常艰难,内心难以平静,学习状态也受到了影响。

回顾我的高中三年,大部分时间都在玩乐中度过。现在距离目标分数还有200分的差距,即便在最后的四十多天里加倍努力,似乎也很难达到那个目标。这让我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距离高考不足五十天,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感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越临近高考,越考不好?

进入瓶颈期是中上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遭遇的情况。

在教育心理学中,这种学习瓶颈期也被称为“高原现象”,它描述的是在学习或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下降的现象。

在成长曲线上,这表现为保持一定水平而不上升,或甚至出现下降。然而,一旦突破这一“高原现象”,曲线将继续上升。

对于高考,焦虑情绪本身就会对考生的心态产生影响,导致许多考生在高考前的成绩出现波动。正如黎明前的黑暗最为浓烈,这段瓶颈期同样需要考生们保持冷静和耐心。

因此,放松心情、减少焦虑、解决暴露出的问题,是度过这段瓶颈期的关键。撑过这一阶段,你将以更加饱满的状态迎接黎明的到来。

为什么学不进去了?

经过漫长的努力,我们难免会感到疲惫。

在心理学上,这种状态被称为“心理饱和”,意味着个体已经达到了心理承受的极限,对于某项任务产生了强烈的厌烦感,不再愿意继续下去。

根据神经心理学的观点,人体大脑皮层存在兴奋和抑制两种交替的活动方式。当外界刺激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兴奋过程过于强烈,从而引发超限抑制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对练习事物感到疲劳和厌倦等消极心理。

正如一根弦如果绷得太紧最终会断裂,学习也是如此。如果持续对自己施加过大的压力,到了关键时刻,可能会陷入“浮躁”或“学不进去”的状态。因此,合理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节奏至关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前一个月,应该如何备考?

1.学,接着学

@(浙江大学)杜可熠:考前一个月还能提分

当时,我也曾有过不想再学的念头,感觉已经掌握了所有知识,没有继续学习的必要。然而,在与一位认识的北大学长聊天时,他分享了自己在最后一个月里英语提高了20分的经历。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于是我也决定努力提升我的语文成绩。最终,我的语文成绩大约提高了10分。我非常感谢这位学长的鼓励。如果没有他的激励,我最后一个月可能不会如此努力学习,那么我的语文和理综成绩也可能无法达到最终的分数。

@小寒:回顾高考题

在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月,我几乎翻烂了所有的高考试卷。虽然高考题目看似简单,但要做到全对却并不容易。我反复练习那些出错的题目,即使是难度较大的压轴题,也坚持做到熟练掌握。同时,我还仔细查看答案解析,一道题一道题地聆听答案讲解。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查看答案解析并不是为了学习解题方法,而是要关注其中涉及的知识点,思考自己是否掌握。如果遇到不熟悉的知识点,我会立刻翻阅书本,积极向他人请教。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数学和理综等科目,同样也适用于语文和英语等科目。

@小寒:看课本

务必回归课本,因为高考题目往往源于课本内容。

虽然你可能无法完全看完所有课本,但生物是一定要全面复习的,这几乎是你最后的机会。在接下来的四个星期里,每周专注于一本生物课本的复习。对于语文和英语,则不必再翻阅课本。语文可以直接查阅资料书和自己的笔记总结,而英语则重点背诵课后单词和自己积累的词汇。

或许你会好奇,物理也需要复习课本吗?答案是肯定的!如果可能的话,找到一本包含课本课后习题答案的辅导书,重点复习课后习题和相关概念。

减少刷题

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里,刷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解题的熟练度和手感。即使是高考前一天,我也建议大家避免过度放松,可以在家轻松地刷一些题目,不必过于关注答案的正确与否,主要是为了维持那种解题的状态。同时,适当的刷题和练字也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让你在考试当天能够保持冷静和自信。

@易小希:整理自己错题本

在我的学习方法中,建立错题本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错题本中记录的是那些曾经让我们困惑或出错的题目,可能是因为我们未曾想到某种解题方法,或者是在某个关键点上没有转过弯来。将这些错题整理在一起,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

我的建议是,整理错题时要按照题型进行分类。例如,在高中数学中,可以将几何题型的错题放在一起,进一步细分,如椭圆的题目归为一类,双曲线的题目归为另一类。这样做有助于我们构建更加清晰的知识体系。

在高考前的最后几十天,盲目地做新题可能意义不大。此时,回顾和整理自己之前的错题本显得尤为重要。正如所说,“巩固做过的题型远远比现在去做新题有用得多。”

回顾错题时,试着去分析当初做错的原因,思考为什么没有做对。可以多次重复练习,直到看到这种题型时能够迅速想到解题方法为止。

2.调整考试心态

@小寒:不纠结分数

在复习的后期阶段,老师有时可能会为了提升学生的信心而稍微调整分数,使得分数看起来更高。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分数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进入大学时,真正重要的是你的排名而非具体的分数。排名更能反映你在所有考生中的相对位置,这是大学招生时更为关注的。

或许你觉得自己考五百多分可能无法进入985高校,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绝对。高考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也许你的五百多分足以让你在全省排名中位列前几千名,从而有机会进入理想的大学。

因此,不要过分关注具体的分数,而是要把重心放在提高自己的排名上。这样,无论高考结果如何,你都能更有信心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易小希:积极的心理暗示

每天清晨,我会在一张纸上写下:“不用紧张,你可以的!”这句话不仅是对自己的鼓励,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信任。

实际上,在高考当天,这句话同样适用。在草稿纸上简单地写下“不用紧张,你可以的”,可以为自己提供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自己保持冷静和自信。

在高考前,可能会遇到所谓的“瓶颈期”,这或许是高考对自己心态的最后一个考验。此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不过分关注考试结果,反而可能让自己在考试中超常发挥,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绩。

我讲两句

对于那位高中三年较为轻松的同学,我有以下建议:

“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但不努力一定没结果。”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努力的价值。即使你认为与理想大学的分数差距巨大,认为努力也无法填补,但请记住:“逃避的后悔会剥夺前往明天的力量,挑战的后悔会带来活下去的力量。”

如果你觉得仅剩的四十多天里,与理想大学的分数差距实在太大,努力似乎也变得徒劳无功,那么不妨给自己一个短暂的休息。去睡觉吧,因为在梦中,谁都可以自由地踏上清华的校园。

但醒来后,希望你能重新找回那份挑战的勇气,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努力一搏。毕竟,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每人留一句鼓励自己的话吧

留言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