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现在铺天盖地的育儿知识和心理知识,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意识到孩子的安全感是多么重要。

拥有安全感的孩子,生命的底色是暖色调的。

他们拥有健康的人际关系,没有太多的情绪消耗,他们能集中能量去探索世界、学习新知。

谁都有过因为无法直面自己的挫败感,而不自觉迁怒于孩子的时候,作者以平常小事为例,引导读者发现事件背后那些曾经就未处理好的情绪。

当我们不再将自身的价值感与家人的认可、孩子的表现捆绑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是在给这些关系松绑,也是在给自己的人生留出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童年缺爱的孩子长大能有多心酸

你们知道吗,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的爱治愈,而那些不幸的人,却一生都在治愈他们的童年。

心理学大师埃里克森曾经说过,孩子在三岁之前,安全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你会发现,那些从小就有安全感的孩子,他们的情绪稳定、性格平和,遇到困难也会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他们能很好地融入集体,过上健康快乐的一生。

反之,那些缺乏安全感的人,他们可能会内心敏感多疑、悲观消极,或者冷漠无情、蛮横无理。

现在有很多孩子容易陷入内耗,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对自己进行无休止的谴责和嫌弃!

想要打开“不被爱”的死循环,首先就应该明确一点,造成孩子性格敏感、自卑、不好相处的原因,是父母没有好好的爱他们,是不成熟的教养造成了孩子缺乏爱的能力。

孩子在童年期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感,所以后面的一系列歇斯底里的行为,都是一种自我保护和防御。

《童年不缺爱》这本书告诉我们,作为父母,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安全感,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童年,让他们一生都有安全感。

我们所说的看见是我们清空大脑中所有的成见之后,透过孩子看到他独特的性格特征,年龄阶段,以及深藏于行为背后的内在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让孩子在需要安全感的时候体会“匮乏感”

我们都知道,孩子在小的时候,总是会要这要那,特别是零食和玩具这一块,在小孩的世界里,是越多越好,对于这个问题,百分之九十的家长都会觉得不能惯着孩子,这会让孩子变得很贪心。

所以对于孩子想要的东西,大部分家长都很严格,不会轻易随孩子的愿,想要训练孩子养成在物质上的自制能力。

在《童年不缺爱》这本书里,心心妈指出,不给孩子他想要的东西,其实是在制造孩子的匮乏感。

这样会让孩子带着匮乏感走进社会,变成社会里喜欢囤积东西,错误追求物质一类的人,小时候在什么方面上体会到了匮乏感,长大后在这方面便会有阴影,会想要在这方面上拥有得更多。

因为在小时候就体会到了匮乏感,内心又怎么会拥有安全感呢?

心心妈也在书中认为,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而孩子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当孩子吃饱穿暖,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之后,才无须依赖物质带来的满足感,这个时候开始学习如何克己才是适合的。

先满足孩子,再教孩子如何去克己,才能避免给孩子带来“匮乏感”。

具体可以如何做,心心妈在书中举了自己养育女儿心心的经历:

心心现在5岁,在经历了一段放学后总想买这买那的阶段后,她给心心固定了零花钱的金额,而心心自从知道自己的零花钱有限后,开始不乱花钱了,而是把钱花在最想买的东西上。

在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心心妈先是满足了女儿,然后再开始用一些方法,来教她学会克己。这样的做法,比起一上来就严格要求孩子,不满足孩子的要求要好得多。

要先让孩子得到满足感,安全感,再去追求更好层次的需要,才是正确的教养方式。

别让孩子在需要安全感的时候体会“匮乏感”,但也不能一直纵容,学会观察孩子的成长阶段,在合适的时候,再对孩子进行更高层次的发展需求教导吧!

对于想要把孩子养育得更好这件事,所有家长的想法都是一致的,但是,我想在这个更好里,孩子幸福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吧?

在孩子的童年,满足孩子爱与安全感的需求,让孩子的童年不缺爱,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才会幸福快乐。

如何做到真正的看见理解孩子

身为父母,要了解孩子独特的性格特点、年龄阶段以及深藏于行为之下的真实需求,就能在孩子发出信号的时候给与正确的回应。

这才是孩子真正的被“看见”,说白了就是孩子被全然接受。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做父母的的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不能和别的孩子相比较,但可以通过学习了解孩子那种气质。

要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年龄阶段,因为孩子的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一个敏感期。

懂得这些规律后,父母就不会再抱怨为什么2岁的孩子不能安静规矩地坐在餐桌边吃一顿饭,也不会疑惑4岁的孩子为什么没办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作者特别强调说所谓的看见不是盲目的鼓励,而是用心地陪伴和捕捉孩子言行的细节,看得到孩子展现的品质,和付出的努力。

而不是盲目的夸大事实和敷衍了事,实事求是地鼓励孩子,才能引导孩子建立自己的自尊,而无需依赖他人的评价定义自己。

倾听孩子的心声

美国著名教育家狄波拉·玛雅有一句名言:学校最重要的是,倾听儿童的心声。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有自己表达情感和需求的方式或方法。

也许是叛逆的行为,也许是大声的哭泣,也许是难听的话语,也许是不良的表现。

父母能透过这些表象看到孩子的真实需求,合理地给与爱,让孩子在爱中感受到安全。这才算是做到了倾听孩子的心声。

父母首先要修为好,我们就是温暖的港湾,放手让他们远行,不追问归期,随时等候孩子的归来。

特别喜欢作者说的一句话:

“ 我亲爱的小孩,我希望我也准备好,哪怕你伸过来的是一把会刺伤我的尖刀,我也想要变身为一团柔软的棉花,包裹住“恶意”,回报你温暖。 我要让你透过我,感受到整个世界宽厚无边的爱与暖暖的善意。 ”

龙应台曾说:

“玩是天地间学问的根本。”

孩子正是在不断的玩耍中,学会了人际交往,学会了各种生存技能。

所以父母要想理解孩子,就要使用孩子的语言和孩子沟通。

当我们用游戏的语言和孩子真诚沟通时,孩子才能感受到安全、踏实,才会愿意听父母的话。

我们要如何用游戏语言和孩子沟通呢?

借助游戏帮孩子表达

这种“角色互换”游戏,让孩子站在权力一方,会缓解他们的紧张害怕,也能让父母看到孩子真实的状态。

正如心心妈在《童年不缺爱》里说:

“当孩子参与到游戏中,将真实的场景戏剧化地表演出来时,我们往往就能借机看到事情的全貌,直观地了解孩子的处境与感受。”

所以当父母感觉孩子的状态不对,询问孩子,孩子又说不清时,就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帮孩子表达出来。

当我们主动走进孩子的世界,学会用孩子的语言,才能真正实现和孩子有效沟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到最后

作者从自己以及朋友真实生动的育儿案例出发,用聊天的方式,从“看见”孩子、懂得孩子、建立联结、有效沟通、情绪平和、家庭和谐六大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安全感,给孩子不缺爱的童年,读完受益匪浅。

在孩子生命的前几年,生理的安全感,和心理的安全感,都同等重要。

缺乏安全感的人,会用一生去寻找它。

妈妈们与其关注各种早教培训,致力于鸡娃,真不如把重点放在孩子的安全感的培养上。

拥有安全感的孩子,一生都是幸福。

点个「在看」,与家长们共勉。

和千万妈妈互动分享,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