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的时候,白鲟就被宣布灭绝了,但事实上,据研究院里的专家们猜测,长江白鲟在2010年左右就已经灭绝了。它们在地球上存活了1亿多年,最后竟然没有活到2020年,这实在是让无数人遗憾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鲟是匙吻鲟科鱼类,它们总是给大家一种很熟悉但又很陌生的感觉,熟悉是因为网上有大量和它有关的新闻报道,但陌生则是因为从来没谁说自己见过白鲟。在20年前,我国就已经在长江里面观察不到白鲟的身影了,现在了解它们只能通过以前留下的照片,作为地球上的古老物种,匙吻鲟科鱼类比人类出现的还要早。

那时候的它们不仅数量多,分布的也很广泛,不过在200万年前,匙吻鲟家族就遇到了一次严厉的考验,当时差点就消失在地球上了。当时正是地球的第三纪与第四纪的交替时期,气温变得异常寒冷,全球进入冰河时期,这导致原先分布广泛的它们由于无法适应新环境,渐渐地开始灭绝,不过还好有两种匙吻鲟科鱼类活了下来,一个就是已经灭绝的长江白鲟,另一个就是长吻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都是匙吻鲟鱼类,长吻鲟和长江白鲟的区别很大,长吻鲟栖息在美国,平时主要吃浮游生物,有时也会吃一些虫子,但长江白鲟则是食肉性鱼类。长吻鲟最大也就2米,体重则在一百斤之内,而白鲟则是长江里面体型最大的淡水鱼,它究竟可以长到多大呢?

在四川总能听以前见过白鲟的渔民说,白鲟可以长到万斤,陆地上的大象也是万斤,由此就能知道白鲟可以长到多大,虽然听着有些夸张,但实际上也确实是真的。据我国资料记载,南京曾经捕到一条七米长,体重达到一吨的白鲟。

最开始的白鲟是在东海附近活动,后来由于环境变化的原因,它们把种群迁徙到了长江,但即使如此,它们最后还是走向了灭绝。我国对白鲟的保护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当时就发现白鲟的数量迅速减少,并将它列为了重点保护动物。看来,在四十年前,白鲟的种群数量就已经不乐观,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们彻底灭绝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开始有位科研人员说白鲟灭绝的因素就是因为繁殖能力太弱,但这个因素很快就被否定,从它们在自然水域里的繁殖能力来看,从鱼苗到能繁殖需要七年的时间,虽然它们的生长发育时间比较长,但雌鱼繁殖能力是非常强的。

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科研人员在长江里面捕获了13条雌性白鲟,通过对它们的观察得知,这些白鲟的体型在2米左右,重达80斤,体内的卵子数量超过了20万枚,越是体型大的白鲟,其体内卵子的数量就会越多,由此就知道它们的繁殖能力并不差。其实,导致它们灭绝的主要因素是人类。

首先,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白鲟的数量还是正常的,不过在后来的20年中,由于过度捕捞,白鲟的数量开始大幅下降,据当时记载,一年就要捕捞5万斤的白鲟,平均每条白鲟的重量在350斤左右。当时对长江没什么监管,导致江面上出现了大量捕鱼船只,有些渔民甚至使用细密的鱼网来把大鱼小鱼都给抓了,这不仅减少了白鲟的数量,同时也减少了白鲟的食物来源。

其次就是工程建设,影响最大的就是水坝,它会对洄游性鱼类的发展造成巨大阻碍,让它们无法顺利的繁殖,很多淡水鱼数量减少就是因为水坝造成它们无法前往自己的繁殖地导致的。除了水坝之外,在长江两岸的高楼和化工厂也破坏了生态系统,大量的污水和有毒物质流到了长江里面,再加上长江每年巨大的航运量,有大量白鲟都死在了航运船的螺旋桨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内最后一次见到白鲟已经是十几年前了,而现在白鲟的灭绝已经成为事实,大家能做的就是尽力保护好水域生态,虽然不能让白鲟复活了,但起码能让还活着的珍稀鱼类更好的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