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今天(17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问,德国总理朔尔茨刚刚结束为期三天的访华行程,请问发言人如何评价朔尔茨此访?中德双方达成了哪些共识?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林剑表示,两国领导人就中德关系进行了坦诚深入的交流,一致同意继续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互利合作,推动中欧关系稳定健康发展,反对“脱钩断链”,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携手为世界注入更多的稳定性和确定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不过就加入。

用在德国对华政策的转变来形容,是最好不过的一种注释。

竞争对手也可以是合作伙伴。

美国商界有句名言:如果你不能战胜对手,就加入到他们中间去。

我国有一种“龟兔双赢理论”。

龟兔赛了多次,互有输赢。

后来,龟兔合作,兔子把乌龟驮在背上跑到河边,然后乌龟又把兔子驮在背上游过河去。

这就是“双赢”。

犹记得德国总理朔尔茨上任伊始,放弃了多年德国总理上任访问亚洲首个到中国的规则,他选择到日本。

他的举措,被认定是彻底放弃德国以经济为主导的国家战略。

他选择日本,是想恢复军国主义。

他既然选择日本,就意味着他的外交政策围绕美国来走。

朔尔茨已经结束本次的访华回国了。在中国期间,他一度放狠话:德国和欧洲会对中国汽车开放,但前提是公平竞争,没有倾销、没有生产过剩和没有侵犯知识产权。

呵呵,谁都知道,他这番话表面霸气十足,但却有潜台词:龙兄,给兄弟留碗饭吃。全球汽车市场这么大,中德合作一起赚钱吧!

德国虽然蠢,没有法国这么精明。去年法国马克龙就做了聪明的选择。但也终于清醒过来。

德国要力保其汽车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又打不过中国。

怎么办?加入呗!

不清楚朔尔茨访华期间怎么跟我国政府谈的。

但要猜测结果,应该也是八九不离十了。

未来应该是中国电动汽车生产、供应链联合德国的全球营销网络和品牌影响力。

中国答应与德国一起玩,那么,德国也必须要答应中国的条件。

所以,我们看到,两国发布的一系列国际政策态度——两国在俄乌战事与以巴冲突等问题达成了共识。

此外,最重要是,朔尔茨已经表态了,德方愿与中方深化各领域双边对话与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致力于维护多边国际秩序,不赞同对立对抗。德方反对保护主义,支持自由贸易。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德国愿为促进欧盟与中国关系良好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上述大约有三点态度,正是中国渴望得到的。

这也意味着德国未来的国家战略和对华政策将发生重大的转变。

转向东方了。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不久前访华,表面上是讨论经济平衡增长问题、产能过剩问题,实际上是为美国下一步打压中国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等)、光伏和电池等新兴产业制造舆论攻势。

这一点,从耶伦离开中国前召开的记者会上的某些论点就不难看出,美国已经在这方面做好了充分准备。

于是,中国呼吁德国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多探讨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经贸伙伴,也是欧洲最大经济体。

既然美国执意遏制中国,那么,得到欧盟两大国德国和法国的支持,对于中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德国在权衡再三后决定加入中国队列,不但对美国是一次痛击,也起到一个示范作用。

例如加拿大就计划派副外长访华,欲改善对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