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不仅是个会打江山的将军,其实还是个懂得识人,知人善任的老板。咱们今天就聊聊,这位蜀汉开国皇帝是怎样认识到马谡不适合大用的。

在刘备看来,天下英才,最好皆能为我所用。马谡,人称幼常,聪明能干,学富五车,更别提那一身兵法战略了,简直是个小诸葛。

刘备原本看好这位少年才俊,希望他能成为蜀汉的栋梁之才。马谡出身于才子辈出的“马氏五常”家族。最初马谡跟随刘备入蜀,先后担任过绵竹、成都两地的县令,最后升到了越嶲太守的位置。

马谡的头脑灵活,口才了得,讲起军事谋略来头头是道,连蜀汉的丞相诸葛亮都对他青睐有加,两人常常通宵达旦地探讨战术。

但是,刘备在世时就已经看出马谡的问题——虽然才华出众,但言过其实,实际办事能力并不强。临终前,刘备甚至特地提醒诸葛亮,要他多加考察这位年轻人。然而,诸葛亮对马谡的才华有些盲目的信任,继续让他担重职,这种信任后来证明是一种误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刘备是怎么看出马谡不堪重用的呢?

一、刘备发现马谡“言过其实”,但实践不足

马谡虽然理论滔滔,但在真刀真枪的实战中却是经验不足,这直接影响了其决策的实效性。刘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诸葛亮说的那番话,不就是深知未来蜀汉稳固依赖于实际能力强的将领吗?

一个人如果只是会说不会做,那他的用处就大打折扣。刘备通过日常的观察和一些小规模的试探,渐渐看清了马谡行事的模式和局限,这种个性对于急需稳健发展的蜀汉来说,显然是不合适的。

二、马谡任越嶲太守期间是否有问题,刘备最清楚

根据《华阳国志》记载,公元223年的越嶲太守为焦璜。由于南中叛乱,当年焦璜被杀,龚禄继任,龚禄225年也被杀害。所以马谡担任越嶲太守只能在公元223年之前。

那么,越嶲太守这个烫手的官职,连保全性命都困难,马谡是怎么全身而退的呢?答案很可能是马谡知道当地局势紧张,要么赴任后逃回成都,要么因怕死直接没有去赴任。

刘备从这件事也能分辨出,马谡并不能直面压力,做好分内之事。这也许就是在刘备去世之前,马谡为什么没有被任命新的官职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刘备对马谡“不堪重用”的判断,不仅基于马谡自身的表现,更是基于对蜀汉未来稳定考虑的深远眼光。在他临终前的提醒中,我们可以看到刘备对未来的深思熟虑以及对蜀汉人才的知人善任。