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强有力的答卷!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9.6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6%。以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产业、新动能的支撑力明显增强。
一季度GDP同比增速表现好于市场预期。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主要由工业回升、服务业向好共同带动。初步测算,工业和服务业两方面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90%。
盛来运强调,一季度经济运行指标数据表现不错,可以用持续回升、起步平稳、稳中有进、开局良好四个关键词来评价。此外,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速高于经济增速。这为居民消费支出增长、消费意愿增强、消费潜力释放奠定了基础。
服务业增长强劲
今年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7%、10.8%、7.3%、7.3%、6.0%。
服务业增长强劲,受春节这个重要的节点影响,服务业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回升,尤其是接触性服务业,非食品服务类消费增长比较快。一季度,服务零售额增长10%,比商品零售额增速快6个百分点。服务业保持较好发展态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5.7%。工业和服务业两个方面对GDP增长的贡献超过90%。从核算角度来讲,一季度GDP增长和工业回升、服务业回升这个实体情况是吻合的。
值得关注的是,GDP增长5.3%是有支撑的。盛来运表示,GDP是用生产法核算,用支出法验证。从三大需求指标来看,都是稳定回升的。3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0%。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12.7%、8.2%、6.2%。1-2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0%,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3.7个百分点。3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4%,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8.2%。其中,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60.0%。
同时3月,金银珠宝、娱乐用品、纺织品和烟酒两年复合均表现较强,尤其是受国际金价大涨的拉动,居民购金意愿强烈,金银珠宝消费的两年复合增速从8.5%升至39.6%,对可选消费品带来边际拉动;娱乐用品、纺织品消费预计则是受到了3月人员流量继续恢复的影响和带动。
虽然一季度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各方也认为,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较多挑战。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当前消费持续改善的基础尚不牢固,居民消费意愿、消费能力的提升,都需政策加大呵护力度。
盛来运称,从未来走势看,CPI会在低位缓慢回升。一方面是经济持续向好,总需求在回升,是支撑CPI回升的重要基本面因素。另一方面,部分农产品价格也到了价格调整拐点,比如生猪价格等,接下来的假日消费还会带动旅游出行类的消费价格回暖。
为全年增长奠定基础
一季度“超预期”的成绩单,也为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奠定基础。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认为,结合一季度经济数据来看,产业升级保持较好态势,经济增长新动能不断强化,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外需回暖助力出口增速企稳回升,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消费将继续发挥中国经济增长“压舱石”的作用,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
范若滢认为,展望未来,在经济内生增长动能、国际环境变化、宏观政策效果三大驱动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经济景气度有望进一步回升。在经济内生增长动能方面,服务消费的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同时,产业转型升级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快,制造业投资增长动力依然较强。在国际环境变化方面,全球库存周期进入补库阶段有利于外需动能增强,叠加上年基数偏低,出口回暖趋势仍将延续。在宏观政策方面,稳增长政策力度仍有望加大,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工具将加速落地,货币政策仍有降准可能,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拓展内需增长新空间。
当前从需求来看,投资、消费、进出口三大指标增长总体稳定,稳中有升。
投资方面,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0042亿元,同比增长4.5%,比上年全年加快1.5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5%,制造业投资增长9.9%,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5%。
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0.8%、12.7%。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42.7%、11.8%;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4.6%、16.9%。
经济恢复不平衡性
当前经济恢复不平衡性,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盛来运就表示,经济恢复有不平衡性,核算是所有行业增加值的一个汇总,是一个反映总体情况的指标。从恢复程度来看,中国的消费恢复不如生产,中小微企业的恢复不如大企业,所以经济恢复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大家对这个数据的感受,可能就有一定的不同认识”。
盛来运称,下一步,在继续加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的同时,要进一步关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尤其是要关注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管清友则认为,宏观和微观的温差依然比较大,这种温差在CPI、PPI上已经有所反映,而宏观、微观温差背后是结构扭曲问题。
为解决结构扭曲问题,管清友建议推行一系列深入体制机制的结构化改革。管清友说:“中国经济现在面临很大挑战,但韧性强、潜力大,中国经济有牌可出,关键是要把方案想清楚,下定决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当前宏微观经济之间存在的反差主要体现在部分企业经营仍然面临困难,以及就业市场面临着总量和结构双重压力,距离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还有明显的差距。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则认为,去年全球经济增长不乐观,所以个人感受“遇冷”,这种感受与宏观经济趋势是一致的。但是,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人对宏观经济发展的感受存在差异。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能看到泰州、深圳等经济中等发达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对经济发展的感受会“更暖”一些。
在张燕生看来,中国需要对体制机制进行结构性改革。他表示,2024年至2027年期间,中国很有可能经历与1998年至2002年类似的结构调整期。调整期需要的不是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需要的是解决高质量发展面临问题的一揽子政策,包括短期解决需求不足,中期实现房地产等大宗消费市场的止跌企稳和模式转型,长期解决动能、结构、体制机制转换和防风险问题。
多位经济学者表示,这种不平衡也来自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解决之道仍在于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